當前,美術教育注重技能的培養,往往是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程式訓練來完成所謂的美術基礎塑造,這樣做,學生只知道埋頭畫畫,不明確、不清楚自己到底通過一系列的訓練掌握了什么。對此,討論素描教學中的一些相關問題。
素描是一切美術造型的基礎。在素描訓練中,只有掌握正確的方法,進行嚴格系統的訓練,才能達到逐步提高的目的。
當前,美術教育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往往是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程式訓練來完成所謂的美術基礎塑造。這樣做,學生只知道埋頭畫畫,不明確、不清楚自己到底通過一系列的訓練掌握了什么。針對以上的問題,筆者談談自己在美術教學中的一些見解。
一、需要澄清的幾個問題
1.是結構素描還是明暗素描
隨著時代性的意識在學院中擴展,考前的素描教學也開始受到影響。一段時間,有些考生認為,一些院校把結構素描作為素描的唯一標準,畫結構比畫明暗分高;有些院校則是表現性素描更勝一籌。這樣的認識,把素描的表現方式局限了不說,更可怕的是讓學生迷失自己的感受,用素描的表現技法代替自己的觀察(畫結構只看結構,畫明暗只看明暗)。客觀事實告訴我們,素描的表現方式之間沒有高下,重要的是體現出來關系和規律。只要掌握了這些規律和關系,用什么表現方式都能得高分。如果抱有這樣的想法的學生,請立刻放下表面技法的研究,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分析體會素描的諸多因素才是當務之急。
2.畫的準確就一定好嗎
許多考生和家長都存在這樣含糊的認識,畫的準確就是好畫。從藝術的角度講,準確地描寫只是繪畫的一種方式,體現的是作者的一種能力。即便是古典主義大師的作品也存在著風格的不同。片面強調準確性就容易導致畫面僵化,缺少生氣,長時間的準確訓練也會導致個人感受力的退化,漸漸地人成了復制物象的工具,根本體會不到藝術創造的樂趣。把準確當作繪畫的標準,常常犯這樣的錯誤:只能描繪眼前的物體,不能畫想象畫,不能合理配置畫面物體的構成關系,不能很快地說出一個物體的特征。
3.概念化
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過渡概括導致物象特征消失,如學生畫蘋果常常畫成正圓形,但誰都知道世界上沒有一個蘋果是概念中的正圓:另一種是素描諸因素的概念化表現,如不論在什么光線下都把物體畫成聚光燈下的效果,不論什么質感的物體都有生硬的結構線,等等。
4.石膏像的流弊
與原作相差甚遠,細節模糊,人工味強,缺少生氣。古希臘石雕鮮活生動,結構清晰,細節豐富,主次關系、強弱關系明確。因此,我們建議,看著原作的圖片畫石膏像,畫殘破的石膏像,畫石膏像的狀態和特征而不是簡單地畫外形。
二、解決問題的方法
1.處理好形體的輪廓
輪廓是物體外形特征的主要體現,是素描中線的問題的最主要體現。對畫輪廓的首要要求是特征突出(形),然后才是輪廓變化。剛剛接觸素描的同學,往往畫不好輪廓線。要避免三種用線方式:
(1)輪廓毛躁,好像飛輪;
(2)用直線等距切割,好像防護欄;
(3)柔弱無力不堅挺,像面條。畫畫進步快的學生往往都能很快掌握輪廓的畫法,進步慢的學生常常都是不注重輪廓。即便是畫了一年多的學生,仍然有畫不好輪廓的現象。因此,畫好輪廓素描基本上就解決了一半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強調學生重視這一問題。在鋪大關系階段和深入階段要反復強調輪廓線,仔細分析輪廓的變化。
2.處理好輪廓、結構和明暗的關系
事實告訴我們,現實中并不存在輪廓,輪廓是形體轉折的邊緣。隨著人視點的推移,輪廓的形狀和位置也會因形體的改變而變化,在自然界中不存在變化、實在的輪廓形。結構是結合構成之意,在物體中表現為各個部分的組合構成關系。物體的明暗隨著結構的形態變化而變化,不同的結構方式形成不同形態的明暗交界線。輪廓隨著結構的變化而變化,結構變化了外輪廓一定要改變。學生經常有兩種錯誤認識:一是把輪廓和結構分開來看,畫完輪廓再畫結構線。實際上輪廓和結構應該一起畫,把物體當作立體的、空間的形態去理解。二是結構線、輪廓線和明暗交界線之間缺乏聯系,物體的結構線和輪廓線的轉折不能結合物體的明暗交界線,沒有隨著結構線的變化而變化。還要注意的,是物體結構的觀察和表現。復雜物體的結構觀察的時候,要首先分析大的變化和大的構成關系。然后再分析小的變化和小的結構,在作畫的時候要注意不同結構方式的結合特征,如罐子的脖和肚的結合關系,在稍稍俯視的狀態下,脖和肚的輪廓不是接在一起的,而是脖穿插在肚的結構中。
3.形體的疊加關系
形體的疊加關系,主要體現在輪廓的疊加關系上。所謂形體的疊加,就是輪廓的壓疊關系,如前面的物體輪廓壓在后面的物體輪廓上。疊加關系是形體空間表現的最基本的形式,在國畫山水中體現的最明確。畫面中疊加的層次越多,畫面的空間感越強烈。疊加關系需要注意的是前后物體的形狀和大小要有區別,輪廓之間不能相切(共用一個輪廓),要么分開,要么多壓疊一些。在靜物默寫中尤其要注意物體之間的疊加關系,畫面中都是并列、平行的物體就很難表現空間感。
4.要處理好物體的特征
初學素描,尤其接觸了一段以后,往往畫不像物體了,原因在于忽略對物象特征的把握。什么是物象的特征呢?物象之間的特異之處即特征。特征必須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物象的比較中存在。缺乏物象之間的比較必然畫不出有特征的形體。比如,靜物素描中的瓶瓶罐罐,其特征無外乎從幾個部分考察:口、脖、肚、底。特征無外乎是四個部分的的寬窄、方圓、長短。只要從這四部分分析,瓶罐就一定能避免畫不像的問題。蘋果容易被學生畫成概念的圓,但是每一個蘋果都有高矮,肩寬肚窄的變化。拿一個蘋果,試著快速找出它的“特異”之處。此外,都是近乎圓形的物體,蘋果與梨與橘子有什么區別?人頭像的特征更容易發現。有些學生學過三庭五眼之后畫人都一樣,這是非常概念的做法。三庭五眼是一個為了建立一個“常人”的標準,但沒有一個人長成理想狀態的比例。因此,三庭五眼是一個“虛”的標準,用來比較寫生模特的特征,通過這個“虛”標準我們能輕易發現一個人的頭部外形及五官特征。
5.臨摹時需要把握的要點
作為初學者,臨摹的重要性甚至要超過老師的教導和具體的寫生。在臨摹優秀作品尤其是大師的作品時,學生不僅僅得到了具體塑造方法,而且在繪畫涂抹中加深個人對藝術品的體驗,開闊視野。中國繪畫特別講求臨摹的作用,歷代大師無不以臨摹起步。就我個人體會,在畫畫困惑的時候,尤其是學到一定階段停滯不前的時候,重讀、臨摹大師的作品一定會讓學生豁然開朗。如果以進步的速度打比方,寫生就像人走路,而臨摹就像坐飛機,藝術大師已經為你準備了眾多的免費航班,何樂而不為呢?因此,我在教學中會定期安排學生臨摹大師的作品,臨摹時盡量做到一模一樣。不要求立刻把臨摹的技法轉換到實際寫生中來,重要的是在不斷的學習中培養對藝術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