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的存在和發展服從和服務于“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決定了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源于“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從根本上揭示了商品經濟同自然經濟、產品經濟的區別。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價值真諦 物的依賴性 人的獨立性
當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始終充滿著強大的生機與活力,使改革開放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使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并使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中國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本質、魅力和價值真諦究竟何在?現實中的人們大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實,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馬克思的經典闡述中找到答案。
一、“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決定了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
市場經濟的自由是一種選擇的自由。生產者可以自主決定生產什么,生產多少,怎樣生產;銷售者可以自主決定把商品賣給誰,以什么價格賣;購買者可以自主決定購買誰的商品以及購買的價格、數量。但這種選擇的自由是人的獨立性的體現并以經濟主體的獨立為前提條件,沒有得到法律切實保障的獨立的地位和產權(包括法人財產權),是不能實現選擇的自由的。
市場經濟的平等特征是人的獨立性的引伸。因為獨立,就意味著不存在誰服從誰的從屬關系,這正是經濟主體地位平等的本義。平等也是人的獨立性的要求,沒有市場主體的地位平等,就會出現一方強制另一方,另一方的獨立性就將喪失。
人既然擺脫了人的依賴關系和對單位的依附關系,獲得了相對的獨立自由,并與經濟主體處于平等的地位,那么他們的聯系就只有靠他們的共同意愿、允諾和遵守的信用來維持。共同意愿的形式化就是契約。契約本身就意味著雙方地位的獨立平等,沒有一方強制另一方,而是共同意愿的達成。
市場經濟主體擺脫了血緣宗法關系和行政隸屬關系的束縛,獲得了相對獨立的地位和自主經營的權力。為了保障經濟主體獨立的經濟利益不受侵犯,保持主體權力與義務的均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人人都須接受同一的法律標準的約束,以法制治理社會,管理經濟。這就是法治。
經濟主體的利益獨立,必然使生產者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展開激烈競爭。獨立的經濟主體對機會平等和擴大選擇權的追求,必然沖破各種形式的地區封鎖、部門分割和非關稅壁壘,打破資源的制約和市場相對狹小的限制,不斷擴大市場的開放度,使社會分工和協作在世界范圍內展開。
二、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源于“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
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包括其核心機制即資本——勞動間的對立統一機制,又包括供求、價格、競爭等外部機制。資本和勞動的緊密結合根源于二者對物的共同的依賴性,即它們都是通過商品、貨幣、價值、剩余價值、交換價值等來表現、實現和確證的;它們之間的相互制約根源于二者利益的相對獨立型,即勞動收入——資本增殖額之間的矛盾。商品的供給者與需求者之間以及供給者需求者內部的競爭引起的供求與價格的波動及其相互作用,源于市場主體追求自身利益的行為,競爭是各個經濟主體互相排斥地對自身利益的追求過程,它來源于主體利益的分離性和機會(利益)的有限性,這是因為主體沒有獨立的經濟利益,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力,競爭就無從發生。而沒有競爭,供求與價格的相互作用就會停止,價格規律不能實現,市場效率就無從談起。價格的變化是買賣雙方利益的變化,主體沒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意愿與權力,對價格的變化就不會有靈敏的反應,價格上升不會增加供給,價格下降也不會增加需求,價格對供求的調節作用,價格引導資源合理配置的功能也將喪失,市場將停止運作。
三、“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從根本上揭示了商品經濟同自然經濟、產品經濟的區別
“人的依賴關系”階段是人的發展的最早的階段。人的發展是與兩種不同的“依賴”緊緊的聯系在一起的:其一,就人與自然的關系來說,表現出人對自然的動物般的依賴;其二,就人與人的關系來說,表現出個人對共同體的絕對依賴。“人的依賴關系”決定了經濟主體沒有獨立自主的地位,人們之間的勞動交換或者是不以貨幣為媒介的物物交換,或者是依靠超經濟強制或欺騙維持的不等價的勞動交換。人所借以發展自身的經濟形式只能是自然經濟的生產形式。而在人的發展的“自由個性”階段,人不但擺脫了對人的依賴,而且擺脫了對物的依賴,“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產品因其極大豐富而像空氣和陽光那樣失去了交換價值,個別勞動已直接是社會勞動,無需進行勞動交換。人所借以發展自身的經濟形式無疑是借助于產品經濟的生產形式來實現和保證的。惟獨在人的發展的“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階段,社會生產力有了極大的發展,人擺脫了對人的依賴,生產者有了獨立的產權,能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但社會生產力還沒有充分發展,生產者只有依賴于“物”,即必須借助于商品、貨幣、價值、交換價值、剩余價值等才能不斷地促進社會再生產,并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人所借以發展自身的經濟形式除了商品經濟以外,別無它途。
“‘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市場經濟的效率之源,是市場經濟能夠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杠桿的內在秘密。”“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說明了市場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市場經濟的存在和發展服從和服務于它。“市場經濟發展的根本歷史作用就在于促進人的獨立性的生成”,為人向“自由個性”階段的發展創造充分的條件。我國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順應了人類社會和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我國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真正原因,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價值真諦和終極價值。
目前,從我國經濟、社會和人的發展實際來看,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遠未健全和完善,它還只是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應有的價值還遠未展現出來,并且由于各種難以預料的主觀、客觀、歷史、現實、內在、外在等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它的價值的實踐與實現將是一個長期的甚至是曲折的過程。但無論如何,歷史終將證明,它將不斷地、頑強地為自己開辟更廣闊的空間,從而最終實現自身的價值真諦。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104.
\\[2\\]許慶樸.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理論基礎.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3.114.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