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已畢業的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就業現狀,并通過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分析,從社會、學校、家庭等角度剖析供需失衡的成因,提出相應的對策,為社會體育專業的畢業生在擇業、就業時提供理性的參考依據。
一、前言
社會體育專業是一門新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市場為導向,設計社會體育人才的培養模式。目前,從總體上來看,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市場供需失衡,矛盾突出,各大高校爭相設置社會體育專業,似乎是供大于求,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本文以已畢業的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就業現狀,并通過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分析,從社會、學校、家庭等角度剖析供需失衡的成因,提出相應的對策,為社會體育專業的畢業生在擇業、就業時提供理性的參考依據。
二、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的分析
盡管我國現行就業率統計體系還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衡量高等院校的辦學質量、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的適應程度時,就業率還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指標。據了解,近兩年我省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就業率保持在85%左右,我認為這個專業的就業情況還是較為理想的。
三、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因素
1.社會因素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還沒有建立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特別是社會體育專業,其就業狀況直接取決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大眾對體育的認知程度與需求以及相關的立法。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社會體育需求將迅速增長,但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還面臨很多困難,在居民的健身觀念、體育場地設施、體育健身指導、體育管理以及法規制度等方面都有較大差距,這些都極大地制約著社會體育專業人才需求市場的形成,從而影響了該專業人才的就業。與此同時,畢業生的就業只能選擇與體育相關的領域。
在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時發現:畢業生普遍認為社會關系是影響就業的一個因素。誰的社會關系“硬”,誰就更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如今的畢業生找工作,真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不再和計劃分配體制下的師兄師姐們一樣“守株待兔”,他們打電話,遞簡歷,跑市場,托親訪友,勞碌奔波。而在眾多途徑中,有無“關系”可利用,恐怕是大多數畢業生面臨就業時首先想到的一個問題,社會關系已成為無法回避的現實。
2.學校因素
(1)就業信息獲取渠道
就業信息的獲取量與就業率有著密切的關系,調查中有超過半數的學生第一份工作都是通過家人或朋友介紹的,有超過半數的學生就業信息也都是通過系(部)及任課教師、朋友、親戚獲得,表明了大部分學校在就業信息的采集上還要加把勁。學生獲取各種就業信息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在工作中,應重視和加強就業信息的搜集和整合,加強學校就業信息網絡的建設、就業信息獲取渠道的拓展。
(2)學校就業教育
畢業生對就業政策、法規的了解,便于畢業生全面、清楚地認識社會就業形勢,合理、準確地進行就業定位,有針對性地把握就業的機會,就業成功率自然也會相應的提高。在對應屆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獲得就業知識和面試技巧的調查中,畢業生對就業知識的了解基本都是從老師、朋友、親屬介紹,其他渠道知道的。學生開始學習就業知識和考慮職業問題比較晚,一般都是到大三、大四才開始。學生對就業觀、擇業觀、創業觀等意識淡薄,就業的知識、社會知識、就業的心理準備不足。
3.個人因素
(1)畢業生就業觀念
畢業生就業觀念呈現多元特點,畢業生擇業時最關心的依次是自身發展以及待遇,其次是專業對不對口等,尤為突出的是在對個人發展空間質的選擇上,大部分畢業生都把目光定位在所謂的“鐵飯碗”單位(如一些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等)及珠江三角洲經濟較發達的大中城市的單位,而不愿或很少愿意到基層或條件相對落后的地區就業。
(2)畢業生擇業觀念的影響
許多畢業生的就業觀念轉變不及時,對就業期望值較高,理想與現實存在較大差距,具體表現在對自己估計過高,眼高手低;不顧自身條件對薪水、福利待遇要求過高;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發展;對單位選擇過高,看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對自主創業和社會體育不感興趣,導致高不成低不就
(3)畢業生自身素質不高影響
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與社會要求有明顯差距,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從近年來人才招聘的情況來看,目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不能將自己所學知識與社會要求結合起來;專業能力不過關;求職能力不強等。
4.家庭原因
家庭經濟狀況跟畢業生找工作有直接原因。第一,家庭經濟狀況好的畢業生由于沒有家庭經濟的壓力,在尋找職業時可以從容不迫的選位和職業,在沒有合適的單位和職業情況下,他們則可以在家庭經濟的支持下選擇待業或繼續深造,但相反有些人也會由此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影響就業。第二,由于有著良好的家庭經濟基礎,家庭經濟狀況好的畢業生可以配備先進的通訊設備,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和廣闊的社會關系,而獲得準確、快捷的就業信息。并且,在尋找職業時,有許多方面是需要花費的,如打印簡歷、外部包裝、面試、南下北上等,相對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畢業生來說,所有的這些都較難實現,他們迫于現實家庭經濟的壓力,相當一部分選擇的是盡快就業,而不是考慮自己是否滿意就業的單位和職業,當然家庭經濟狀況不太好的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也可能更講究實際,也有可能更容易就業。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從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的整體就業率來看,就業情況還是較為理想的;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向多樣化、靈活就業發展;在就業的地域選擇主要是以離戶籍地較近的城市、鄉鎮和院校所在城市為主。影響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的因素主要是社會、學校、個人、家庭四個方面因素。
2建議
加強畢業生思想教育工作,轉變就業觀念;適時調整教學計劃,提高畢業生的實踐技能;以校友會為依托,不斷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以校園招聘會為核心,大力搭建畢業生就業市場平臺;加強對學生的全程性就業指導教育。
參考文獻:
\\[1\\]童瑩娟.寧波大學社會體育專業就業現狀及對策\\[J\\].寧波大學學報,2006,(6).
\\[2\\]劉善云等.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培養方案改革與發展對策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2).
\\[3\\]陳章玉.我國普通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就業狀況的調查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11).
\\[4\\]姚望.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重新定位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10).
\\[5\\]楊炯.體育教育與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6).
\\[6\\]湯建寧.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初探\\[J\\].中國財經,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