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很多名著之所以流傳千古,是因為和人類最珍貴的思想情感產生了共鳴?;谶@一點,本文就語文教學與學生思想情感的培養(yǎng),談一孔之見。
語文教學 學生思想 學生情感
人之為人,貴在有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的都是一個“情”字,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諸葛亮的《出師表》,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等都是至情至性至美之文,古今中外有很多名著之所以流傳千古,是因為和人類最珍貴的思想情感產生了共鳴。基于這一點,本文就語文教學與學生思想情感的培養(yǎng),談一孔之見。
一、語文教學要貫穿愛國主義教育
有人說過,不了解祖國的歷史,就是不愛國的表現,忘記歷史,就是背叛。所以語文教學中要體現愛國主義的理念,要讓愛國主義的旗幟飄揚在課堂的每一角,我在講《天上的街燈》這一課時,主要介紹了“五?四”愛國運動的經過。在講解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挖掘我們民族的情感—愛國、愛家。而“五?四”愛國精神就是這一情感的體現,“五?四”的火炬點燃了中國革命,揭開了中國現代史序幕。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永遠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本人結合有關課文,如《論持久戰(zhàn)》、《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等文章,用大量的歷史事實揭露日寇的暴行,歌頌抗日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跡,用“血戰(zhàn)臺兒莊”、“北團大戰(zhàn)”等戰(zhàn)役,證明中華兒女不可辱,炎黃子孫不甘當亡國奴,由此激起學生對侵略者無比痛恨,對骨肉同胞的無限熱愛。結合南京大屠殺內容,用三十多萬同胞的不安靈魂揭露傾略者的瘋狂野蠻;用對手無寸鐵的婦女兒童的虐殺,暴露出日寇的慘無人道和喪盡天良;用不擇手段的殺戮,暴露出大和名族的變態(tài)和文化的劣根性。至今島國有人還沒有徹底反省,不過,歷史已經證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玩火者必自焚”、“多行不義者必自斃”。日本應向德國學習才會有出路。通過以上文章的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愛憎思想情感,教育他們要熱愛祖國、熱愛中華名族。
二、語文教學要貫穿集體主義教育
我們的文化受儒家學說極深,儒家重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宣揚的是有所作為,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思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結合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時,重點學習了俄羅斯民族的正義和勇敢精神。俄羅斯民族是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站起來的一個民族,是在克服一切艱險及大敵當前眾志成城而強大起來的一個民族,保爾有一段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是應當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自豪地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解放而斗爭。”這一至理名言映射出俄羅斯民族積極進取,團結向上的集體主義精神,正是這一精神引導了蘇聯革命向前發(fā)展,引導了蘇聯紅軍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是集體主義精神的勝利。通過這些講解,使學生認識到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的,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情感,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三、語文教學要結合革命傳統(tǒng)教育
中華民族有著許多優(yōu)良傳統(tǒng),結合課文《為人民服務》一文,介紹了許多先進人物,如:雷鋒、焦裕祿、王進喜等模范人物,學習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助人為樂”、“公而忘私”的自我犧牲精神。結合課文《朱德的扁擔》,著重學習了毛主席、朱總司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品質。結合歷史,講了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都應該繼續(xù)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結合歷史,突出中國共產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如果我們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正。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只要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就照你的辦?!保ā稙槿嗣穹铡罚?。這一至理名言,永遠成為我們做人的指南。“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是我黨的三大優(yōu)良傳統(tǒng),來自于革命實踐,今天的我們決不能丟棄這些傳統(tǒng),要教育學生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牢記革命傳統(tǒng)。
四、語文教學要滲透中華民族美德教育
中華民族有著很多美德,在語文教學中要滲透美德教育,使學生熱愛美,追求美,崇尚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美好情感。結合課文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為材料,著重講了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注重友情的傳統(tǒng),交友交心、誠信為本,把真誠對待朋友看成是做人的永遠追求。又如,中華民族歷來崇尚以“孝”治天下,結合課文李密的《陳情表》,講了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之舉,反之,則為可恥之舉,文人李密是一位非常孝敬祖母的人,讀了他的《陳情表》,我們師生都非常感動。字里行間一片孝心呼之欲出。如文章開頭“……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讀到此處,作者之可憐,實在到了“叫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的地步”。再如結尾“……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晉武帝招為太子洗馬,而圣朝以孝治天下,作者贍養(yǎng)祖母,無法遠離故土做官,因而寫了《陳情表》。讀罷感人至深,作者一腔肺腑,流傳千古。中華民族美德源遠流長,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德教育的源泉。
五、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更離不開思想品德的教育。
1.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明辨是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講的是林沖無端遭受迫害,終于被逼上梁山,走向反抗道路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要思考林沖為什么造反?造誰的反?是誰的錯?要通過這幾個問題的思考,得出官逼民反,是封建制度的錯,林沖并沒有錯。歷史的看,林沖和他的戰(zhàn)友們所走的路是正確的,光明的路。《狼和小山羊》一課,小山羊怎么會弄臟上游的水呢?并且小山羊“去年還沒有生下來呢”,怎么會在背后說狼的壞話呢?狼要吃小山羊,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小山羊難道有錯嗎?學習了這篇課文,激起了師生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和對弱小者的無限同情,相信河附近有一獵槍正瞄中了狼。
2.語文教學要教育學生分清善惡
《漁夫的故事》講的是一位漁夫無意拯救了一個魔鬼,而它恩將仇報,卻要吃漁夫,漁夫冷靜斗爭,最后收拾了魔鬼?!掇r夫和蛇》寫了一位農夫在冬天里遇到了快要死的一條蛇,農夫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到了夏天,蛇復活了,卻要吃農夫,這就是惡魔的邏輯。但惡魔不管多么兇殘、狠毒,即就是武裝到了最后的牙齒,也逃不出“獵人背后的一槍”。蒲松齡筆下的狼,更是陰險和狡黠,“狼亦黠矣”,但還是沒有逃出屠戶的大刀?!扒莴F之變幾何哉!”通過這些課文的學習,教育學生分清善惡,認清真相?!安灰蛏菩《粸?,不因惡小而為之”。
3.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堅持正義
都德的《最后一課》講的是普法戰(zhàn)爭中,普魯士侵占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地區(qū),而法國人民不甘做亡國奴,奮起反抗侵略者的時代場面,小弗朗士一路的所見所聞所感和課堂上不同尋常的氣氛,正是一個有良知的有正義感的心靈的真實流露。毛主席的《論持久戰(zhàn)》,分析了中日戰(zhàn)爭的四對主要矛盾,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是正義戰(zhàn)爭,烏云遮不住太陽,正義一定會戰(zhàn)勝邪惡。事實雄辯的證明,不管侵略者多么猖狂和兇惡,都會被正義的光芒掃射的無影無蹤,世界永遠是世界人民的世界,亞洲永遠是亞洲人民的亞洲,中國更是中國人民的中國。相信正義永遠屬于那些愛好和平的人們。
總之,語文教學要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學生思想情感的培養(yǎng),學生美好思想情感的養(yǎng)成,語文教學應有意識地去挖掘、去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