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式”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不適應新時勢下素質教育的要求。為此,我們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改變以往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動手探究、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
所謂“發生式”教學模式就是在物理教學中,在教師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通過一些探索活動,清除不正確、不科學的觀念,形成對物理世界的正確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水平的一種教學模式。它繼承啟發式教學的優點,強調以學生的認識或思維的發展為線索,并在活動中體會物理研究中常用的科學方法。
一、設計的指導思想
“發生式”教學吸取了奧蘇伯爾先進的教學思想,并揉合了主體教育思想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掌握學習理論。“發生”指的是對學生學習本質的認識,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認識的自我建構過程,學生獲得知識不是靠被動地接受,而是在外部信息與原有知識框架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生”的。其基本的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小組的功能,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通過互動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的知識結構與思維方式的轉變;發揮評價過程的激勵和診斷作用,通過反思和矯正實現對學習的掌握和達標。它既強調學生認知主體的自我學習和潛能的發揮,同樣強調老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幫助和點撥的作用。尤其重視在建構新知過程,教師側重于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學習,把教學過程變成是師生與生生思維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學習過程。
采取小組學習的方式,通過討論辯證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新型的合作學習關系和集體主義精神,發掘學習潛能,發展個性。培養學生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允其是教師的意見),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二、操作程序
1.以綱代標,引導自學
依標:自學提綱的設計要依據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應該達到的學習目標。
細化:自學提綱的設計一定要細化,以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發展為體系,使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動地位。本環節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多下功夫,所設計的提綱確是學生自學的抓手。
2.小組活動,合作交流
教師要組織處理好小組間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引入競爭機制培養團隊精神。鼓勵學生尤其是差生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見解,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取長補短。教師要及時發現亮點、疑點并做記錄,以備點撥和評價。注重探究實驗方法的指導,深入到學生中去,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矛盾。
3.師生研討,點撥提升
少講:教師鼓勵學生自由表達,通過語言去理順思維,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科學的觀念,教師要成為有心的聽者,做到少講。
精講:當學生心理矛盾交錯、欲解難解之際,教師進行點撥,使他們茅塞頓開。
4.學以致用,診斷補償
針對教學目標、出示分步練習題,對優生可適當拓展,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針對學生練習情況出示有代表性的檢測題,診斷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進行矯正。
5.梳理反思,評價展望
進行反思小結,使知識系統化,檢查思想和具體措施,發現錯誤和疏漏。對各組學習方法和學習情感進行總結和評價,評選優勝組最佳個人,并針對下節內容對知識進行展望,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按照一定的科學思維程序去探索學習的過程。自主探究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物,讓學生有充分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我們通過以下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1.自主學習
“以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旨在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完成必要的知識教學和技能培訓目標時,形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個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和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在規定時間內自主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任務。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讓每個學生靜下來閱讀教材、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動起腦來研習問題,自主完成學案中教師設計的問題。
教師做好巡查和指導工作,尤其是學生進行實驗時要指導學生對一些器材的使用,實驗過程中一些不正確的操作。如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學生對斜面與水平木板的連接處放高了,小車從斜面滾下到水平木板時就可能會翻掉;有的同學小車放高了,每一次車子都運動到木板的頂端等。這時教師就要加強巡查和指導,指導學生時要言簡意賅,注重啟發點撥,引而不發,注意合作研究。學案中大部分內容,中等以上通過自主學習后都能完成,若有自己解決不了的疑問,要注意圈點勾畫。
2.合作探究
通常同桌或不同學習程度的四人左右組成小組圍繞問題進行交流、討論甚至爭論讓每個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思想火花,也通過相互合作交流,培養團隊精神,充分發揮學生間的互補作用,為全體學生,尤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堂參與機會,并將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全班共有的認知成果。同時注意總結本組好的解題方法和規律,以便展示。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做好勾畫記錄。教師全面掌控,注意探究時要控制好時間,保證進行有效探究。同時,教師還要巡回收集信息,對學生探究中的優秀成果或有代表性的結論做到心中有數,以備下環節展示。還要注意學生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尤其是共性問題,以備下環節針對性地點撥。
四、教后反思
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特點適當創設情境,引入競爭機制,可以有效防止學生疲勞和厭煩情緒,培養了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韓全柱.“支架式教學”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學研版),2011,(04).
\\[2\\]梁志明.小議談話教學法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