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從課堂氛圍、語文素養、陶冶情操等方面闡述了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方法與重要性,提出讓國學走進課堂,哪怕僅是初步了解,國學的智慧也會如一縷馨香,浸潤到學生的心靈深處,進而豐富與提升學生的生命內涵。
國學 語文教學 滲透
什么是國學?“國學”的提出,是相對于“西學”而言的,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泛指經、史、子、集四部和蒙學讀物“三百千”及“六藝”等的總稱?!皣鴮W”的“國”有著特定的社會、歷史的內涵和特色,演變至今,形成了以儒學為核心,兼容道、佛思想的文化體系。
國學,它上承五千年文明的傳統,下切新時代社會的實際,既是延續傳統的紐帶,又是開創未來的階梯。因此,將國學引進課堂極有必要。那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怎樣加強國學教育的滲透,真正做到把國學的智慧播撒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呢?
一、重視傳統,浸潤課堂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了傳統文化在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以國學為主要載體的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也得到了應有的體現,除古典詩詞與經典名著等外,還涉及到了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人物、風俗節日、諺語成語、書畫建筑等內容,國學的內容分布面較廣,是小學生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為此,我們應該結合現在學生的實際進行這方面的滲透教育,爭取通過我們的引導,讓學生能在小學的學習階段對國學有個基本認識,讓學生們真正喜歡上我們的祖宗留給我們的這些瑰寶,并學會自己去發掘其中蘊藏的豐富寶藏。
在浸潤國學的語文課堂中,我們應該積極地構建一種氛圍,致力于創建尊重、欣賞、友好、安全、善意充盈著課堂,讓國學學習成為學生的幸福旅程,讓國學教育成為教師的幸福生活:
1.構建民主的課堂,營造和諧的氣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的意識;
2.樹立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主動質疑、樂于表達、主動反思的習慣;
3.創設展現自我的空間,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豐富課堂學習生活;
4.鍛煉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這樣學生既學會了知識,又提高了語文聽、說、讀、寫技能。
二、觸摸經典,提升素養
觸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多地表現在讓學生誦讀經典,這會讓小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提升語文素養。誦讀經典就是一再重復地念唱,“不求理解,只求熟讀;只獎勵,不強求”。只要反復念,學生自然就能背誦。作為教師,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同時,老師和家長們最好創造一個人人都在誦讀的環境,學生浸濡其中,自然會樂意親近經典。楊振寧說過:在他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父親教他背誦了幾十首唐宋詩詞。有些詩句,例如“床前明月光”“少小離家老大回”,很容易懂。許多不懂的詩句,也快就學會了背誦。但事實上,他在人生旅途中經歷了多種陰晴圓缺、悲歡離合以后,才逐漸體會到“高處不勝寒”和“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等名句的真義。
當然,只是一味地讀,也要講究方法策略。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學國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流行”制造興趣
在學生朗誦經典時,他們的瑯瑯唱讀聲,就營造了一個極具感染力的學習氛圍來,再加上學生們本身的模仿天性和良好的接受力,學習的興趣就會自然而然產生,而興趣就如一個共振能量場,互相激發,互相推動,很快就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
2.“示范”提高興趣
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在學習時教師特別注重以激情喚起激情,要求學生背誦的自己一定先背過,需要講解、示范的,自己必須研讀透徹。如果教師和學生一起或吟或唱,或帶讀或齊讀,或接龍,或默讀,孩子們就會流連其中,興趣盎然。
3.“唱、畫、演”鞏固興趣
(1)唱經典。播放配樂古詩文歌曲,悠揚的歌聲帶著孩子們穿越厚重的歷史,讓他們在歌聲中懂得“詩詞是祖先在向我訴說?!?/p>
(2)畫經典。給古詩配畫,給宋詞插圖,用連環畫畫出名著中的故事;把詩歌按作者、內容、主題分類,辦成手抄小報……這也是學校學習國學的一種方式。
(3)演經典。學生們進行精彩的國學誦讀匯報演出時,往往會非常有創意地把國學的精髓部分用“讀、唱、講、品、書”的形式表現得淋漓盡致,使經典如音樂般流入每個孩子的心田。
三、感悟經典,陶冶情操
人類已經發明了汽車,為什么還要賽跑?練習馬拉松是為了有朝一日長途奔跑送信嗎?當然不是。同樣道理,國學經典誦讀的重點不在于知識上為課堂教育拾遺補缺,而是要補人文修養這一大課。
在我們的國學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各家的前輩為我們留下的豐富多彩的思想方式。雖然小學生來說的理解力還理解不到那那個層面,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方式陶冶學生們的情操。莊子的寓言故事讓學生有道家思想的模糊印象;商鞅與韓非的人生經歷讓學生了解法家思想的輪廓;仁孝德信的故事,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學習中從小就形成了一顆“仁義禮孝”之心,我想這應該是我們教育成功的最好證明,同時這種學習收獲也會讓學生的一生受益無窮。
但由于學生們正處于思想與思維的形成期,國學教育的滲透一定要是圍繞基本的教學實踐展開的,決不能因為讓學生重視傳統就讓孩子失去了創新的意識。其實在國學的學習中,創新思維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通過傳統的學習將會讓學生在創新的思維的培養方面有更多的啟發。因此,國學這種傳統的學習與創新思維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并不矛盾。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學習一些國學,了解一些國學的基本知識,把握國學的一些基本的精神實質。而滲透于語文教學中的國學就猶如幽然的馨香,即便僅有一縷,也足以浸潤學生們的心田,奠基學生們德行高尚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