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控制那些妨礙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長期以來,小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過分側重認知方面,忽視情感方面的傾向,忽視情感因素對英語學習的影響作用。《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學習中的情感態度,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態度,實現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并和諧發展。”因此,重視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情感是人腦的一種機能,是對客觀事物抱有不同好惡而產生的內心變化和外部表現
它包括積極情感,如興趣、自信、強烈動機、驚喜等;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憤怒、厭惡等。情感因素起著促進或阻礙的作用:
(1)積極的情感對英語學習具有促進作用。①樂觀向上和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助于學生積極參加語言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②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大膽實踐的精神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研究表明,學生對所學內容喜愛、感興趣、積極接受,則情感過濾就少,學習效果就高。③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自信心有助于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2)消極的情感則抑制智力活動,影響學生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降低語言學習效果。
二、英語學習中的情感因素
以下幾個主要情感因素影響英語學習的速度和效果。
(1)動機。英語學習中的動機是指學習者學習英語的愿望和推動力,它是個體發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它包括三方面內容:對待英語學習的態度、學習英語的愿望和為此付出的努力。英語學習動機表現為渴求英語學習的強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動英語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中的一種自覺能動性和積極性的心理狀態。有動機的英語學習,效果好,而無動機的英語學習,往往把英語學習作為一種負擔,學習效果不佳。
(2)自信心。在個性因素中,尤以自信心最為重要。自信心是對自己能力和知識水平的肯定看法和自信。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具有高度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的學生學習成功率相對較大。自信心強的人敢于冒險,在學習中不怕犯錯誤,能大膽的用英語進行交際,不為語言錯誤而感到難堪;而在同樣的語言學習環境中,性格內向、自信心弱的人,由于過多的顧及面子,怕出錯,因而就失去許多語言實踐的機會。
(3)焦慮。英語學習過程中,不同程度或形式的焦慮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課堂上英語學習的焦慮感,如怕出錯、怕丟面子、怕老師批評等都與學習失敗有聯系。研究表明,英語學習的好與差,可以通過焦慮的程度來區分。焦慮是由個人因素或令人擔憂的學習環境所引起的。
三、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發生興趣,就能極大地提高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內容和方法有直接的關系。教師要做好以下幾點,以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學方法要多樣,教師語言要生動幽默,善于啟發誘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運用主動、形象、直觀等多種教學方法,以生動、幽默的語言,使課堂教學生情并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
2.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接觸英語。小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來源于對展現在他面前的事物的新奇感,因此在教學中要設計生動活潑、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時時保持新鮮感,長久的保持學習興趣。例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課堂教學形式,該唱兒歌時唱兒歌,該做游戲時做游戲,該競賽時競賽……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輕松、高效的英語課堂中提高學習效率。
3.強化興趣刺激物,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條件,多體驗成功。例如,在教新單詞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試拼,拼讀正確后,讓幾個學生當“小老師”教全班同學讀,同時教師對學生真誠的說一聲“very good”。以示對他們“勞動成果”的肯定,從而讓學生充分體會成功的快樂,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4.建立融洽、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創設語言和問題情景。例如,在教學“apple”一詞時,教師可以把蘋果放在袋中,讓學生摸摸后猜一猜,等學生猜中后,教師拿出“apple”讓學生拿著蘋果一個接一個說“apple”,最后蘋果傳到教師手中,教師切下一塊蘋果嘗了一口,點點頭說:“It’s sweet.I like apple.”學生們都會心的笑了。在如此輕松歡快的氛圍中,“apple”“sweet”“I like apple.”就像烙印一樣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二)分析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學生進行學習的情感或欲望。動機強的英語學習效果好,而動機低落的英語學習,學習效果不佳。有些學生英語學得不好,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強烈的英語學習動機。而造成英語學習動機低落的原因主要有:(1)不感興趣或其他課程的學習負擔很重,難以兼顧。(2)英語難學,沒有信心。(3)教不得法,英語教學條件差。(4)對所學語言國家有民族情緒。(5)認為英語對自己的將來沒有多大的關系。同時,我認為性格內向、怕丟面子也是造成動機低落的主要原因。從上述原因來分析,英語學習動機是可以激發的,因為興趣可以培養,條件可以改善,認識也可以改變,所以對教師來說,重要的是找出辦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好奇心、成功欲、自信心、好玩好動等;其次,要有恰當的教學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動機與興趣息息相關,相輔相成,興趣是動機的保障。因此,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辦法同樣也適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總而言之,在英語教學中應做到:第一,鼓勵表揚為主,適當批評,讓學生經常得到自己進步的反饋,以建立學習的自信心。英語教學是個復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鼓勵表揚,讓學生感到自己的點滴進步都能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表揚。例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面帶微笑,若學生答對了,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great/interesting/that is a good idea/I’m glad to hear that……教師的話會給予學生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幫助他們設法完成任務,使學生也獲得成功的喜悅。第二,授課應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入,使學生覺得英語不難學。第三,明確學習內容,每堂課結束前要總結要點,使學生明確哪些內容需要特別注意。第四,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獲得成功的機會。
(三)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信心,降低學生英語學習的焦慮感。英語學習中,信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學生對教師的信心和學生的自信心。前者要求教師知識豐富、友好、負責,后者則更為重要。一般說來,自信心高的學生更能自如的發揮自己的水平,更不易受約束,而且這種自信心的力量使得他們的自信心更不易受到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威脅。為了保持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是能學好英語的。一旦發現自己的英語學的不差,他們就會更加自信,學習則更加有效。
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1)創造愉快、生動、友好、和諧的課堂氣氛,因為這種課堂氣氛是克服學生心理障礙、降低焦慮的有效途徑。(2)正確對待學生的語言錯誤。對于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只要不影響正常交際的順利進行,教師應采取寬容的態度,這樣有利于減輕學生運用目的語時怕犯錯誤的心理壓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3)課堂練習首先要掃清語言障礙,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確保人人都能開口;另外,課堂教學交際化可以彌補學生性格缺陷,使內向型和外向型學生形成互補,是克服情感焦慮的有效途徑。(4)課堂上,教師既要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英語進行交際,也應允許學生沉默不語。勉強要求他們回答問題,表達觀點,會使他們增加心理負擔,焦慮上升。因此課堂上英語教師的耐心尤為重要。
根據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我個人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控制那些妨礙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