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學會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
小學教育是學生在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取得良好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開設英語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也適應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發(fā)展需要。小學生在學習母語的同時學習第二語言,對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兒童好奇心強,敢于開口、善于模仿、態(tài)度積極、樂于參加活動,心理障礙較少,這也是他們學習英語的有利條件。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兒童的注意力又較易分散,唯有對感興趣的東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任何實踐活動都是人們集中注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學生學習更是如此。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想方設法以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用興趣來激活他們的思維,喚起他們的學習注意,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去,真正成為一堂課的主人。哪些手段行之有效呢?下面談一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
一、在游戲中學習
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做游戲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wěn)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游戲是受兒童喜愛的一種活動,也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種好形式。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在課堂上做英語游戲,采用游戲方法講授和鞏固知識,把知識寓于游戲中,如在游戲中運用語法結構練習詞匯、套用句型等。游戲的種類很多,只要我們運用得當,就可以為課堂創(chuàng)造一種適合小學生身心健康的、輕松愉快的氣氛,有效地防止學生疲勞和產生厭煩情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如在學習單詞“name”時,在“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XX.”中name是生詞。我采用了這樣的游戲,讓學生分小組圍成圈坐,擊掌齊誦“Names,names are not the same;Names,names are not the same;What’s your name ?”學生A起來答:My name is A。學生A答完后,整組再擊掌齊誦向學生B提問,這樣依次輪流進行。每一輪中,多次重復name這個單詞,有助于學生記憶,而且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濃。
二、在情景表演中學習
根據教材的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通過扮演角色表演,既能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又符合兒童愛玩好動的心理特征,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融入課堂。表演可以是分角色會話表演,也可以是制作簡單的道具,在臺上表演。如:在教新標準英語第三冊第9模塊第二單元Happy Halloween!一課時,在講完課文內容以后,可以通過制作人物面具和準備簡單道具——Tom、Tom’s mother的面具;一件斗篷衣服、一個燈籠、一個袋子,一些糖果,讓兩個學生一組上臺表演。通過這種方法,我發(fā)現(xiàn)不管是演的、聽的,還是看的,學生們都興趣盎然融入角色,而且在表演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三、在趣味猜謎中學習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我們應利用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使小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這對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時則感知比較敏銳,記憶力比較堅固,想象比較活躍。在教學中設計這樣一些富有趣味的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消除他們過于緊張的焦慮情緒,使他們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比如,針對小學生愛猜謎語的特點,教師把一些教材內容編成謎語,讓兒童猜謎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教單詞book、bag、pen、pencil時,我用了這樣的謎語:book,book真美麗,天天上課手不離,所有知識在里面,請你猜猜它是誰?bag,bag四方方,book,book里面裝,開動腦筋想一想,猜出bag晃一晃;pen和pencil是兄弟,弟弟藏在哥哥里,弟弟沒水不能寫,哥哥沒刀不能削。學生聽后,猜的積極性非常高,學生猜出迷底后,從而引出book、bag、pen、pencil的漢語意思,這樣學生在自己參與的過程中得到答案,知識掌握的又快又扎實。
四、在音樂中學習
“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從兒童心理特征來講,學生在唱歌時,隨著旋律的起伏變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滿足的同時,產生興奮情緒。因此,將唱歌這種形式運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去,能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益。我們可以把一些教學內容有機地改編成教學歌曲,讓學生在哼、唱、跳的活動中記憶單詞、套句等,因為好的節(jié)奏和旋律已經和有關教學的歌詞一塊兒記住了。也可以把一些教學內容編成富有節(jié)奏的童謠、兒歌、讓學生用唱的形式背誦,這種形式文字簡練,容易上口,好讀,好記。比如,在學習句型“What’s this?”時,講解以后,根據學過的句型、單詞編成有節(jié)奏的說唱形式,讓學生按一定的節(jié)奏說唱:What''s this?What’s this?It’s a book. Yes!Yes!Yes!It’s a book. It’s a book. What’s this?What’s this?It’s a dog. No!No!No!It’s not a dog. It’s not a dog.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教學已經不再像往常一樣,只是為了應付一張試卷的“啞巴英語”。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敢說英語、愛說英語,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和語感基礎,這才是從事起點教育的小學英語教師的責任所在。因此,我們教師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一定情緒色彩的、以趣味性、愉快性和可操作性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英語,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同時,讓他們的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的符合新世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家麟.學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4.
\\[2\\]王電建,賴紅玲:.小學英語教學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0.
\\[3\\]呂方鴻.淺談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