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語教學階段,“讀”是培養學生從語音美感首先產生興趣,進而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認知、鞏固、強化的感性認識,再逐漸上升到分析、概括、歸納的理性思考,是由循循善誘到潛移默化和調動主觀能動性的細化過程。教師注重學生對“讀”的習慣養成,針對學生的心理變化,根據不同時期的學習要求,制定不同的“讀”的內容和目標,使學生在“讀”的當中,積累起豐富的語言知識,形成比較良好的語感基礎,從而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為今后較高層次的知識打好堅實的基礎。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語感的培養主要靠“讀”。怎樣去“讀”?下面,根據實踐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看法。
一、習慣養成
要使“讀”真正起作用,良好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是成功的前期保證。但任何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讀”的習慣亦是如此。在這個階段,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當然非常重要,但是,更不能忽略教師的指導作用。比如:剛開始學習英語的階段,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方法尚未掌握,因而注意力容易分散,這時正是“讀”的習慣養成的關鍵時刻。教師必須循循善誘,耐心指導,首先用語音的美感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發音,借助高聲朗讀以阻止學生注意力的分散,使“讀”在學生腦子里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二、時間安排
英國利茲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Child?D認為,“要想使短時記憶的信息轉移到長時記憶,就需要重視強度和頻率”。這里的頻率指的就是識記內容呈現的次數,即每天必須有一定的時間保證重復記憶,重復的次數越多,記憶就越牢,每天必須要“讀”的時間至少兩次。一次是晨讀。因為,經過一夜的休息,人的大腦疲勞降低,大腦皮層的活動容易激活,便于記憶;清晨一天的學習尚未開始,而昨天的記憶經過一夜的整理,垃圾信息相對減少,大腦處于相對空閑的狀態,前攝干擾比較少,而加之早晨的空氣清新,環境好,非常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記憶的形成。另一次是晚讀。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原理,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時間里遺忘快,以后逐漸緩慢,過了相當時期后,幾乎不再遺忘。因此,識記以后,應及時復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們制定的晚讀制度使學生能夠將早讀的識記內容及時反復、鞏固一遍,這對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是非常有利的。
三、方法選擇
讀的方法有很多,有朗讀、默讀和背誦。朗讀是通過眼、口、耳、腦活動,把文字符號轉變為有聲語言信息的一種方法;默讀是在比較熟練地掌握一定數量文字的基礎上,通過視覺和思維活動,將文字符號轉為內部語言信息的一種方法。無論是朗讀還是默讀,都必須和背誦結合在一起。背誦是語言積累的主要方法。大量的背誦有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學習過程中,運用閱讀和嘗試背誦相結合的方法復習,比單純地一遍又一遍重復閱讀的效果要好。這種方法是要求學生在沒有完全記住前要積極地試圖回憶,促使他們更積極地活動,更多地集中注意力,為調動各個器官協同記憶提供更多的聯系機會,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檢查,嘗試回憶,發現錯誤,通過閱讀補充和更正的穩定過程,這樣,記憶效果才會得到加強。而朗讀和默讀方法之間的選擇主要是根據年齡和學習目的要求的不同來進行。心理學家認為,年齡較小的學生模仿力強,具有很好的靈活性和語言學習的自發性,但是他有意識記憶的能力較低,有意記憶的穩定性差,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必須借助視、聽等多種感官的綜合作用,以出聲音語作為思維中介來保持視覺和書面語言的聯系,才能形成有效的語言識記和記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意識記逐步占主導地位,注意穩定而持久,精確性也明顯提高,抽象邏輯思維進一步發展,也就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判斷與綜合的能力。
四、內容選擇
要使“讀”真正發揮作用,不能由學生愿意讀什么就讀什么,尤其在開始階段,教師必須要根據教學任務,進行合理的安排。研究表明,遺忘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及材料的數量有密切關系。初一的時候,學生剛剛開始接觸英語,所以安排的內容不宜太多,并且在課內以教學內容為主,把“讀”作為課內知識鞏固的一種手段,而到初三就應該選擇一些思想健康、語言規范、適合中學生接受能力和閱讀興趣的文章作為“讀”的內容,從內容選擇上可以涵蓋自然、社會等各個領域,使之成為課內知識的補充和延伸。這樣,不但可以使課內知識得到鞏固,又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對于初三學生,可以選擇朗文公司的《新概念英語》作為學生“讀”的輔助教材,通過短小精湛卻又不乏風趣詼諧的文章的閱讀,不但使學生鞏固課堂內的語法知識,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而且還了解英語國家的一些風土人情,并體會了西方人所特有的幽默風格,可謂一舉多得。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階段,“讀”是培養學生從語音美感首先產生興趣,進而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認知、鞏固、強化的感性認識,再逐漸上升到分析、概括、歸納的理性思考,是由循循善誘到潛移默化和調動主觀能動性的細化過程。教師注重學生對“讀”的習慣養成,針對學生的心理變化,根據不同時期的學習要求,制定不同的“讀”的內容和目標,使學生在“讀”的當中,積累起豐富的語言知識,形成比較良好的語感基礎,從而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為今后較高層次的知識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呂叔湘.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1980.
\\[2\\]邵宗杰.心理學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