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中運用妙語開場法、抑揚頓挫法、隨機發揮法、形象比喻法、以拙獲巧法、活用數字法、詞語變通法、漫畫欣賞法進行教學,把幽默帶進政治課堂,不僅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還使枯燥的說教變得生動有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從事政治教學的這些年中,我有一種強烈的感受:幽默在生活中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伴侶,同樣,幽默在課堂上的力量也是無可匹敵的。教師如果把幽默帶進課堂,不僅能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還能使枯燥的說教變得生動有趣。教學幽默是一種教學藝術,下面結合教學實際,談談運用幽默性語言激趣八法。
一、妙語開場法
妙語開場法,就是指教師開始授課時,用妙言雋語把學生注意力轉移到教學內容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在學生注意力被與課堂內容無關的事所吸引,教師“投其所好”,以獲得情感上共鳴,集中學生注意力。如有一位教師去上課時,教室里還在議論著上節課的數學測驗。于是,這位教師改變了原來的新課導入設計,在黑板上寫了a÷b=a×1/b,并問同學們在什么條件下這等式成立?一下子就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他們紛紛回答說在b≠0的條件下成立。教師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并指出:“在b≠0的條件下,‘除’就可以轉化為‘乘’,這種轉化從哲學上說就是矛盾的轉化,我們今天就學習矛盾?!边@就自然地組織了教學,導入了新課。用這種方法集中學生注意力,比簡單生硬的批評,效果要好得多。
二、抑揚頓挫法
抑揚頓挫法,就是教師在陳述過程中,通過語言的輕重、快慢、停頓等方法取得幽默效果的方法。如在講“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不是主觀臆造的聯系”時,有一位教師在課堂上模仿街上算命先生的模樣,戴著眼鏡,板著指頭,裝模作樣地算命,然后裝出驚喜的表情夸張地說:“你的命真好——啊——(停頓),明年一定能(重音)上大學(停頓),30歲發大財40歲官運亨通50歲榮華富貴(連句快速)?!卑讶嗤瑢W都逗笑了。稍后語氣一轉,正色道,“‘指紋手相決定人的命運’,這是臆造的聯系。”學生在笑聲中明白了哲理,也懂得了看相算命占卦純系詐騙錢財的封建迷信勾當。
三、隨機發揮法
隨機發揮法,就是把新鮮的、新穎的事例信手拈來,結合教學內容臨場發揮的一種方法。有一位教師在講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時,一陣突然而來的大風把教室的門重重關上了,使全班同學因受驚而分神。教師立即引導學生運用內外因辯證關系分析這一突發事件。這一隨機應變和發揮在當時特定條件下產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把一場虛驚很自然地變成別具特色的理解哲學原理的辨析會。
四、形象比喻法
形象比喻法又叫打比方,就是運用某些具體、淺顯、熟悉的事物去說明抽象費解的內容,使所說明的道理具有趣味性、感染力和說服力。如在講到資本家由于采用新技術使資本家在獲得了更多剩余價值時,有的學生提出“新的機器設備能創造剩余價值”的觀點。對這一觀點的理論說明較抽象,也較難理解。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剩余價值概念,明白剩余價值來源之后,反問了一句:“如果張××用棍棒打死了一只雞,你認為打死雞的是棍棒嗎?”許多同學心領神會,不禁大笑。這一比喻既新奇又恰當,幽默風趣,揭示了問題的實質。
五、以拙獲巧法
以拙獲巧法,就是用笨拙方法去說明某一深奧問題,使人頓悟的一種方法。教學語言,為能獲巧,雖笨拙亦可。如有一位教師在講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時,出其不意地叫前排的一個同學拿出“筆”來,該同學連續三次拿出不同類別的筆,都被教師否認。那位同學被弄懵了,學生笑聲不斷,似乎在笑老師詞不達意,連筆都講不清楚。這時,該教師重重地說:“我要的是筆?!甭宰魍nD,正色道:“不是這種筆。”這句話剛一出口,學生笑聲戛然而止?!斑@樣說法和要求對不對?為什么?”學生紛紛舉手。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之間是共性與個性、抽象與具體的奧秘關系,不講自悟。
六、活用數字法
活用數字法,就是通過數字的不同組合并賦予某種特定含義以說明某一問題的方法。課堂教學中如果數字用的巧,老道理在新形勢下就會獲得新的活力,使學生聽起來新鮮、有趣,產生較強的教育感染力和說服力。如在講到德、智、體要全面發展時,有位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出一道數字怪題“3-1<0”,這道題令學生瞠目結舌。當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教師對學生娓娓而談:“這個‘3’代表德智體,這個‘1’是包括思想政治課在內的德育,3項缺一不可,即德育體育全優,失掉德育就會出危險品,就會對社會具有極大的破壞作用。不是嗎?當年馮大興以優異成績、強健的體魄考入北京一所名牌大學,由于靈魂丑惡,謀財害命,結果成了社會罪人。所以我說3-1<0,有沒有道理呀?”“對,對!”這道題寓哲理于數字之中,詼諧而不俗,得到了學生的交口稱贊。
七、詞語變通法
詞語變通法,就是把學生熟知的成語、術語等靈活恰當地變用或借用,以說明事物現象和本質的耐人尋味的方法。如講到臺灣的純外向型經濟時說了句“美國打個噴嚏,臺灣就會發生感冒”,借醫學術語說明臺灣地區的經濟與美國的關系,寓莊于諧,簡練地使平淡的內容增彩添色,收到了表達的特殊效果。
八、漫畫欣賞法
漫畫欣賞法,就是通過欣賞漫畫來領會個中奧妙和道理的一種方法。一般說來,漫畫直觀、生動,富有幽默感,而思想政治課抽象、單調,具有平淡性。運用漫畫進行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點。如韓樹英主編的《通俗哲學》一書就有20多幅漫畫,一直為不少教師所采用。更多的教師還從報紙雜志上去收集漫畫。有位教師在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時,運用了一幅名為“沒有那么大的嘴,何必接那么長的腿”的漫畫。漫畫畫的是一只鴨子和一只鶴,鴨子要吃魚,便學鶴的樣子,把腿接得像鶴一樣長。結果,由于鴨子嘴短,反而吃不到魚。這幅漫畫說明做事情要從實際出發,否則會弄巧成拙。教師利用這幅漫畫引申講解,使學生輕易地理解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理。
幽默不是雕蟲小技,而是智慧和情感的體現,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只有對學生充滿真誠的愛,只有對教學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確的把握,只有善于挖掘、積累幽默素材和具有較好的文學修養,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出幽默,并恰如其分地加以運用,大大激發學生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