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22中學)初中數學教學如何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法,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非智力因素,如何通過數學教學真正發展學生的素質,取得優良的數學教育質量是教師長期以來都在思考的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評價”使數學教學不斷上臺階。
初中數學教學如何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法,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非智力因素,如何通過數學教學真正發展學生的素質,取得優良的數學教育質量是我校教師長期以來都在思考的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是“評價”使我校的數學教學不斷邁上新臺階。
一、“評價”大幅度提高了學校數學的教學效果
通過“評價”,我校數學教學效果的提高幅度十分明顯。2010年下期,我校參加中心教委組織的統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用于衡量數學教學效果的各項指標都有十分顯著的提高。如下表所示:
2010年下期末統考
平均分 及格率 優生率
初一: 80.42 98% 80%
初二:81.3193%76%
初三:83.2095%81%
初四:84.1096%82%
以前同年級最高記錄
平均分 及格率 優生率
初一: 74.5 80% 60%
初二:75.083%62%
初三:78.485%59%
初四:79.2086%60%
二、“評價”促進了教師教學方法的更新
在評價活動中,要求參評的每位教師依據評價指標,面對全體學生,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教法上課,耐心、細致地解答學生提問,抓住一切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次測評后,我們都對學生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及時考慮學生對教師教學工作的建議,改進教學方法。同時依據評價指標所提出的各方面要求,完善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在實踐中,我們歸納出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三大步驟:
首先,順應少年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從具體的感性認識入手,加強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分析、比較、綜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加以抽象和概括,訓練學生由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思維能力。
其次,加強思維訓練和數學語言的訓練,啟發引導學生在知識形成、鞏固和運用過程中進行思維方式的訓練,讓學生想得清楚、說得明白,條理清楚,邏輯性強。
再次,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發表獨立見解,精心設計巧妙安排,給學生造成發揮創造能力的情境,使學生的創造思維萌芽并得到成長壯大。
三、“評價”保證了課堂教學“45”分鐘的質量
為了研究“評價”的過程及其規律,我們舉行過10次公開課。每次評課都依據各個評估要點,由參評人員對各項給分說清理由。指出主講人在課堂教學中各環節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并談自己的處理方法,而且特別注意讓任課教師講清如何在知識講授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我們每次的評課都是氣氛熱烈而且真誠。這就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師駕馭課堂及處理教材有能力,保證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減輕了學生課外的負擔。
四、“評價”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生對所學教材有內在的興趣”。實際上,不少學生數學學不好,并非智力低下,而是對學習數學不感興趣,因此,要大面積、大幅度地提高數學成績,培養學習興趣是前提。我們根據評價指標,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耐心啟發誘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知識價值觀念和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通過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選擇直觀的教學手段,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通過設疑、創設懸念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我校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較以前有了十分明顯的改進。
五、“評價”推動了教學對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訓練
我們根據評價指標的幾個要點,激勵學生正確對待學習中的困難,以積極引導和嚴格要求來磨煉學生學習數學的意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樹立學生獨立思考、刻苦鉆研的精神,通過加強仔細審題,認真作業,檢查驗算等環節來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其自我監控能力。通過我們的努力,不僅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整個學校的學習風氣也濃厚多了。
另外,通過幾年來的課題研究,通過數學教學評價在我校的實施,我們發現,現行的數學教材中有豐富的思想教育素材,我們也在數學教學滲透思想教育的問題上積累起了一定的經驗。目前,我校教師十分重視大綱及教材,充分發揮教材的教育培養作用。精心組織教學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了寓思想教育于數學教學之中。這不僅有效地完成了數學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任務,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我校數學教學其它各方面的質量。我們深深感到,抓好教學評價,不但是一所學校實施管理所必需,更是我們提高各科教學質量,真正推動中小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真正獲取現代教育所需要的真實效果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孫梅.數學教學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鄭東平.數學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3\\]張建平.課堂管理策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羅遠.向課堂教學要質量.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5\\]林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