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門課程,體育活動課不是體育學科課簡單的重復、補充或延續,不是以“輔助性”教育教學途徑而屈就于從屬地位,也不是變相的課外體育活動,它是體育學科課的運用、深化和發展,是課外體育活動的提煉和升華。體育課教學是體育活動課的基礎,體育活動課是體育課教學的發展和延伸。只要科學地設計體育活動課的教學方案,加強體育活動課的管理,豐富體育活動課的形式,注意活動課的安全,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體育活動效果。
體育課教學和體育活動課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體育活動課程的思想先驅在歐洲有盧梭,美國有帕克,而在理論上最深刻地論證活動課程的地位,在實踐中進行長期實驗的是美國教育家杜威。活動課程是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操作能力、互助創造精神和個性特長為主要內容,通過學生自主活動進行教育的課程。體育活動課在性質和形式上與其他科技文藝活動課不盡相同,它是在重視。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體育活動中,加深學生自主地對體育原理的理解和對運動的體驗,以實現提高體能,活躍身心,培養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的課程。作為一門課程,體育活動課不是體育學科課簡單的重復、補充或延續,不是以“輔助性”教育教學途徑而屈就于從屬地位,也不是變相的課外體育活動,它是體育學科課的運用、深化和發展,是課外體育活動的提煉和升華。體育課教學是體育活動課的基礎,體育活動課是體育課教學的發展和延伸。下面就如何設計好體育活動課的方案,提高體育活動課的效率談幾點看法。
一、體育活動課的內容要合理,過程要完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強調:“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為此,體育活動課的內容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教材內容而定。不能整個小學部一張活動表進行重復循環,更不能中小學生同時使用一張活動表上的內容進行練習。體育活動課練習內容以多樣化、綜合性、游戲性為主。根據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各個年級活動的內容有所不同,男女生活動的內容也有所不同。活動的量和強度要適度,使他們都能完成任務,并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安排活動內容還要根據學校的場地、器材的實際情況使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在主題性活動目標確定的情況下,內容設計應圍繞主題目標取舍,在專題性目標確定的情況下,內容也可單一。但手段要多樣,內涵應豐富。練習內容既要體現一定的難度,又應進行一定的娛樂性設計處理。如在集體游戲競爭中設置前后滾翻與跨越障礙練習,就很好地體現這一設計思想。拓寬練習內容的廣度,如越野跑、集體武術、集體跳繩、踢毽、體育知識競賽、參加社區社會活動、觀賞體育競賽、設計家庭體育活動方案與實踐等,使學生得到全面的體育教育。
二、體育活動課的教法要新穎,管理要嚴格
體育活動課的教學方法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特長,發展個性,增強體育鍛煉的意識。體育活動課的教學方法有練習比賽法;學生自我設計教學法;討論法;自評與互評法;互相保護與幫助法(含教師指導);學生自我組織法;學生裁判法;專題性教學法,等等。在教學方法設計過程中應避免采用枯燥、固定的練習形式,而應采用創造性的練習,鼓勵和啟發學生,使他們在活動中娛樂,在娛樂中得到鍛煉。如設計“立定跳遠”“兔跳”“蛙跳”主題課,以序列輔助練習出現,練習之前,教師可設計“兔跳、蛙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這一問題,同學們通過練習,找到了“雙腳同時起跳”這一特征,教師將其特征遷移到“立定跳遠”練習,使鞏固、提高“立定跳遠”技能這一主題活動目標很好地得以實現。“免跳”“蛙跳”是同學們完全熟悉的練習,在組合練習中,教師提出“共同特征”問題,就是在已然的內容中設置懸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體育活動課的教學設計、課的結構、組織方法應不拘一格,提倡新。要嚴格管理好體育活動課的器材、學生。改革活動課的結構,激發學生自覺自愿的參與,使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體育活動課的措施要落實,評價要靈活
為了更好地上好體育活動課,體育教師不僅要依靠體育骨干,還要充分發揮學校教務處、政教處、班主任等等的作用,齊抓共管,不僅在課時上落實,更重要的是在任務上落實,目標措施上落實,使體育活動課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對體育活動課的教學過程要有正確的評價,在體育活動中,學生既是評價的客體,也是評價的主體。在評價的過程中,既要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態度的變化,又要著眼于學生的個性認識、情感、能力等方面的變化。
四、體育活動課的目標要明確,發展要全面
小學階段是長身體、長知識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不但要發展他們的體力和智力,更要加強他們的思想品德和組織紀律的教育,培養他們優良的意志品質和高尚情操,要選擇和運用既能增強體力,又能發展智力的體育活動項目,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團結合作的精神。“寓教育于娛樂”之中,充分發揮體育教育的功能,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多做工作。
總之,只要科學地設計體育活動課的教學方案,加強體育活動課的管理,豐富體育活動課的形式,注意活動課的安全,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體育活動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張玲.學生心理健康研究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毛振明,賴天德.論如何關注和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J].中國學校體育,2007,(12).
[4]賈非.目標理論在課程設置中的理論意義及操作原則.上海教育科研,1993,(4).
[5]馮生堯.美國綜合課程評述.外國教育資料,1992,(5).
[6]王占春.課程教材改革與體育教學大綱實驗.試教通訊(人教版),19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