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從健身操學習的新授階段、鞏固階段、提高階段三個方面入手,分別論述了不同階段因學習的目的不同,而應采用相應的教學手段,便于學生能更好地完成一套健身操的學習。
健身操是根據人體的生理特點,為追求人體美,在音樂伴奏下所進行的體操與舞蹈動作相結合的一種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該項運動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尤其是女生的追捧。健身操已成為中學教材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
健身操的學習有別于其它的運動項目,第一,健身操運動對學習者的身體素質及樂感要求較高。第二,其動作變化快且記憶量大。第三,“健”與“美”雙重價值的實現。學習者的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會因人而異。對于中職生,學習健身操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健身,并借此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所以,在實踐教學中老師應該圍繞這一教學目標運用相應教學方法幫助她們學會,甚至于高質量地完成一套健身操的學習。
本人執教健身操二十年,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本著認知的規律,從學生的實踐情況出發,將整套健身操的學習簡略地分為新授、鞏固和提高三個階段,并就各階段的學習重點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新授階段宜粗不宜細
一套有氧健身操成套動作是由若干組合動作組成,這些組合動作是由兩個及兩個以上單個的動作串聯而成的,而單個動作是由身體各部位的動作組成。一套健身操在新授時首先是單個動作的學習,繼而將若干個單個動作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組合,完成若干個組合的學習之后并能連續地表現其內容也就完成了新授階段的學習。
健身操運動要求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動作變化快是健身操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之一。以《全國健身操大眾鍛煉標準》第三套第四級為例,見表1,不難看出,全套健身操中,人體各部位的動作處均在連續不斷地變化中。該操速度為143拍每分鐘,在每秒鐘平均完成2.5個動作的情況下,學生幾乎沒有時間考慮不斷變化的技術動作。在這個連續的過程中,學生的神經始終處于一個比較緊張的狀態,他們的注意力必須專注于努力記住動作的順序及動作變化的規律。因此,對多數學生而言,完成動作再兼顧動作的質量是有一定難度的。
另一方面,初學階段,學生的運動能力尚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如身體的力量、柔韌、協調、靈活及控制能力等,中樞神經系統對肌肉群的調節功能仍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這些能力的欠缺決定了一些技術動作在短時間內難以完成。學生往往習慣于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模仿練習,其肢體動作顯得較為僵硬。
因此,此階段主要的學習目的應該定位為:使大多數學生能記住全套動作的順序并基本能連續完成,也就是說,粗略地掌握所要學習的動作的要領。
二、鞏固練習宜遲不宜早
一套健身操的時長平均在3分鐘左右,記憶量大是學習健美操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根據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學生從記憶到熟悉所要學習的動作必須經歷一個反復練習的過程。“重復法”是指在不改變動作技術結構和生理負荷的條件下所進行的反復練習的方式。那么,在使用重復法教學的時候應該如何把握時機呢?
首先,應從學習興趣出發。在新授的初始階段,教學內容的安排如果僅為了強調某一個或某一組動作的質量而利用一節課甚至幾節課進行反復多次的機械練習,會使學生產生審美疲勞而失去參與練習的積極性。
其次,健身操的練習是需要一定的體力的,重復性練習消耗體力較大,會使學生的身體過早處于疲勞狀態。所以在安排學習內容時應考慮將新授部分與復習部分交替進行:在一節課中,如基本部分的練習時間為30分鐘,那么,前5分鐘可用于復習已學過的內容,接下來的15~20分鐘應用于新授部分,最后的5~10分鐘則用來提高所學技術動作的熟練性。如此的安排既保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已學內容得到鞏固,學習效果較好。
另外,學習健身操還需要學生有較好的協調性以及把握音樂節奏的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重復練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根據健身操練習互融性的特點,協調性與節奏感在練習新授內容時同樣可以得到強化。
所以,在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體力的前提下,鞏固階段的重復性練習不應該放在一節課或一段時間內完成,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延后,與新授內容交替進行。方法見表2,如此螺旋式上升,逐步提高學生的協調性與節奏感。
重復練習法是健身操學習必須要采用的教學手段,但在采用該練習法時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個人能力等實際情況。鞏固練習階段的教學目標設定為:讓大多數同學能較熟練地完成全套動作,在提高熟練性的過程中,以學促練,以練促學,提高身體協調等各項能力。
三、提高階段宜細不宜粗
健身操的學習最終落實在兩個字上,一個謂之“健”,即實現健身價值,一個謂之“美”,即實現審美價值。當學生對全套健身操的掌握已經較為熟練時,通常會采用細化各運動技術的方式以提高動作質量,使肢體動作更加規范,演繹更加完美。
1.健身價值。規范地參與練習以達到健身的目的是學習健身操的基本要求。動作的規范性主要表現在:動作的幅度、力量的把握、旋轉的控制等。大量科學數據表明,應將運動的負荷控制在健身區域內,以保證運動中氧的供能,從而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而運動者平均達到本人最高心率的60%~80%的時為健身區域標準。如果學生在練習時身體處于松懈的狀態,如上舉高度、踢腿的角度不到位,身體姿態不挺拔等,這些因素都會嚴重地影響鍛煉的效果,健身價值也將會大打折扣。
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老師需要時刻提醒學生應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并要求她們將注意力集中到動作的細微處,認真、規范地完成每一個技術動作,這樣才能使身體各部位關節和肌肉群得到充分、全面的鍛煉,從而達到塑造健美形體和提高有氧耐力的目的。
2.審美價值。分行使角度、健身操的藝術性不僅僅表現為肢體的韻律美,更在于練習者如何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使其內心情感一一外化出來。所以健身操的練習不應只是上、下肢及軀干運動的簡單協調與配合,還應有彈胸、頂髖、甩手、壓腕甚至還有臉部表情等細節的動作的跟進,這些富有女性特質的肢體動作在音樂的烘托下將使整套健身操更加豐美,通過健身操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懂得欣賞美,更要學會如何表達美。
為了達到這樣的學習效果,教學過程中必須突出諸多技術細節的練習,以提高其動作質量,然后再加以融合、滲透,最終形成完整的技術動作。唯有如此,才能達到收放自如的程度。由于每個人對音樂與肢體語言的理解不一樣,所展現出來的意味也極具個性化的特征,所以,在這個細化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認真參與,更需要學生能用心去感悟、去體會——通過熱烈奔放,舒展健美的動作將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現出來,再以愉悅的情緒影響、帶動肢體動作,賦予其豐富內涵,使之更加生動、富有韻味。唯其將肢體的張力、內心的情感與音樂的內涵融于一體,方可使學生在健與美的過程中獲得審美的快感。
教材的處理與教學方法的使用應根據項目特征、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教學手段的選取應該緊緊圍繞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任務不同,方法也應該有所甄別。如何提高課堂效益,讓更多的學生喜歡健身操運動是健身操教學永恒的話題,作為一線的老師,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應不斷探索,為學生創造一個高效、快樂課堂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與健康新課程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網上查閱),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黃寬柔,健美操體育舞.高等教育出版,2006.
[3]吳坦,《全國健美操大眾鍛煉標準》成套動作編排的研究,武漢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2011.11
[4]如何創編一套適合自己的健美操.2008,11.
[5]藝術體操基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