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長跑的訓練中對學生不同的年齡階層(初、高中學生的生理的差異),所采用的訓練方法有所不同,筆者從這幾年訓練中積累的經驗,從運動員的選拔,訓練計劃的制定,因材施教的訓練方法,運動員的心理訓練等方面,談談對中長跑訓練中的一點體會。
中長跑是發展耐久力的項目,它要求運動員在全程跑時維持一定的跑速,盡可能減少體力的消耗,技術上要求跑得輕松協調,身體重心平穩,有良好的節奏。盡量提高肌肉用力和放松的能力。既講究動作的實效性,又要注意省體力。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普通中學,在中長跑的訓練中對學生不同的年齡階層(初、高中學生的生理的差異),所采用的訓練方法有所不同,我想從這幾年訓練中積累的經驗,從運動員的選拔,訓練計劃的制定,因材施教的訓練方法,運動員的心理訓練等方面,談談我對中長跑訓練中的一點體會。
一、運動員的選拔
中長跑是發展耐久力的項目,長時間的連續的肌肉活動,是這個項目的特點。我從這一專項特點出發,從本校初一年級去物色苗子,從以下幾方面精心挑選。
1.身體形態
身體勻稱、修長、一般身高為1.50~1.53米,年齡13歲,臀肌緊縮向上,膝踝關節圍度小,足弓弧度大,跟腱明顯,腿要長。
2.生理機能
先測定靜脈搏,然后測運動后脈博(要求同樣的運量次數和強度,測定時要求運動后脈博上升快,而恢復時間短,屬于心血管系統機能強的。然后測定幾個同年齡的同學肺活量,心肺功能好。身體條件好,這兩點對提高中長跑水平起了積極的作用。
3.身體素質
在選擇運動員時,我們認為速度是主要的,忽視速度對今后要較快地提高中長跑水平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選拔時重視速度型同學。
4.技術狀況
主要看學生跑時整個動作是否自然、協調、擺臂姿勢是否正確。下肢看四個方面:
(1)跑時腿部動作是否協調省力,有節奏,蹬地向前還是跳著跑。
(2)途中跑的步幅大小,步頻快慢。
(3)踝關節是否有力,腳著地動作是否柔和。
(4)途中跑時有無外八字或內八字的錯誤姿勢。
5.精神類型
最好是安靜型、性格溫和不容易過早興奮的人。
二、訓練計劃的制定
我們訓練的對象是初中學生,因此制定計劃必須適合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而中長跑項目在少年時期主要是增強他們的心血管系統機能,便心臟容易增大,為今后承受大負荷打好基礎。
在制定計劃時,運動量按大、中、小我們采用周期節奏,節奏安排,一年為一大周期,每三周為一訓練周期,第一周(大〉耐力周,突出量,以完成運動量為主,第二周(中)專項周,保持一定的量提高一下強度;第三周(小)身體訓練周放松調整,以游戲球類活動為主。
每周的運動量安排節奏也要從少年兒童的生理特點出發,因為少年的神經系統活動比較活躍,大腦皮層興奮過程占優勢,但同時由于神經調節能力較成年人差。也容易產生過度疲勞,對運動量適應快,疲勞也來的快這就更要節奏明顯。整個訓練中,我們安排一周中身體素質訓練不少于2~3次,一次訓練課為六個內容,60~70分鐘(包括上肢、腿部、腹肌、跳躍等各素質練習),要求練習動作快,幅度大,強度低。組與組之間有間隙。大運動量課,一周安排兩次,主要是長段落勻速快跑,快節奏跑。
三、因材施教的訓練方法
中長跑項目主要以耐力為基礎,包括速度、力量、協調、柔韌和靈敏等,而13~15歲少年還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身體各部分的器官還沒有健全,因此,過早專項化訓練,雖然也能出成績,但從長遠來看,運動水平難以提高。所以,在訓練中應加強耐力和速度練習為主、結合力量、柔韌、靈敏練習,使學生的全面身體素質得以提高。
1.耐力練習。有兩種形式,一般耐力訓練和專項耐力訓練。一般耐力訓練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心血管訓練的基礎,在一般耐力基礎上進行專項耐力的訓練,在長時間的訓練中,耐力是保持精力旺盛,持續訓練的重要條件,一般耐力訓練的方法如越野跑持續30~40分勻速跑,活動性游戲和籃球、足球、手球等活動,時間在30分鐘以上,長時間低強度運動,使脈博保持140次~160次/分為宜,上述練習以長時間持續跑和越野跑的效果最好,它不但提供了逐漸改善與提高身體負荷,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能力等的訓練環境,而且教會跑者如何分配體力,摸索出少消耗體力和適合個人跑姿的練習方法。專項耐力訓練,在全年訓練中,應根據不同的任務與要求有所側重,一般在準備時期后期就有一定的專項耐力訓練,主要任務是向專項耐力訓練過渡。賽前階段與比賽階段應有計劃地有節奏地重點發展專項耐力。發展專項耐力,速度感和跑的節奏方法,一般有“速度游戲”,間歇跑、重復跑、較長時間的快跑,一定距離的快跑、定期檢查跑,參加接近專項、專項、超專項距離的比賽等“速度游戲”是運動員在自然環境里,幾人主動交替領跑,按照專項比賽或接近比賽的速度跑完部分段落,然后慢跑的連續練習。間歇跑是快跑30\"左右使心率上升到每分鐘180次左右,然后慢跑一段距離,待心率恢復到每分鐘接近120次,即開始下一次快跑的訓練方法。重復跑的訓練是跑幾個固定的段落,這些段落可短于、等于或長于比賽的跑離,休息的時間比間歇跑長些,心率一般在每分鐘100次左右或低些。較長時間的快跑或一定距離的快跑,跑速一般是最好成績的85~90%,檢查跑與比賽:為了逐漸發展專項耐力與速度感,在準備時期未或競賽期初,應定期(2~3周)進行一次近似檢查跑(控制體力,不用全力的計時跑)的練習。隨著重大比賽的接近,應定期(1~2周,根據項目與運動員的特點決定)進行檢查跑或不同形式的比賽,以提高運動員的比賽能力,但要控制負荷與強度以保證最佳競技術狀態的出現。
2.速度練習。速度是中長跑運動員的重要素質之一。在耐力大致相等的條件下,往往是速度好的人取勝,因此,在少年時期應努力發展速度。
3.力量練習。不加強手臂力量練習,比賽中就出現擺臂無力,影響跑速,因此在一周兩次素質訓練課上,采用啞鈴擺臂150次×8,俯臥撐10次×8,快速挺舉30次×8,推舉10公斤杠鈴20次×8等項目來增強臂力,用負重體轉和負重前屈及仰臥起坐等練習來增強腹背肌力量。為了加強踝關節力量采用后蹬跑、多次跳、跳臺階、后蹬跑、負重起蹲,原地縱跳等練習增強腿部和踝關節力量,由于身體素質的增強,可避免傷害事故。
4.柔韌性練習。柔韌性對途中跑動作是否能舒展、步幅是否大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運動成績。我們每天在準備活動中要安排一些正壓腿、正踢腿。前后左右臂腿和各種柔韌性練習,時間約15分鐘,通過練習學生的步幅有舒展感覺,消除了步子拉不大的現象,也可避免肌內拉傷。
5.靈敏練習。靈敏是一種綜合素質,平時采用看信號、聽槍聲、口令和各種躲閃游戲。而少年兒童在13~15歲之前通過訓練來發展靈敏素質,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一般安排在準備活動時進行或在小運動量游戲活動中進行。
在中長跑訓練中,還應注意運動員的心理素質的訓練,教育運動員正確對待比賽,有自信心,勝不驕,敗不餒,加強運動員的意志品質訓練,另外,還要加強運動員的技術、戰術水平,培養在跑的過程中觀察與分析環境(包括自身的情況),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的能力,以適應比賽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