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讓學生盡可能去“想”
培養學生一個“敢”字,鼓勵他們毫無顧及地盡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如學《圓明園的毀滅》時,采用CAI創設情景,放火燒圓明園影片的片斷,讓學生看后談體會,學生便聯想到火藥,學生提出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藥的,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槍來對付英、法聯軍呢?這樣一來,使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超越了書本。
二、讓學生盡可能去“看”
“看”,就是讓學生觀看、觀察,給充足的時間去觀察,通過“看”發現,在此基礎上去主動學習知識。如學圓明園的風光時,采用CAI出示圓明園的風光圖片,由學生盡情地觀察、欣賞,再據自己觀察和發現,給圖片題一個與圖同美的名字—題名。然后將圖片的原名對照自己題的名,比較誰好,為什么?如學生據“萬花陣”的建筑特點,它像一朵綻開的荷花而題名為“石花玉亭”。這樣學生在充分“看”的基礎上進行探求并創造性地學到了知識。
三、讓學生盡可能去“畫”
學生通過親眼去看、去體驗、去想象,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和思考層面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畫下來,描繪出來,再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將手和大腦都動起來,克服學生上課只用耳聽,不用小手來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級的《畫風》一課時,在設計時充分體現一個“畫”字,老師和學生都用畫的方式來表達一定的思維結果,老師用“簡筆畫”板書出書上所說的風中的事物,課中還設計讓學生在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上想辦法“畫”出“風”來,看誰的辦法想得多,并說出為什么這樣就把風畫出來了。這樣就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興趣,培養了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只有通過其它事物在風的作用下來表示這一要點,比老師講出來的效果好多了。
四、讓學生盡可能去“說”
學生思維的合理性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樣通過他們的說,了解學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達到思維的合理性的。老師給學生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自由空間,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的氛圍和諧、民主,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藍天。如可以分“指名說、上臺說、小組說、問答式的交流說”等方式;以學生“補充說、總結說、修改說、更正說、綜合說”等內容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及快速組織語言能力。
五、讓學生盡可能去“做”
學生自己動手做的過程,實際上也包含了思維與探究的過程,在此就要為學生設計、提供做的時間和必要的物質條件。如在期末復習成語時,改變以往老師將一冊的成語找出來,讓學生抄、讀、記等,而是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積累,還要求學生比一比,誰能將一冊中所有成語全找出來。這樣,學生在自己找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
只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給學生留下時間、空間和機會,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想、去看、去說、去畫、去做、去懷疑,既教給學習方法,又教給獲取知識的途徑,就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