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效果。好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拓展學生思維,調動學生情感;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
賞識尊重鼓勵隨著教育行動研究的深入開展,人們越來越注重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和實用性研究。隨著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課堂表現。當學生在課堂表現時,作為教師都會在不同的程度上,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效果。好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拓展學生思維,調動學生情感;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也強調,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相互欣賞,相互創造的課堂。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拿起表揚的武器,讓學生“抬頭”學習,使學生在鼓勵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在鞭策中得到上進的力量。
作為一個有愛心、有經驗的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感觸:往往一句不經意的表揚,一個很隨意的賞識表情與動作,就會讓一個學生發生很大的變化,由厭學到好學,由默默無語到熱情開朗。這就說明,我們在課堂中所采用的一些評價方式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變化。那么,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評價充滿魅力呢?
一、以賞識學生為前提,以鼓勵學生為出發點
歷史課堂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全面提高,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就必須以賞識學生為前提,以鼓勵學生為出發點。學生在回答問題或完成作業時得到了教師的肯定,會極大地激發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的信心。所以,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一定要不吝表揚,由衷贊美。
二、要面向全體,尊重個性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又要尊重鮮明的個體特征,即“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課堂評價與激勵同樣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面向全體,整體激勵,全方位地激活歷史課堂創造的欲望,所以要想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首先要面向全體學生。
新課程強調,要“關注學生的不同興趣,不同表現和不同學習需要”。課堂評價和激勵也應當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而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學生千差萬別,歷史功底不可能在一個層面上,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品評學生是教育的不公。對功底好的學生,在賞識的同時,要讓其明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中游的學生,要讓其看到成績,明了不足;對水平較差的學生,要善于發現其閃光點,讓其受到鼓舞,看到希望,迎頭趕上。
三、發自真情地鼓勵
教師帶著愉悅的情緒走進課堂,懷著一顆熱愛的心靈與學生交流,能將學生帶進—個和諧、輕松、友愛的學習環境中,一個板著面孔說教的教師是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一個有氣無力的表揚會令人不解,一個言不由衷的鼓勵比批評更糟糕。
所以,課堂上的教師應該是一位藝術家,能很好地掌控情緒,發自真情地欣賞學生,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四、評價方式要推陳出新,不拘一格
教師的評價激勵語言切忌千篇一律。教師的評價激勵語言和方式要推陳出新,不拘一格。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個滿意的點頭,一次由衷的鼓掌,都是對學生莫大的鼓舞,都是對學生最好的肯定。
另外,教師要善于發動學生,讓學生互評,在相互肯定和鼓勵中,完成了一次很好的自我提升的創造。這種方法,有時比教師點評更起作用。
五、既肯定優點,又正視不足
歷史課堂的評價激勵要避免為激勵而激勵,為賞識而賞識。賞識教育不是盲目地肯定,一味地肯定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瀆職。所以,教師對一些比較明顯的失誤,一定要給學生指出。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細致和有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這種細致和耐心,對于中下游的學生尤為重要。成功教師的價值不僅僅是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能雪中送炭。重視學生的每一次進步,使中下游的學生時時感受到教師的關注。這種時時的關注像春風化雨一樣潤物無聲,學生會拿出超乎想象的努力來回報教師的鼓勵,親其師,重其道,樂其業,最終促成教育目的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