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學數學教學中對教材的正確使用進行了闡述。數學教材使用包含著兩個含意,即如何經常地指導學生閱讀并鉆研教材,教師如何恰當地使用教材。
數學教學教師學生教材在數學教學中,使用教材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如何經常地指導學生閱讀與鉆研教材;二是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恰當地運用教材。
1.學生消化與鞏固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需要一個過程。認真地閱讀與鉆研教材,是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講過的一些法則、定義、定理及某些結論的敘述和概括,不是只聽課就掌握,課下鉆研教材,結合課堂講解,逐步學會用正確的數學語言去敘述它們。加上課外作業及不斷的復習,學生就能牢固地掌握這些知識了,即使有些學生接受能力較強,似乎聽了課后就能掌握,但如果不肯在鉆研教材上花些工夫,掌握也只是表面現象。
2.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學生解答習題是基礎知識的初步應用。在通過教師的教學和自己鉆研教材,牢固地掌握定義、定理、公式、法則等基礎知識以后,演算習題才會得心應手;同時,教材上所列例題,一般都具有代表性,特別是在學了一種新的方法以后,解題要點、書寫格式等往往都需要以例題為樣板,這樣,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就更為重要了。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獨立鉆研精神,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數學教材,是根據教學大綱用科學的連貫的敘述來說明教學內容,但也有獨特的詞匯、不同的敘述格式和語言特點,因此,經常地指導學生閱讀和鉆研教材,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獨立鉆研的習慣,不僅能大大減少接受新教材的困難,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因而得到提高,還為學生閱讀數學課外書創造了條件。這樣,學生就能不斷地擴大視野,彌補課堂知識的不足。
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任何學科的教學都必須很好地使用教材,它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
1.在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一種傾向,那就是教學脫離課本。例如,有的教師叫學生合上教材聽課,除了布置作業以外,從不利用教材,課堂上有些空余時間,往往只布置學生解答習題;學生也普遍存在這樣一種不良習慣,下課后首先解題,不愿閱讀教材,直到解答習題遇到困難時才翻閱例題,期末復習時也不會全面閱讀教材,平時能反復鉆研教材的更是寥寥無幾。
例如,許多學生不能用連貫的科學的數學語言敘述定義、定理,從平常的測驗和作業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材料說明這一問題。如有些學生連最基本的代數公式也沒掌握,出現(a+b)2=a2+b2這樣的錯誤。如果在學習這些公式時,教師能很好的指導學生鉆研教材,學生完全懂得(a+b)2=a2+2ab+b2的道理。加上反復的練習鞏固,是不會出現這類錯誤的。
2.在數學教學中究竟要怎樣運用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呢?這里我談一談自己的一些體會。數學課一般可以不要求學生預習,但可以布置學生事先通過認真與鉆研為新課服務的一些基礎知識,從而為新課講解鋪平道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恰當地運用教材,對于例題,事先由教師寫在小黑板上,教學時讓學生合著書聽教師講解的做法不是在所有的年級都恰當的,隨著學生理解能力的增強,應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理解的能力,教師只加以檢查,訂正或重點說明。當然,對某些應用題及幾何題,為了不讓學生看到應用題的列式或方程及幾何圖形的輔助線以及引導學生思維,教學時不讓學生看課本是可以的。應該注意的是,對于那些學生難以理解,復習起來有一定困難的內容,在系統講述以后,還應對照教材一一予以說明。例如,學生在初二學習函數時,對其定義往往不能正確的復述,其原因一是概念不清,二是數學語言生疏,對這些定義的敘述感到不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在講清概念的基礎上,結合教材予以逐字逐句地說明;對于那些容易被學生忽略的知識點,也應該對照教材著重指出,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標準式為ax2+bx+c=0一般學生都能記住,但其中a≠0卻往往被忽略了。
在新課講解以后,還應該爭取有一定的時間進行知識鞏固工作,不要忙于布置學生演算習題,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先叫學生閱讀教材,提問疑難,然后通過舉例、復述、解釋有關基礎知識進行鞏固。低年級甚至還可讓學生當堂朗讀有關定義、定理及重要語句,同時應通過回答、板演等活動檢查學生掌握與運用知識的情況,最后教師總結概括。
對于作業的布置,應該布置學生首先閱讀教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取適當的方法記憶知識。例如,復習時合上課本,試著回答當天學過的基礎知識或解答學過的例題,然后打開書本檢查是否正確。如在講無理數一節以后,可以布置這樣的思考題:無限小數就是無理數對嗎?無理數就是無限小數對嗎?像這樣的問題,可以在下一堂課講新內容前叫學生回答,也可以在叫學生解答在練習本上;對于那些可以用多種方法證明的定理、公式、法則,可以布置學生用與教材上不同的方法證明或推導,使學生加深理解,增強記憶
在課外輔導中,也應該注意這一問題。例如,檢查學生是否及時復習了教材,在復習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怎樣解決?這樣,既督促了學生,也及時了解了教學效果;當學生解答某道習題遇到困難而來請教時,用一些啟發性的反問,層層追溯到基礎知識上來,如果學生掌握了這一基礎知識,問題當然就解決了,如果沒有掌握,那就應該指定學生閱讀教材上某些章節,這樣引導學生自己解決自己的疑難,不僅能調動學習積極性,更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到閱讀與鉆研教材的重要性了。
為了完成上述工作,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特別要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明確哪些內容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哪些是難于記憶的,哪些是容易被忽略的,哪些是容易錯混的,然后考慮如何相應地恰當地運用教材與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2.課后作業量必須適當。根據我平時的調查了解,一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深刻體會到閱讀教材的重要性,但有時作業太多,學生無法深入復習教材,因此課后作業量必須適當,既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復習課本,又要保證學生運算技能技巧的形成。
3.要經常教育學生重視對課本的閱讀與鉆研,講清它在提高學習質量中的重要作用,特別在學生沒有養成這一習慣前,不僅要反復交代,具體布置閱讀任務,課后還必須及時檢查了解,進行指導,使學生逐步養成先復習教材后做作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