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共性個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既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變性和特殊性。每個班級的學生,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因此,教學時,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共性,也要照顧他們的差異。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潛能
在優秀學生中,有的是細而不敏,有的是敏而不細;有的是學點就知足,不求甚解;有的愛看課外讀物。因此,對于優秀學生要根據他們不同的長處和弱點,采用不同的、適應個別差異的方法進行教育。對優秀學生要讓他們“吃飽”。班上有幾名學生,他們獨立學習能力較強,如果讓他們和大家一起吃“大鍋飯”,不但吃不飽,也很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無法盡早地發揮其內在的數學潛能。因此,我對這幾名學生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做了以下幾點安排:(1)上數學課時,如果已經懂了,可以做課堂作業。做完作業還可以看老師給他們介紹的有關數學讀物或解些思考題。(2)考試之后,讓他們批改自己的考卷,給自己打分,老師再做檢查。這樣安排之后,使他們數學潛能得到更好發揮,同時使他們感到學校和老師對他們有更高的期望,學習更加自覺、勤奮。
二、注重中等生的發展
嚴格要求中等生。這里的“嚴”,主要是從他們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成績是否進步,集體活動是否積極參與等方面來加以要求。中等生因為比較遵規守紀,不惹事生非,很少給教師找麻煩。所以他們平時課下與老師的接觸不多,心里有事也不找老師。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則應主動接近他們,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理解他們的苦衷,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我班有個學生,學習成績中等,生性外向,勤勞誠實,課堂老師所講內容都能接受,習題都會做,但很粗心愛做錯。積極挖掘他身上的“亮點”,及時予以鼓勵。從而讓他樹立信心,增強信心,幫助他找出不足之處,讓他和好同學學習。主動調動他的興趣,給他動力,使他積極投入其中,消除注意力分散。正確對待他,相信他,多鼓勵他,關心他,讓他成為習慣優秀的學生。
三、指導基礎差的學生迅速跟上
在基礎差一些的學生中,情況也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對數學失去了信心,常常不寫作業;有的稀里糊涂,死記硬背;還有的淘氣貪玩,上課時只動嘴說,不愿意動筆寫。針對學生貪玩不愛學習的特點,講新課前,我常常和他們一起看書預習,遇到不會的問題,就給一些提示,他們很高興。這種方法,使他們逐步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在學新課時不落課了。上課提問時,為了不讓他們落下,又怕他們不會答,就在會的同學答到一半時叫他們起來接著答。這樣既教育他們上課必須注意聽講,動腦思考問題,又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在幫助這些同學時,加強了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把知識穿成串,看誰穿得多,看誰講得明白。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知識進行了歸納整理,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總之,不論是學習好一些的,還是基礎差一些的,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他們之間在多方面存在著差異。但是,作為教師來說,既要看到差異,更要重視差異在教學過程中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