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教學藝術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快更好地發展。提高課堂實效性是關鍵。數學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能稱之為藝術的教學必定是能給人以審美感受的,滿足人們審美需要的。數學課堂教學的藝術貫穿于數學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每個環節,都應該講究教學藝術。
第一,備課。首先不流于形式,做到實實在在。應從教科書、學生、教具等方面分析、準備。做到無遺漏、無知識性錯誤,使自己能自如的駕馭課堂的變化。
第二,學生。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學生也必須有積極配合教師工作的意識,當然這種意識是要慢慢培養的。這樣循序漸進的使學生形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而且在講課中適時介紹一些聽課的好習慣以便逐漸提高學生積極進取的意識。
第三,教師。教師應常反思,反思課堂中出現的指令,是否有于學生思考;反思所提問題是否有價值;反思自己的教學節奏是否有利于駕馭學生的思維,我認為教學節奏應有急有緩;反思學生在課堂中的表情、反應等各種舉動從中體會得失。
第四,導課。導課在一節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往往影響一節課的順暢度。它有時還會影響教師的情緒。所以,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很必要。要注意的是:導入方法必須符合你學生的實際情況。讓教學目標簡明。每堂課解決好一兩個真問題,留給學生真東西,教給學生真方法。引導、訓練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好”到“好”。
讓教學內容簡約。用好有限的學習時間,精力,選擇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選擇對每個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提高的“層次性訓練”進行教學,并留下點懸念和空間,讓學生自由和發展。
讓教學環節簡化。決不設置過多的學習環節,學習障礙,甚至是人為的設置學習陷阱讓學生去鉆。重視質疑和探究,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讓教學媒介簡單。去掉不必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合理地使用課件,自然的和現實生活,和學生的經驗世界、想象世界聯系起來,不扼殺學生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和豐富的想象力。
讓教學風格簡樸。教師要致力于教學的有效性,在有效的基礎上追求高效。在樸實中生花、生奇、生智慧,在樸實中養品性、健人格。
讓教學用語簡要。除卻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縟節,省去所有不必要的言說,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樣明凈高遠,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讓教學對象滿參與:課堂上不要只有少數人夸夸其談,多次回答,而讓其他一部分學生作陪客,這是不公平的。要將這些學生也動員起來,讓他們全程參與、積極參與、樂于參與。
讓教學細節很豐滿。一棵樹最能體現其生命活力的是它那繁茂的綠葉。一堂課最能煥發其靈性的是它生動的細節。因此,在預設和生成中,抓實細節,落實訓練,至關重要。
總之,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學效益,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交往的實效,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積極探索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才能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