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讓學生能夠快樂高效的學習”為目標,按照尊重興趣、激發潛能、增強自信、創造和諧四個環節的實施,發現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差異,開發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信。
尊重興趣激發潛能快樂學習從十年前滿懷豪情和夢想,意氣風發地走上講臺的那一刻起,我深感責任重大。十年來,這三尺講臺承載了我美好的夢想,也目睹了我的困惑。我一直苦苦思索怎樣才能教出“好”學生?什么樣的教育才稱得上是“好”教育?一次偶然機會,我找到了方向——馮恩洪老師《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書中這樣說道,教育的目的就是創造讓每個學生感動的教育,讓學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最近在中國青年報上讀到了一篇文章《北京十一學校破解高三困局“不唯高考,贏在高考”》,又讓我思緒不止。建平中學的學生們和北京十一學校的高三學生們是幸運兒,享受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可是,還有成千上萬的同齡人們還在“高考”的大海上茫然著呀。那么怎樣才能創造出讓學生享受的教育,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呢?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在班內嘗試進行了這樣的改革。
一、尊重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學習有了動力,學習就會快樂。那么動力是什么呢——興趣。所以首先我在班內做了關于興趣特長的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孩子們的興趣迥異。有人喜歡英語,有人喜歡中國古典文學,有人喜歡歷史等,可是最困惑的是有同學不知道自己的興趣,過來找我說:“老師,我看見書就頭疼,我什么書也不喜歡”。對此情況我早有準備,我說“你對學習不感興趣,那你喜歡玩嗎”?他一聽“玩”就樂了。他說:“老師,還能玩呀?我最喜歡玩了”。我說:“當然可以了,只要能讓你快樂,去做你快樂的事吧。”這就是我的原則——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并且不違反道德法律的事。經過慎重思考,所有學生都高高興興的在問卷調查上寫下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我相信,尊重學生的差異存在,尊重學生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才能達到知識和能力雙贏,才能讓每個學生更好的發展。
二、激發潛能
俗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們每個人都有未被開發出的潛能,而老師就要挖掘,發現且承認學生們的強勢智慧,從而實現個人差異發展,進而通過提高一個個受教育者的差異發展來實現一個學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全面發展。我對收集回來的興趣特長做了詳細的篩查和甄別,最后確定了12個興趣小組。活動以小組形式進行。如此一來。既學習知識又增強同學間的友誼,既提高交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孩子們的愛心。組與組之間通過互相競爭,達到共同進步。在這個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挖掘了自身的強制智慧,增強了自信心。營造了一種互相競爭,互相學習的和諧氛圍,締造了一個共同提高,團結互助的和諧班集體。
三、增強自信
每個人都會抓住一切機會在陌生人面前展示最優秀的自己,這是人與生俱來的表現欲。通過每月一次的學習成果展示,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班內的周×同學成績非常優秀,平時沉默寡言,獨來獨往。后來我經常在教室、宿舍、路上看見周×的身旁圍著一圈聽故事聽得津津有味的同學們,而他則滔滔不絕,像一個出色的演講家,與以前的相比,判若兩人。黃×同學學習成績差一些,課堂上屬于“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一類人,可是他薩克斯吹的尤其出色,每次在班內演奏都像開個人演唱會一樣,就連兄弟班的同學都按捺不住蠢蠢欲動加入其中了。聽著學生們精彩的演講,看著充滿自信的表情和眼神,我知道孩子們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自信心得到了肯定,綜合能力和素質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們找到了快樂,而這種自信心又驅使他們去學習新的知識,實現了“學習——快樂——快樂——學習”的目的,起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四、創造和諧
不同的人對于最幸福的事有著不同的答案,但對于一名教師來說,最幸福的事則是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怎樣的關系才稱得上是“和諧”呢?“應該親情如父母子女,友情如同伴朋友,嚴而有格,愛而不縱”,我得到了答案。
整個活動中,我不僅僅是策劃者和組織者,還是參與者,同時也是受益者。我牢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句話,為了能起到榜樣的作用,我“被迫”去涉足更多的“沙漠地區”來彌補缺陷。不但我得到了快樂和知識,興趣小組也得到了完善和充實,由起初的12個變成了現在的20個。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孩子們真心的笑容,聽到了孩子們爽朗的笑聲。我謹記:發現學生的強勢,釋放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獲得成功,創造讓學生享受的教育,達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說,我們應該研究學生20年后需要什么,比關注多少學生考上北大清華重要的多。是呀,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并不是有你沒我,學習和快樂也不是生死仇人。有些課是教育的目的、有些則是升學的手段,分清它們,別把渡河的舟楫當作彼岸。我會在我的課堂里講快樂學習進行到底,盡力去創造讓學生享受的教育,努力去創造教育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北京十一學校破解高三困局“不唯高考,贏得高考”.中國青年報,2012-7-6.
[2]養個娃娃何必步步驚心.中國青年報,2012-3-16.
[3]馮恩洪.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