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問題為載體,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自我生活中選擇和確定有關語文或與語文相關的研究專題,通過對問題的質疑、探究、討論,最終獲得知識,并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
新課程理念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語文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問題為載體,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自我生活中選擇和確定有關語文或與語文相關的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的一種學習方式。
一、語文探究性學習的主要特點
1.開放性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形式,它不應局限于語文特定的知識體系,也不應局限于語文能力的某個方面,而是著眼于語文學科的整體,著眼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只要與語文有關聯的生活、社會,都是探究性學習的內容。
2.自主性
探究性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究什么、怎么探究的問題都由學生自主解決或在教師指導下自主解決。
3.實踐性
探究性學習強調通過親身實踐體驗獲得知識,而不是將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實驗證明:從實踐中獲得的知識,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實踐是探究性學習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本途徑之一。
4.研究性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確定研究專題進行探究的學習活動。在整個活動中,探究什么課題需要研究,課題如何進行也需要研究,解決課題本身的一些問題更需要研究。因而,探究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的過程。
二、語文探究性學習模式
教無定法,探究性學習,也是如此。模式不等同于模式化,課堂教學的復雜性和靈活性決定了模式只是一個可操作性的參考框架,起一種參照作用。因此,語文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必定是豐富多彩的。
1.“課堂探究性學習”模式
這是針對閱讀課的一種學習形式。它的關鍵是以學生為本,以討論為交流方式,課堂上的學習者都是研究者。這樣的學習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率。
(1)課前自主探究
學生運用讀、疑、思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課文,找出疑難問題;運用上網查閱資料等方法收集有關背景材料;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適當的自主探究,這樣做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
(2)導讀激趣探究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引用詩文佳句,設疑造成懸念,借助多媒體手段等方式,創設意境,喚起學生探究的激情。并穿插讀、議、講,在疑難處點撥解答,在無疑處設疑深究,做到對課文有理解,對生活有感悟。
(3)師生重點探究
對于課文的重點段落,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反復精讀,探究求解。在教學中,不僅教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習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把學習方法的指導體現在巧妙的點撥上,即在要點處點撥,在疑難處點撥,在學法上點撥,并讓學生由模仿走向獨立,舉一反三,學會學習。
(4)學生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也是生生互動的過程。教師要組織學生通過同桌討論、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等,共同探究。使學生之間形成合作伙伴關系,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5)課后延伸探究
語文教學要突破課本的束縛,既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到閱讀中來,又要把學習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課文內容探究性拓展”模式
這是對涉及背景廣、知識面寬的小說和詩歌而言的。學習這類課文,采用課內向課外延伸、課內外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探究性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增加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它的做法是:小組共同討論,篩選和確立有價值的研究主題;采集信息,搜集整理資料;匯總、分析、整合資料信息,制定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按照方案共同實施探究活動,整理記錄探究的成果;匯報、展示探究的過程和成果,師生共同反思和評價。
3.“課外延伸探究性”模式
這種探究性學習完全是在課外進行的,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社會現象進行探究。它的做法是:自主選擇探究目標;自主選擇探究內容;自主選擇探究伙伴。
三、語文探究性學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創設情景探究,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情境教學是一種教學藝術的再創造,它能激起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和掌握知識,陶冶情感,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媒體功能,為學生創設一個鮮明、生動、充滿詩情畫意的情境,使學生的感知處在興奮狀態,從而強化學生的感知過程,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愉快參與。
2.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講,學習的過程就是質疑、釋疑的過程。在教學中,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利。教師要鼓勵不同層次學生提出學習需要的問題,以平等、公正之心善待每個學生提出的問題,保護他們提問的熱情、興趣和勇氣。
3.鼓勵學生探索發現,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通過類似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探究方法的學習運用,從中感受探究的樂趣,體驗情感,豐富經驗,升華認識,培養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首先,教師要相信學生有能力自己學習,進而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其次,要拓寬探究的范圍,溝通課內外,融合學科間,讓探究學習深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第三,要重視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體驗中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形成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科學態度。第四,引導學生學會交流合作中對他人的尊重、理解、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