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啟發教學的手段之一。教師通過最初的提問引導學生最初的反應和回答,再通過相應的對話和交流,引出教師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對學生的回答予以分析和評價,把課堂教學變得充滿生氣和樂趣。
課堂提問英語教學教學模式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英語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啟發教學的手段之一。教師通過最初的提問引導學生最初的反應和回答,再通過相應的對話和交流,引出教師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對學生的回答予以分析和評價,把課堂教學變得充滿生氣和樂趣,這種教學手段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問題設計得體、精巧,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激活學生的思維,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一、英語課堂提問的現狀分析
眾所周知,目前高中英語教學面臨班額大(一般為50~60人),學生的層次差別懸殊大,這無疑加大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提問把握的難度。有些教師擔心提問多了,課堂紀律往往難于駕馭;提問少了,師生之間很難溝通,教師也難以了解學生對所教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問過難,程度較差的學生會感到不適應也容易造成學生中的兩極分化;提問過于簡單,則失去了提問的價值,也使學生對回答問題失去興趣。新授課的提問率明顯高于復習課、語法課、練習講評課,同時高年級英語課堂提問的頻率明顯低于低年級,高中教師聽低年級的課都會感嘆:課堂活躍,學生參與意識強,可高中的課堂死氣沉沉,尤其是高三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的成熟,主動配合參加課堂提問討論的欲望日減。教師受其影響也改變了提問策略,講課時基本沿用了老一套的填鴨式教學,力求對語言點講深講透,惟恐有所遺漏。這不違背了素質教育,抹殺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發現問題和探索規律的能力嗎?
二、課堂提問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重要性
高中英語教學書中的讀書比重雖然有了明顯的增加,但仍然重視口語對話的訓練,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提問在高中英語課堂的交互活動中占到30%左右,所以提問在課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話題是課堂活動的中心,所有的課堂活動都是圍繞一個話題展開的確良,而將學生引入話題的有效手段就是提問。例如在講授“SEFC(I)Lesson 58“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下列提問組織課前活動,逐步進入主題?!癟here is one thing that all of us have to do every day. What is it?”
這是一個開發性問題,學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門。當有學生回答“Eating”時,教師可接著提問,“What do you eat every day?”“And what do you like to eat?”“Which of these food do you think are healthy?”
三、課堂提問在英語教學中的模式
1.檢測提問模式(Checking mode)
在教新課之前,教師總喜歡復習一下上一課的內容,因而會提出一些檢測性問題。這不僅檢測學生對已學的舊知識掌握情況,而且也為教新的課打下鋪墊。教師經常有規律地進行這種提問可逼迫學生養成課前復習的良好習慣,提問有利于牢固掌握舊知識并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畢竟頻繁使用“sorry”他自己也會不好意思。同時,檢測性問題也可用于檢查學生當堂課所學新適應掌握的情況,可促使學生提高聽課效益,盡量掌握和消化當堂教學內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學生回答情況跟平時成績掛鉤,那么這種提問效果會更佳。
2.應用型提問模式(Application mode)
教新課的同時,教師會精心設計題目,幫助學生以課文內容為情景,整體理解課文大意,出幾套關于課文大意(general idea)之類的問題或用“wh-”開頭的特殊疑問句(如“who”“whom”“whose”“what”“which”“when”“where”“why”及“how”引導的問題)。應用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全面了解,并通過反復操練熟悉所學的語言材料。
3.組織教學提問模式(Organizing mode)
課堂提問的組織教學提問是以提問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它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內容上來,使學生明白現在是上課時間要進入緊張的思維狀態。
(1)課初
當學生仍處于課間休息的情緒波動(如講話、興奮)之中時,教師可向學生提一兩個難度適中的檢測性問題,來促使學生注意力的轉移,進入學習狀態。
(2)教學過程中
當發現學生開小差或違紀時,教師可靈活結合剛講的教學內容進行提問,使學生脫離注意力渙散狀態。
四、結論
教師在提問時都是帶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學生在通過一定的努力后可以獲得一定的學習結果——教師的評價。而學習的結果又返回傳到學習者的意識中,成為調節學習過程的新信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績,精神上得到某種滿足,進而產生自認感、興奮感和愉快感,對學習表現出積極性。所以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要及時恰當地評價學生,這種評價又應以積極性的鼓勵為主。反饋應采取“因人而異”的方式,從學生的發展、進步方面出發,對知識技能給予必要的糾正,情感上給予鼓勵,如此“心靈相通”之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成功與進步的喜悅;進而,學生會以同樣的情感回報教師,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也能樂于接受,真可謂“互惠互利”。
課堂提問是啟迪學生積極思考的驅動力,對啟發學生迅速進入思維過程、積極主動思考、發展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因此,努力探討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羅曉杰.英語課堂提問策略研究.中學外語教與學,2002,(10).
[2]鄭佩云.課堂提問與焦虛控制.外語界,2003.
[3]英語課堂教學提問藝術英語.200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楊穎,黃娟.英語課堂提問的語言設計與提問策略.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