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與豐富的教學內容來為學生打造一個愉悅而高效的課堂教學,使小學生真正愛上語文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自制教具小學階段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處于基礎地位,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如何直接決定著學生今后的學習與工作。語文是一門極為重要的學科,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然而縱觀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學生對學習的動力完全來自于教師與家長的外在壓力,學生本身對語文學習的態度很冷淡,根本談不上喜歡。這成為語文教學中最大的問題。新課程改革強調要讓學生愉快地接受學習,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愛上學習,樂于學習,把學習轉化為內在自覺的學習行為。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為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是教學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以圖文聲像來傳遞信息,將教師枯燥的講解化為優美的圖片、動態的畫面與動聽的聲音,將黑板白字化成多彩的屏幕,具有較強的視聽效果,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利于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確激發與培養,同時又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將其他教學手段所難以展現的教學信息呈現出來,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這些都利于學生語文素養與課堂教學效果的全面提高。
1.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喜愛新鮮有趣的事物,傳統的教學中教學方式單一,教學落后,采用黑板加粉筆加教材的靜態教學模式,教學枯燥無味,這不符合小學生的生理特點與心理特點。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優美的圖片、動態的畫面、悅耳的音樂、滾動的文字與絢麗的色彩綜合呈現教學內容,實現了視覺與聽覺的完美結合,能夠給予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與學習動機。
2.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情感共鳴。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激活學生內心的情感,既要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完成知識的構建過程,同時更利于學生與文本產生情感共鳴,使學生透過文字理解文本深層次的含義。這樣的小學語文教學自然是學生所喜愛的。多媒體可以通過音樂來渲染氣氛,激活學生的情感,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3.運用多媒體化解教學重難點。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語文知識具有相對的完整性與系統性,如果學生沒有掌握某個知識點會影響到今后的學習,影響到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這些正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重難點。多媒體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將抽象枯燥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將靜止的文字描述以圖文聲像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將無形的東西形象地再現出來,這樣可以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學更加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與趣味性。
二、課本劇表演,讓學生在做中學習
小學生具有極強的表演能力,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表演情境,改變以往教學中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只是課堂聽眾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表演中理解知識,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記憶。綜觀現行小學語文教材,所選入的文章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也有許多的作品非常適合表演,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發揮教材的特點,善于挖掘小學生的表演天賦,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課本劇的編排與表演。這樣的活動得到了學生的喜愛與歡迎,學生表現出了極強的學習熱情與參與意識,紛紛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課本劇的表演中來。學生表演了許多精彩的作品,如《回鄉偶記》《荷葉圓圓》等,這樣使得學生更能深入地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巧妙,更能融入到作者所描繪的優美意境中,體會作者在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情感。同時我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展開充分的想象與聯想,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相關的表演作品,將枯燥乏味的知識的講授與學習融入到表演中來,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展現個性與優勢的舞臺,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空間,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表演中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提高技能。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一些易混淆的詞語及一些難懂的成語,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了一些小品,以詼諧幽默的語調來反映教學內容。學生在積極的表演與認真的觀看中以愉悅的心態學習了新舊,鞏固了舊知,這些遠比單調的說教式教學更具吸引力,教學效果也事半功倍。
三、自制教具,讓小學語文課更加精彩
自制教具是指根據教學需要利用一些簡單的材料,運用簡便易行的方法自己動手制作的教學工具,具有可觀察、可觸摸、可操作、可表演等優點,使用這些自制教具,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師生團結協作精神,從而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精彩。
1.教師自制教具。即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自制一些教具,以便在課堂上使用,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制作一些頭飾,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可以將課文內容制作成一系列圖片,以形象的圖片加以教師精彩的講說來教學,這些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2.學生自制教具。即讓學生自己動手,尋找材料,根據課文內容制作教具。比如學習《放風箏》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后自己動手制作風箏,喜歡什么樣的就做什么樣的風箏,然后將自己親手做的風箏帶到課堂上,教師引領學生對照課文進行學習,學生個個神采飛揚,情緒高漲,教學效果非常好,而且在學生動手制作教具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
3.師生合作共同自制教具。即讓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合作,教師也要參與其中,使學生在協同合作中完成自制教具,已達到教學目的。比如學習《成語歸類》綜合活動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小組的學生搜集一類型的成語,或者是動物成語,或者是顏色成語等。在教師的幫助下,每個小組制作一個折疊型的卡片教具,讓學生將成語寫在上面,以方便學生進行默寫背誦,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些成語知識。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以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根本出發點,以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的教學手段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轉變,使小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學習,形成持久的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陳海廷.怎樣讓小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教育學,2012,(2).
[2]李少娜.淺析多媒體課件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中國科技信息,2010,(13).
[3]何永香.課本劇表演給語文課堂注入活力.小學語文教學,2012.
[4]廖秋保.課本劇表演讓小學語文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新課程(小學),2010,(12).
[5]孫艷芬.淺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6).
[6]史延霞.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嘗試.現代教育探索,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