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出發,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以案析理、提高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生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自覺學習能力,激發了學生興趣,促進了學生身心發展,提高了學生整體素質。
案例教學法語文教學以案析理新課程改革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改變,實現學生的學習向探究、合作、自主方式轉變。要想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就必須發生改變。從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出發,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以案例的方式把理論知識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尋找對策、評價等工作,以案析理、提高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生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自覺學習能力,激發了學生興趣,促進了學生身心發展,提高了學生整體素質。
一、案例教學法的相關概念
19世紀70年代,案例教學法產生于美國哈佛大學,但在我國推廣較晚,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由于人們存在著對案例的認識從不同角度進行,因此對案例教學法的理解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案例教學法就是利用一些案例作為基本的授課材料,依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將學生引導到設置的教學實踐情境之中,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積極探討、平等對話、多向互動等形式,從而提高學生對一些復雜的教育情景的行動能力和決策能力。也有學者認為,案例教學法就是跨領域學習的構架,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合作學習,強調的是學生主動參與,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案例教學法是圍繞案例進行的開放式的、動態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組織者、案例的管理者和提供者,它要求學生能夠非常主動地去參與到案例教學中去。
二、案例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主要目的
1.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實現教學互動
案例教學法對于學生的參與比較重視,在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和學生間的相互討論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由于學習抽象理論產生的枯燥感和單調感。
2.案例教學法是強化理論學習、闡明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
案例教學法的目的,就是把有關的知識和理論模式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聯系。通過對一些案例的分析,使學生能夠把學到的知識和一些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
三、案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語文教師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關鍵,一方面,語文教師要認真做好案例的收集、選擇、編寫工作;另一方面,要在課程教學中起到控制作用,做好案例的準備工作。
1.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好案例的準備工作,起到課堂控制作用
(1)語文教師要認真做好案例的準備工作
教學案例的收集、編寫的關鍵工作,就是案例來源。案例材料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始的素材;網絡;一些二手資料的獲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去收集一些案例,利用網絡與學生進行案例的交流;另一方面,語文教師要建立屬于自己的案例庫,以備教學所用。在案例的收集、選擇階段學生會有所受益,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些比較疑難的案例。疑難案例的使用主要是用來幫助學生對幾個理論知識區分、理解。另一種是比較典型的一些案例的使用。典型的案例應當在一些知識點學習以后,主要是幫助學生對一些知識點的理解。例如,《詹天佑》這篇課文里面提到開鑿居庸關隧道,讓學生先一起朗讀有關句子,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向學生演示兩端鑿進法,和學生一起探討采取這樣開工會帶來什么好處。
(2)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做好課堂討論
在進行課堂討論時,教師要認真做好控制工作,控制的好壞關系到課堂交流能否有序、有效地進行。進行有效控制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
①討論時間的控制。由于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教師就需要對教學案例進行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師要讓學生對所用的案例有所熟悉,對討論的問題有思想準備。教師要對課堂討論的進度控制和氣氛的調度都要進行控制,使課堂的討論既有節奏又比較充分。另外,為了彌補時間的限制,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網絡這一平臺進行交流。
②語文教師要認真做好議題的控制工作,進行以案析理時,不能偏離既定的議題。在案例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起主導作用,控制討論的主動權,引導學生進行合作,營造共同交流的氣氛。
(3)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做好以案析理過程中指導者的作用
小學生在對案例進行分析時,比較容易出現東拉西扯、生搬硬套、就事論事。因此教師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指導學生以案析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
①進行案例分析時要講究邏輯性,層層推進。小學生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進行案例分析時很容易出現就事論事、東拉西扯、顧此失彼等現象,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可以針對某一問題進行展開分析,層層推進注意邏輯性。
②對案例的分析要有一定的道理。對案例進行分析時,要言之有理,要有一定的說服力,不能夠主觀臆斷,也不能以偏概全。進行案例分析時要能夠提出相關問題的對策、措施、辦法等,并且要是可行的。
③對案例的分析必須是有一定的根據的。對案例分析的根據主要包括理論根據和事實根據。理論根據也就是進行案例分析時要符合基本的原理,能夠運用一些相關的原理;事實根據也就是案例所提供的一些內容。在對案例進行分析時,不能脫離案例所提供的一些材料,不能以假為真,也不能以偏概全,分析案例所引用的一些材料都應當真實。
四、結語
案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通過以案析理,強化了理論學習,闡明了基本原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每一次案例分析都要認真地做好總結。教師通過對每一次案例分析的總結,從而實現研究與教學、能力與知識、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目標,能夠把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還能夠做到舉一反三,使學生能夠比較好地理解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刁春好.論“案例教學”中的“案”“理”融合[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09,(1).
[2]段中學.案例教學的優越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5).
[3]林添勝.小學語文教學論“案例教學”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