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低年級學生詞匯量匱乏,對待理解事物的能力尚且不足,抽象思維能力較弱。要想改變低年級學生“不言”的窘境,就必須抓住學生口語表達訓練的契機,找準口語表達的訓練點,創設情境,激活口語表達的訓練點,重視遷移,拓開口語表達的訓練點。
訓練契機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發展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必須立足為學生提供說話的條件和平臺,想方設法地進行指導和訓練,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為此,我在語文教學中一直努力尋找讓學生敢說、樂說、善說的有效途徑,并長期堅持,使越來越多的學生進步明顯,思維能力在說的過程中也得到發展。究竟該怎樣讓低年級學生走出“不言”的窘境,讓他們在課堂上積極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正做到“能說會道”呢?
在教學過程中,我在努力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的同時,還積極尋找著通往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道路時我發現只有努力抓住口語表達訓練的契機,找準口語表達的訓練點;充分利用文本創設情境,來激活口語表達的訓練點;重視遷移,拓開訓練點。就可以打開學生的“金口”讓他們敢說,樂說,善說。
例如,教學《蝸牛的獎杯》。
(片段一)
師:(出示句子)“它長著一雙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的飛翔。”
生:個別讀。
師:范讀。著重“有力”“自由”
師:(引導)自由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生:自由是一種很快樂的感覺。
生:自由是一種很高興的感覺。
生:自由是一種很爽的感覺。
生:……
師:(引導)你在什么時候感覺很自由?
生:我在和爸爸出去旅游的時候很自由。
生:我在做完家庭作業后的感覺很自由。
生:……
師:你覺得現在的蝸牛想飛到哪兒就飛到哪兒,它的心情怎樣?
生:我感覺它的心情很高興。
生:我感覺它的心情很快樂。
師:那你讀讀第一小節來體會一下蝸牛快樂的感覺吧。
評析:文本是學生學習的資源,練習說話的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是教師要善于發現說話的契機找準訓練點,帶領學生去思考,去感悟,才能去表達。我從學生自身出發,引導他們先交流自己在什么情況下感覺很自由?讓他們在感悟說出自己快樂的心情時換位思考就自然體會到蝸牛此時的心理了,練說蝸牛的心情時也就水到渠成了。
(片段二)
師:現在蝸牛飛不動了。不止如此,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后面呢,大家讀讀第四小節,看看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讀第四小節。
生:我知道了蝸牛再也飛不起來了。
師:(出示現在蝸牛圖)
師:此時此刻的蝸牛心情怎么樣?
生:蝸牛很難過。
生:蝸牛很傷心。
生:蝸牛很后悔。
生:……
評析:豐富多彩的圖片是少年兒童,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學習語言的一種好的練說情境。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并創設教學情境從而激活說的訓練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蝸牛前后不同形態的圖片并細心地體會,不僅可以豐富頭腦,還可以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在語言詞匯的天空里自由飛翔,使說話更具魅力,使思維更加活躍。孩子從圖片中真切感受到了蝸牛得獎后的得意,退化后的可憐無奈及后悔的心情。圖片同時還給予學生想讀的欲望,想說的欲望,培養了學生讀讀想想說說的習慣。
(片段三)
師:看到再也飛不到天上的蝸牛,小朋友們你想對它說些什么?
生:早知道會這樣你就不應該把獎杯背在身上。
生:蝸牛你太驕傲了,如果你不驕傲你也不會飛不起來。
生:蝸牛你現在后悔也晚了。
生:……
師:老師送你們一句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評析:本課是一則寓言故事,要讓學生在精讀感悟課文后重視遷移練習,拓開說的訓練點。此環節是學生在精讀感悟課文后的延伸,拓開了學生說的訓練點。這一過程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先使學生有一個凝神寂照的內心領悟,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這樣既完成了理解課文的目標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統一。
新大綱在口語訓練上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景,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其實,“聽、說、讀、寫”同樣是我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訓練中的基本內容。而且,“說”是重要的一環。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的緊張和害怕是說話前和說話過程中常常出現的心理障礙,成年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小學生呢,他們大多膽子小,自尊心強、自信心弱,擔心說錯話引起同學們的嗤笑和老師的批評,從而繃緊小嘴不敢當眾說話。所以,在都教學過程中,要增強他們的自信,激發他們想說的欲望,引導他們正常進行口語表達的前提。為做到這一點,課堂上,我努力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經常用肯定和表揚的方式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加強口語訓練過程中,逐步要求學生做到:把要說的意思說明白,把要表過的意思說好,盡可能把意思說得更有吸引力,更有藝術魅力。
同時,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大致相同,生活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是生活必不可少一種交際工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注意要多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的能力和水平。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提供了源頭活水,教師要善于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利用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經常設計一些主題鮮明有趣的活動,讓學生互相間進行交流,使他們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圍繞主題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同時在與外界接觸的過程中觀察想象及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且好勝心強,抓住這一特點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在課堂訓練的進一步拓展和完善。因此,我們要重視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交際機會,并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參加這些實踐活動,可同時進行“做做,說說”的訓練,也是激發學生口語表達欲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可要求學生結合課內外所學到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開動腦筋,并指導學生動手制作一些簡單的生活工具、玩具、工藝品,在做成功后再讓他們回顧制作過程,引導他們按照一定的順序把過程說清楚、說完整。學生會對親手制作、親身經歷的事情有特殊的感受,每個人都想說、爭著說,而且說得形象逼真。這種“做做,說說”的訓練,使學生既有話可說,又培養了他們說話的興趣。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抓住契機,找準訓練點;努力創設情境,激和訓練點;重視遷延,拓開訓練點,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地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在其過程中培養了他們想說敢說的心理素質和語言的適應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為今后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