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形象”要素是其核心、“想象”是形象思維的基礎、“聯想”是形象思維的重要手段三個方面,對藝術設計中的形象思維進行了分析探討。
藝術設計形象思維“想象”當談到理性與性感時,人們很自然就會聯系到“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必然發展”“感性認識階段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等這一系列的哲學論題。的確,就認識事物的過程來看,認識必須經歷多次反復最終形成無限發展。同樣的道理,作為20世紀新興學科的藝術設計,其被認識的過程也是必然要經歷這種階段的。雖然今天它所涵蓋的內容及形式應該說已基本完善,但是,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所謂的純藝術思維方式之間的矛盾糾葛,一直是如何較為正確認識藝術設計所面臨的課題之一。人們通常孤立地看待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認為前者過于理性,是哲學家的思考方式,而后者比較感性,這才是真正的藝術思考方式。一些從事設計藝術實踐創造的工作者很容易陷入所謂的純感性的經驗思考中去,并且始終把持著這種不科學的思維方式而津津樂道。甚至連某些相關教育工作者也只是流于表面地利用一些思路不甚清晰的經驗或教條來傳道授業,而很少能在較深層次去探討設計藝術在思考與制作過程中的科學因素。因此,本文試圖就藝術設計在創造及實踐過程中的形象思維談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作為思維方式的一種特殊狀態,形象思維是一種較感性的思維活動,具有與其他思維方式極為不同的特征。
一、“形象”要素是其核心
人類對事物的感知,最初是通過感覺器官進行的,這些事物的信息以各種形式的形象作為載體,通過感覺器官傳達給人類大腦,從而形成諸如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感覺形象類型。藝術設計既是藝術的,又是科學的一個部門,其成功既是藝術品又是一種產品。從藝術的角度說,形象是藝術作品的基本的基本特征;從產品角度說,形象是設計產品的視覺敘述。沒有了形象,設計藝術就沒有了思維載體和表達語言。它與文學、音樂等其他文藝形式有所不同,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是不能憑感官直接把握的,需要通過語言的中介,經過讀者的聯想與想象才能得以實現;音樂雖可以直接作用于人們的聽覺,但其創造的形象卻是不夠明晰、不夠確定的,仍然需要通過聲音的中介,引起聽眾的聯想和想象。藝術設計中的形象則不同,它是一種視覺形象,在時空中有明確的形式,感官可直接把握。
二、“想象”是形象思維的基礎
古代哲學家很早就把想象力看作是人類認識自然、認識自我的一種心理機制。黑格爾曾說過:“如果談到本領,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心理學通常認為:“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想象是形象思維的較高級階段,也是藝術設計過程中較為常見的思考方式。一般情況下,它要通過兩個階段才能體現創造性。第一個階段,是掌握現實形象階段。此時,想象通過各類感覺器官獲取大量具體詳實的形象資料。這就為進入下個階段做了一個現實預備,從而使形象思維的運轉擁有了切實的原材料。第二個階段,是選擇加工階段。在這一階段中,理性因素已開始啟動,即通過蘊含在設計作品中的目的性和設計者自律的目的性對感性形象進行規定,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篩選出符合目的性的形象素材。
三、“聯想”是形象思維的重要手段
休謨曾認為:“當心靈由一個對象的觀念或印象推到另一個對象的觀念或信息的時候,它并不是被理性所決定的,而是被聯結這些對象的觀念并在想象中加以結合的某些原則所決定的,而是被聯結這些對象的觀念并在想象中加以結合的某些原則所決定的。”在想象的基礎上將各類因素觀念進行有機結合,藝術設計的創造性便可以得到發揮。因為設計者經歷過想象過程后,在思維中已有了一個感性到理性上升的階段,而聯想則將理性階段再次融于一種感性范圍中去,并通過感性形勢表現,從而取得合乎設計要求的形象。
由此可見,形象思維是一種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可以發揮很大的主觀能動性借助想象、聯想甚至幻想、虛構來達到創造新形象的思維過程,它具有浪漫色彩,并也因此極不同于以理性判斷、推理為基礎的邏輯思維。
那么,形象思維在進行過程中有哪些方式呢?從一般意義上說,設計者在運用形象思維創造時通常采用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深化法”。即通過對來自生活但比生活更典型更集中的形象進行加工和深化,在思維中創造較為生動的新形象。值得強調的是,這種加工和深化必須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在客觀基礎上進行分析。
第二種,是“分化法”。它類似于圖案中的寫生變化,即由一種形象拓展出多種形象,并保持原形態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符號。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上被稱作再創造,它主要是以再想象為基礎的。第三種是“變異法”。在這種方法指導下,思維活動中往往帶有某種虛構和幻想成分,同時也最具有創造性。設計者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在已有的形象資料基礎上分解、組合、打散、構成為不同新的形象。
形象思維通過上述的特征及方法在設計過程中體現了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它作為設計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給設計者提供三種具體表現形式:
首先,是原形模仿表現形式。這是一種建立在深化法形象思維基礎上的表現形式。設計者在設計實踐中以各種原始的生活形象為原型,通過深化法,以一種模擬寫實的手法表現出來,是目標消費市場產生共鳴,達到最終審美目的和實用目的,完成多種價值的實現。
其次,是象征表現形式,它可被視為分化法形象思維的具體表現。設計者主要從原始形象中提煉出一般性共同特征,并以自己創造的抽象、形象語匯和符號以象征的手法分化出一般性質的形象。這種表現形式多用于標志設計中。
再次,一種是規定性表現方式。這種表現形式是建立在變異法形象思維之上的,一般來說它又可分為兩種規定性:其一,為原始規定,即設計者以約定俗成的形分接、組合成其他約定俗成的形,或以抽象、再造形象創造出約定俗成的形;其二,為現場規定,即設計者以約定俗成的形象打散、構成為另一種新的抽象、再造形并在與目標市場交流過程中現場傳達新形象的特性。總之,無論哪一種表現方法都是形象思維在設計活動中的具體應用,它是一種實用的方法,在實踐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