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是學生提升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方面,它和讀寫一樣是小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把“聽讀”當作“讀寫”的基礎。然而,許多學生不僅對教師在課堂上用英語組織課堂感到很不習慣,而且在平時的訓練時也表現出諸多的畏難情緒,一些學生甚至想放棄聽力環節的學習。因此,尋找產生英語聽力的障礙,研究克服障礙的對策,是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和英語水平的重要前提。
小學英語聽力障礙對策一、構成小學生英語聽力障礙的主要因素
聽力材料本身的特點如時間的變量、語音、詞匯和句法以及學生知識結構等方面,都會對聽力的理解產生影響。
1.語用能力。語言學家早就指出,社會交際功能是語言最本質的功能。英語教學歸根結底要牢牢堅持語言交際這個綱,以培養學生應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巧進行交際的能力,即以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為最終目的。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高低和學生對此認識上的重視與否,直接影響著聽力水平的提高。
2.詞匯量。這是被反復證明了的小學生英語聽力障礙的首要因素。詞匯是構成語言信息的最基本得材料,是搭建語言的基礎,沒有一定量的詞匯基礎,聽力障礙的產生是自然而然的事。小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小學各年級應掌握的詞匯都有明確的要求。實際上,有些學生的詞匯量只是一些四會單詞,對三會單詞的掌握并不牢固,再者,到小學六年級出現的過去時態,它們的讀音更讓有些學生模糊。所以說,要克服詞匯障礙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努力擴大詞匯量,二是增加對同一單詞在不同語境中的理解。
3.語音障礙。語音是語言的基本要素,提高聽力首先要過好語音關,發音不準,就可能理解不了材料的內容。如果聽者平時對發音的準確性重視不夠,當聽到同一單詞的正確讀音時自然就不能認同,這樣即使記憶的單詞再多,聽力仍舊難以提高。發音不準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自己主觀上不重視或因所處地域的影響,所以攻破語音關是提高聽力的重要一環。
4.知識和文化差異。首先,現代社會的發展諸如政治、經濟、科技、軍事、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的飛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英語學習內容,自然給英語聽力環節的教學帶來了挑戰。知識面狹窄直接導致聽力理解的困難。其次,語言和文化具有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特性,而文化鮮明的民族性差異不可避免地呈現于語言系統的各個方面。我們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如果只重視語言知識,而缺乏相應的文化知識或忽視中西文化的差異,即使挺清楚了材料中的句子,也難以理解句子的真正含義。如“black tea”,意思并不是“黑茶”,而是指“紅茶”。中國學生應該在這種跨文化的語言交際過程中,逐步適應、了解這種文化差異。
5.心理因素。聽力訓練和測試中,許多學生常常會出現過于緊張而手忙腳亂的情況,這樣必然直接影響其聽力水平的正常發揮,甚至頭腦一片空白,不知所云。其主要原因就是擔心聽不懂,稍遇困難就過分緊張,保證不了聽力過程的連續性和正確性。
6.聽力技巧。聽力技巧包括對元音、輔音、長短元音、連讀、重音和句子重音、不同的口音和語調、否定意義詞的注意,時間的先后次序等因素。這些因素,均會對聽力的理解產生影響。
7.綜合理解障礙。聽力的最后目的是達到對句子、篇章等的綜合理解。有的學生不善于抓關鍵詞和掌握篇章大意,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單詞單句上,結果一篇100詞左右的短文,聽者自己感覺到聽懂了,但到頭來缺沒有記住所聽的內容,出現前聽后遺忘的現象。還有的學生一遇到生詞便停下來冥思苦想,更有學生每聽一句話便要將它翻譯成漢語才認為是聽懂了,殊不知這樣的翻譯過程(哪怕是一閃念)影響了下文信息的輸入。聽到的是支離破碎的英語,所以,聽音過程要養成抓重點、不究枝節的好習慣,才是克服綜合理解障礙的關鍵。
二、克服小學生英語聽力障礙的主要方法和途徑
克服小學生英語聽力方面的障礙,不是一勞永逸或立竿見影的,必須針對構成小學生英語聽力障礙的主要因素持續下功夫,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1.擴大閱讀量。通過大量的閱讀,努力提高學生的詞匯量,拓寬學生的視野,這是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的首要環節。在走上工作崗位至今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深切的體會到詞匯量的大小直接決定著聽力教學環節和聽力活動的成敗。詞匯是聽力活動的基石。閱讀中的study reading可以使學生掌握大量的積極詞匯;大量充分的skimming,scanning又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閱讀數目可觀的書刊,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更有效地擴大詞匯量。
2.克服心理障礙。要注重學生聽力信心的樹立。一些學生認為,只要聽力材料中有一個部分聽不懂,整個材料就難以聽懂。其實,百分之百聽不懂不僅不可能,往往也沒什么實際意義。但要鼓勵學生,聽力水平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提高的。在聽力訓練中,讓學生學會取舍,不要糾纏于個別暫時聽不懂的詞句而影響到后面的聽力內容。要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做到全神貫注、鎮定自若,使聽力在信心百倍的心境中開始,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中結束。針對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老師要訓練學生養成一旦坐下來聽錄音,就要專心致志。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清楚自己要達到什么目的,實際要達到什么程度,為避免疲乏,時間可控制在30分鐘左右。長此以往會培養出臨場不亂的較強的心理素質。
3.注意循序漸進。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聽力材料的選擇要根據聽者自身詞匯量的大小及語法知識的扎實程度而定,開始可以重復聽一些自我介紹或簡短的有趣的文章作為聽力測試練習,而后逐步聽有一定難度的聽力材料,如場所介紹、故事經過等。
4.精聽與泛聽相結合。在精聽內容的選擇上,要精選一些難易程度適合學生當下水平或稍高于學生當下水平的語音材料,或盡可能選擇口語化的材料,含有故事情節的材料。訓練時,先按正常要求的速度和次數播放,直至多數學生聽懂為止。泛聽就是在不停頓、不反復的情況下,著重聽懂重點和主要意思。泛聽主要是善于捕捉關鍵詞語。抓住了關鍵詞語,句子的主要意思基本上就明白了。
5.注意聽力微觀技能的培養和掌握一些必要的聽力理解的策略:(1)學會邊聽邊記筆記。聽力訓練或考試時,邊聽邊記筆記有助于記住一些重要的內容和環節,尤其是要把一些諸如數字、地名、人名、日期、相關人物或事件的主要信息順手記下,以防遺忘。在記筆記時,由于內容龐雜,宜用速記或用學生自己的方式來代替,以提高速記效率。(2)充分利用好考試前和分發試卷的間隙時間。利用這段哪怕是一兩分鐘的間隙時間,看一看試卷上的聽力問題以及答案選項,做到有的放矢,這對于隨后的聽力理解很有幫助。因為聽力磁帶的部分內容一般就存在于這些可備選的答案之中。(3)訓練猜測和判斷能力。善于利用上下文和詞法、句法常識,運用邏輯推理如排除法、類比法等方式猜測不懂的內容,通過推理來理解所聽的內容。
由此可見,學生聽力障礙的產生不是某一個方面的原因產生的,其克服更需要從多方著眼。但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是聽力水平提高的關鍵。在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聽力應試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增強的情況下,小學生英語聽力的障礙必然能得到有效的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