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英國人托尼·巴贊創造出思維導圖,被廣泛應用于個人、家庭教育和企業,其作用不斷顯現。本文通過思維導圖在歷史學術性課堂中的運用,進一步闡釋其在歷史教學中的優勢。
思維思維導圖學術性歷史學術性課堂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歷史新課程標準的修訂,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建構高效課堂成為教學教研中的重要課題。歷史學術性課堂,就是利用歷史學的系統方法和核心內容,達成歷史課程目標的一種途徑。其論證史實的客觀性,研讀史料的理解性,體驗和探究歷史的活動性,感悟和反思歷史的情意性,典型地體現了歷史學的學術特征。其核心是促進學生的史學素養的發展。
在歷史學術性課堂中如何高效的達成課程標準關鍵是幫助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將以識記知識為主要目標的課堂教學轉變為以方法掌握、思維訓練為主要目標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史學素養的提升。思維導圖這一方法的運用有助于加強對學生實施思維訓練,實現這一目標。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最初是20世紀60年代英國人托尼·巴贊創造的一種筆記方法。就像大腦中的地圖,完整的將大腦的思緒、想法呈現出來。思維導圖是一種有用的圖形技術,是對發散思維的表達,被公認為是21世紀最有效的思考訓練工具。
我國港澳臺地區有不少學校都在推行思維導圖教學,國內起步雖然較晚,但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關注。
在歷史學術性課堂教學中,我們嘗試著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
一、思維導圖在新授課中的運用
二、思維維導圖在單元復習中的運用
史實、史料和史感,是學術型課堂教學的三個構成要素。史實是根基,是歷史學習最根本的抓手;史料則圍繞史實,用來印證、體驗、說明和評價史實;史感則由史實和史料而來,最終轉化為行為。在歷史學術性課堂中,以基礎史實為依托,運用思維導圖引領教學具有以下的優勢:
第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思維導圖”圖文并茂,有文字、有圖形、圖表、有連線,有色彩,在表現形式上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能幫助學生有效記憶。
思維導圖的設計簡單,而結構清晰,層次分明,便于對關鍵知識進行組織和管理,并且形象、直觀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語言容易記得多,美國圖論學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因而思維導圖可以幫助記憶。
第三,思維導圖對學生思維能力形成有積極影響。
學生思維軌跡通過“思維導圖”再現出來。這種方法會使學生在不同思維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甚至產生一種思維的跳躍,進行創造性的連接,學生在繪制使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鍛煉了思維,產生創造力和想象力。
第四,思維導圖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思維導圖,勾勒出知識的關系、明確學習記憶的關鍵,把復雜的知識脈絡變得可視化,而且思維導圖具有開放性、擴散性,能夠聯系相關的每一個知識點,因此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第五,思維導圖有助于在課堂教學對歷史課程標準的高效達成。
課標強調歷史課程的綜合性表現在注重人類歷史不同領域發展的關聯性,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使學生逐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對歷史和社會進行全面的認識。
課標還強調以普及歷史常識為基礎,使學生掌握中外歷史的基本知識,初步具備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思維導圖的運用能體現課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祝智庭.教育技術培訓教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劉俊利.學術的歷史學與中學歷史學科素養[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0,(1):22-27.
[3]劉俊利.基于實踐的中學歷史課程反思[J].教育研究與評論,2009,(11):21-24.36.
[4]陳正婷.思維導圖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大眾周刊,20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