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當代高校人才培養出發,介紹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并以專業型人才培養向復合型人才培養轉變為主線,闡述了對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意見和建議。
高校人才培養 專業型 復合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社會發展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在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社會變革的今天,高校承載著為國家培養所需人才的重任,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逐步聚焦于高等教育公平、質量和多樣化發展,將滿足個人的發展和學習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根據學生的需要實施多樣化教育。
社會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人才。當高校培養的人才不能適合社會發展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時,社會便會“持幣觀望”,高校的作用和影響就會逐步下降,無法彰顯其足夠的張力。高校應與社會發展相銜接,否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導致數量的增長無助于發展。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例如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差,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不足,人才培養存在同質化傾向,質量保障體系不完善。因此,高等教育發展面臨著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歷史任務,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去適應服務社會,是高校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亟需思考解決的問題。
一、高等院校專業型人才培養發展背景及問題
受過高等教育者的最大特征是擁有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所以大學教育的核心特征可表述為“專業教育”,高學歷畢業生就更是專業人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從精英化到大眾化過度階段,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大量畢業生找不到適合的崗位,而企業也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大量人才無法得到滿足,結構性過剩問題突出。因此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高校的人才培養要適應經濟社會需要的人才質量,也就是進行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在社會經濟體系中進行有針對性和適應性的教育培養。
隨著各高校專業調整、針對適應社會需求的熱點專業人才培養重視力度不斷加大,專業型人才培養的一些問題也隨之引發,同一專業設置數量過多,專業培養規模急劇膨脹,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模式“趨同”,專業復制嚴重,專業設置模式雷同現象愈演愈烈,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沒有實現市場化,學校的招生計劃、專業結構、教學內容基本上仍然按照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運作,教育人才培養脫離市場現象十分嚴重,盲目招生、盲目設置專業,學生畢業后知識面狹窄,能力較差、適應性較弱等問題層出不窮。
二、專業型人才培養向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轉型
根據專業型人才培養逐步產生的問題,各高校逐漸意識到想培養適應社會、企業需求的人才,需要增進和企業用人單位的溝通了解,在與用人單位的交談過程中,用人單位提到現在高校人才培養的突出問題是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人才需求是多元化的,而各個高校對人才培養卻是單一甚至盲目的,這種單一化人才培養方向與多元化人才需求之間矛盾導致了人才培養方向混亂不清的問題。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高校畢業生僅僅掌握自身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一種綜合能力,企業非常重視應聘者的學習能力和面臨新問題有效解決辦法,希望畢業生能夠經常應對變化的客觀情況。
專業復合型人才應該是在各個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個具體的方面要能出類拔萃的人。專家指出,專業復合型人才應不僅在專業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經驗,還具備較高的相關技能。專業復合型人才包括知識復合、能力復合、思維復合等多方面。
當今社會的重大特征是學科交叉,知識融合,技術集成,任何高科學技術成果無一不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結晶。這一特征決定每個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個人既要拓展知識面又要不斷調整心態,變革自己的思維。因此,如何培養出高質量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以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已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的十分突出的問題,這就引發了高等教育的深層次的變革。許多國家的教育界早已紛紛摒棄了專業化教育模式,把高等教育轉移到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復合型培養的軌道上來。
三、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建議
之前已經提過,專業復合型人才應該是在各個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個具體的方面要能出類拔萃的人,因此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概念的提出并沒有摒棄之前的專業化要求,復合型人才培養是在專業化人才培養基礎之上的適合當代經濟發展、多學科交叉社會需求的產物。90%以上企業反映社會需要專業復合型人才,而這種復合型不是簡單開設幾門課程就能實現的;68%的用人單位管理者表示,應聘者所學的專業并不是他們選拔人員的關鍵指標;53%的用人單位不在乎應聘者的專業。而當今的現實卻是,企業要求的畢業生知識能力方面素質與高校人才培養的能力素質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總結高校人才培養的問題我們不難發現,國家教育體制的局限、高校自身定位不明、專業設置與實際社會發展需要脫節、創新能力的缺乏以及學生對自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目標不明都是差距產生的重要原因,那么,這個差距該如何縮小?
第一,政府適當干預與高校靈活自主相結合。
首先,教育主管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科學規劃高等學校區域布局和層次結構,明確不同層次高校辦學宗旨和目標,按照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加強高校專業調整指導,同時給予高校自主權,督促各高校及時做好社會需求的專業和人才培養調研,加強教育發展分析和預測,并作為高校人才培養堅實后盾給予高校經費和師資保障。
第二,高校構建與經濟社會對接的有效機制。
社會需求在不斷變化,這就要求高校的人才培養要與時俱進,適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于市場經濟需求一致的課程體系;同時建立有效機制,吸引企業與高校合作,建立實踐基地或實習基地,讓學生盡早融入社會,了解社會需求;另外,在師資引進和培養方面,高校也要根據情況建立一支了解社會需要、教學經驗豐富、熱愛教學工作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定期為教師提供機會交流進修,完善師資隊伍培訓和管理;最后,就是要加強國際化合作進程,與國外高水平高校聯合辦學訪問溝通,取長補短積累經驗。
第三,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
從人才市場的需求走勢分析,企業對專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將日益走高,而這里我們所說的專業復合型人才,一定是要建議在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基礎上的,因此作為高校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重點,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讓學生盡快找到自己的興趣和長處所在,并為大學畢業后的未來確立目標,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拓寬自己知識結構和層次,并擁有一技之長。
總之,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多學科交叉融合、綜合化趨勢日益增強的今天,具有一項專業技能,并在另外領域有特長的專業復合型人才才是適應國家經濟發展需要、令社會企業求之若渴的人才類型。希望國家、社會、高校能攜起手來,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而產生的專業復合型人才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丁思紅.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之我見.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10).
[2]楊曉萍.高等教育學.重慶出版社,2006.
[3]郝翔,儲祖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中國高等教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