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牽涉到每個大學生的切身利益,關系著校園穩定和社會和諧發展,做好大學生醫療保險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我國目前大學生醫療保險的現實情況進行分析,針對參保率不高、門診報銷比例不一、轉診急診矛盾突出等問題,提出了改進大學生醫療保險工作的建議。
高校醫療保險參保率
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是指以社會保險形式建立的,為大學生提供因疾病所需醫療費用資助的一種保險制度。它牽涉到每個大學生的切身利益,關系著校園穩定和社會和諧發展。為進一步做好大學生醫療保障工作,2008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于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08)119號),提出“堅持自愿原則,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并繼續做好日常醫療工作;中央確定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試點地區制訂具體辦法,對參保大學生實行屬地管理;完善醫療保障資金籌集機制和費用分擔機制,重點保障基本醫療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水平。”2009年4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也明確提出“2009年全面推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將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范圍”。全國各省市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并根據當地的情況制定了各項實施細則。各高等學校相應成立大學生醫療保險工作機構,負責大學生日常醫療保險管理工作。
一、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的優勢
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范圍是對過去大學生公費醫療制度的重大改革。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大學生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廣,保障高。該項政策惠及所有大學生,且沒有像商業醫療保險那樣有投保資格的審查,有理賠標準和程序上的種種弊端。第二,大學生醫療保險繳費額中,國家財政補助大部分,個人繳費占少部分,學生和家庭基本上都可以承擔得起。對某些確實有困難的學生(如享受低保家庭),可以免交參保費用,同樣可以享受大學生醫療保險。第三,大學生醫療保險不僅可以解決學生突發傷害、患大病門診以及住院的醫療保障問題,還可以解決學生的普通門診醫療保障問題,這是商業保險所不具有的優勢。參加大學生醫療保險獲益的例子很多。100元的參保費,解決了某些學生患大病或發生意外需要花費幾萬到幾十萬的醫療費。第四,大學生醫療保險結合大學生的實際特點,放寬了特大疾病保障范圍,更為大學生的健康著想。第五,大學生醫療保險在時間的延續上和未來的受益方面都要比商業保險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此外,大學生醫療保險還可和以后自己工作時間段內的醫療保險、退休后的醫療保障直接掛鉤,這也是普通商業保險無法做到的。第六,大學生醫療保險沒有既往病史的疾病檢查和限制,如當年未參保學生中發現自己患有疾病,可以參加下一學年的大學生醫療保險。
二、當前大學生醫療保險工作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在高校實施以來,給在校大學生帶來了諸多好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一些的問題,面臨著種種挑戰,使得高校學生的利益不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雖然醫療保險問題在各個高校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
1.學生自愿參保積極性不高,非參保學生患病后悔莫及
相比過去的大學生醫療費主要有政府和學校承擔的公費醫療制度,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個人需要繳納一些費用。醫療保險制度明顯“有利于”患有重大疾病者,而一般的小毛病,則需要學生自付一定的費用。有一些大學生自認為身體強壯,屬于健康群體,在校期間不會得病。高校工作人員再怎么講他們也是聽不進去,總感覺繳納一筆費用“不劃算”,沒有必要參加醫療保險。所以在自愿參保的原則下,有一部分學生不愿參加醫療保險。一些院校也沒有對學生很好地做醫療保險制度優越性的宣傳,很多學生對醫療保險知識一點也不了解。即使有些學生參加了大學生醫療保險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好處和作用。因此,在有些高校,大學生自愿參保率比較低。沒有參保的學生一旦患重大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醫療保障,給學生個人及家庭增加很大的經濟負擔。學生本人后悔莫及,要求學校給予各種照顧,給學校帶來很大壓力。
2.門診報銷比例各校差異較大,影響到學生參保的公平性
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后,設有一定的起付線,全國各地不完全相同,存在差異較大,有100、200、300元等等,而且是只針對住院和門診大病,對于普通門診,屬于門診包干,沒有統一的保障措施。各高校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出不同的報銷比例和限額,有的學校干脆直接讓財政返回的錢直接返給了學生本人,沒起到大學生醫療保險的效果。有些地區,由于學校省市歸屬不同,財政返回給學校的經費也不同,普通門診報銷比例差異很大,有的報銷80%、70%,有的報銷50%、40%等,報銷封頂費用有1000元、800元的,也有500元、400元的。學生交保費一樣,所享受待遇不同,這樣有失公平性。
3.轉診管理難度較大,急診矛盾比較突出
據了解,大學生醫療保險中心希望能通過學校對學生醫療進行一級管理。因為學生全日制居住在學校里,學校對于學生基本的身體狀況能有更為清晰的了解,也能更為明確地知道學生需要得到怎樣的治療最為合理,這樣可以較好的控制醫療資源不必要的浪費。但是現實情況是,有些校醫院醫療設備差、硬件設備缺乏等,不能診斷較為復雜的疾病,或者醫生能力有限,一遇到稍微復雜的疾病,就讓學生轉診;一些學生出于對醫務人員的不信任,對本來可以在學校醫院治療的小病,卻主動要求轉診。有的甚至冒充醫生簽字,私自轉診。
學生通過正常手續轉診到定點醫院看病時,有些情況是看急診。由于急診及病種范圍缺乏明確界定,目前各級醫院普遍存在凡是晚間就診一律按急診處理,加大了學校費用管理難度。另外,醫院急診往往是醫生少,服務態度不好,就醫等待時間長,藥物不全、開藥少、價格高,治療效果差,報銷手續麻煩等。學生對此意見較大。
4.在外地所發生的醫療費用報銷不便
高校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且有部分貧困生。由于醫療保險政策規定大學生的醫療保險卡只能在參保城市用,所以節假日、實習、休學等不在校期間,出現疾病和意外需在當地就醫住院的,發生的醫療費用先由個人墊付,這對經濟困難的大學生來說可能是一種負擔。
三、加強大學生醫療保險工作的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大學生醫療保險的作用與意義
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可以通過更大范圍的社會互助共濟來解決大學生的醫療費用問題,提高大學生醫療保障水平,減輕高校和家庭的負擔,同時解決不同學校學生享受的醫療保障待遇差別較大的問題,利于體現社會公平。為提高學生自愿參保率,高校可以通過在校內醒目位置增設宣傳欄、開設醫療保險知識普及講座主題班會、舉辦與醫療保險有關的知識比賽等加大對大學生醫療保險的宣傳力度,使醫療保險概念深入人心,讓學生充分了解參加醫療保險的社會意義和作用。大學生醫療保險的宣傳不能僅從個人可以得到多少好處的角度宣傳,還應從更高的層次,使學生認識到參加醫療保險也是在為社會做貢獻,為他人做好事,是一種關愛互助的良好社會風尚。宣傳工作到位,學生的認識提高了,參保的積極性將會大大提高,參保率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另外,可以參照國外一些國家的做法,強制學生參加醫療保險。例如,德國的醫療保險分為法定保險和自愿保險兩種類型。凡在德國國立大學或國家認可的大學就讀的大學生,必須參加法定醫療保險,否則不予注冊。大學生無論貧富,都同樣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美國很多高校都要求學生必須擁有醫療保險,否則不予注冊,有的州的法律也要求全日制學生必須擁有健康保險。法國的醫療保險也是強制的,相關法律規定:凡居住在法國的受薪者或達到高中畢業年齡的學生,無論是法國人或是外國人,必須參加醫療保險。我國高校在開學時可以制定相關的規定,強制大學生參與社會醫療保險,把這一制度納入到學校的管理制度中去,確保每個學生具有醫療保障。
2.政府要不斷增加大學生醫療費用的投入,加強醫療保險基金的建設
社會醫療保險也需要政府的參與,政府要不斷加大對大學生醫療保險的資金投入,減輕大學生的經濟負擔,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一定的醫療和健康保障。政府要做好醫療保險基金的建設,對大學生大病醫療保險實行全國統籌,統一繳費金額和報銷比例。這樣對大學生比較公平,可以避免由于地域差別而保障不同的情況;同時,可以及時解決大學生實習或寒暑假期間在外地發生的醫療費用報銷問題。此外,大病全國統籌可以設立全國性大學生醫療保險調劑金,在更大的范圍內分散風險;也可對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實行醫療救助。
3.提高校醫院的醫療水平,改善服務態度
不少高校醫院目前是負責學生首診制,學生有病先到校醫院就醫,如有大病或需住院治療,再由校醫院轉到社會上的定點醫療機構繼續治療。居民醫療保險實行定點醫療制度,高校醫院理應被納入定點醫療機構,作為大學生“首診醫療機構”。這樣即方便了學生,也減少了醫療保險費用的浪費,學生轉診的比例就會大大減少。若將學校醫院作為首診醫療機構,學校要加大投入,改善醫療條件,醫療設施要能夠滿足常見門診治療的需要。同時配備較高水平的醫務人員,中高級醫生要占到一定的比例。條件不足的學校可以實行托管的辦法,把校醫院委托給有一定資質的醫院管理,醫院派出高水平醫務人員。高校醫院應該朝著社區醫療機構的方向建設和發展,提高服務意識,承擔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的職能。政府衛生部門加強監督和指導。
4.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將大學生醫療保險納入全民醫療保險體系才是近幾年的事情,各項工作制度還不健全,各個高校執行的情況各有不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使這個惠民制度得以完善。要明確大學生醫療保險實施過程中各政府部門、高校以及各醫療機構的責任,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完善工作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并將大學生醫療保險的具體操作以法律制度的形式進行規定,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各環節的合法性和規范性,構建出一個完善的大學生醫療保險系統,確保此項工作規范有序、優質高效開展。
5.建立多元化的大學生醫療保險體系
由于各種保險都有一定的報銷限額,多元化的大學生醫療保險體系可以滿足一些學生高費用的醫療需求。多元化醫療保險由高校、政府機構及商業保險機構共同參與,共同保障大學生醫療需求。學校報銷學生日常門診費用;政府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主要保障大學生住院重癥疾病的費用;商業保險公司通過制定合理的大學生醫療保險險種,讓有條件的學生自愿參加,作為補充醫療保險,以提高他們的醫療保障待遇。
參考文獻:
[1]張慧.全民醫療保險背景下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1.8(12):86-87.
[2]耿弘.大學生醫療保險與誰同行.中國社會保障,2007(11):38-40.
[3]虞文嫣.我國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11
[4]楊穗萍,張惠霞,陶劍飛,李俊金.廣州大學生醫療保險推廣的難點與對策.中國校醫,2010,24(8):63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