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一種語言,必須學習該語言所蘊含的文化。不了解語言當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學習英語,也不例外。為此,在英語教學中,在講授語音、語法、詞匯和習語的同時,還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跨文化現象,及時滲透中西文化的不同內涵。
英語教學西方文化文化導入
適時適量的文化導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文化知識的教授對于正確得體地使用語言是十分重要的。語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作為文化的傳播工具,語言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對文化的傳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
首先,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英語基礎普遍偏差,很多學生想學,卻無從下手,從心理上懼怕英語學習,心里壓力大,口語表達力差。其次,在學習習慣和學習動機上,習慣于應試教育的中國學生,缺乏主動性,進入高職院校后,沒有了高考的壓力和方向,缺乏自覺性。最后,多數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表現在他們對未來迷茫,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即使英語水平較高的同學,大部分也是僅僅局限于語言語法知識的學習鞏固,在英文閱讀理解方面欠缺很多,針對此種現狀,作為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就顯得極其重要。
二、英語教學中傳授文化知識、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我國著名的外語教育家王佐良(1984)教授曾說過:“不了解語言當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不是說大概的了解,而是要了解使用這一語言的過去與現在,這就包括了歷史、動態、風俗習慣、經濟基礎、情感生活、哲學思想、科技成就、政治和社會組織,等等。”在高職高專的英文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學生們因為缺少對英美文化的了解,而在聽、說、讀、寫、譯上都會出現一些錯誤。而且,現在的一些英語教材和專業英語考試中都會涉及到大量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可見,無論是在課堂教學和考試中,還是日常生活中,掌握一定的外國文化知識是必要的。
Brown(1987)認為,語言學習者失敗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沒有把文化學習與語言有效地相結合。而造成這種情況主要由于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長期以來,在外語教學領域中的社會文化因素一直沒有得到重視,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沒有把教授語言知識和教授文化知識放在同等的重要地位。第二,高職高專的學生一般都是經過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的學習。他們習慣接受“填鴨式”的教學,過分的依賴老師,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因此,語言與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要真正掌握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產生這種語言的特定社會背景,否則就沒有真正掌握這種語言。
三、英語教學中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
中西方文化的較大差異,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障礙。英語教師應該多角度進行中西文化比較,把中西方文化差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然而,教師本身業務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學成果,要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教師也應該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課前認真充分地備課,把教材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識讀懂弄透,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地傳授給學生。
1.教師利用專門講解法,結合所學教材內容對相關的文化知識加以注釋。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導,以書本為依據,一上課,教師就開始講解書本上所涉及到的詞匯語法等知識,而無暇顧及其他知識。而我在自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改變傳統模式,每堂課在課前抽出幾分鐘傳授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包括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傳統、社會文化、生活方式、言語禮節、習俗習慣、風土人情等知識。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行之有效。如鄒為成編寫的綜合英語教程第一冊的第五課“EnglandasseenbyAmericans”,在文章的CultureInformation中提到了“bankholiday”,很多同學并不理解這個說法,以為只是銀行的節日而已,其實不然,它指的是公共假期。這種說法只有在BritishEnglish中才有的。一般來說,BankHoliday是在周一,加上之前的2天周末,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小的長假期。而在美國,他們通常把它叫做Three-dayweekend。所以說,只有了解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異,才能深刻理解內涵意義,翻譯時才不會扭曲原意。
2.教師還可以通過中西文化對比的方式來講解并且使學生掌握文化背景知識。如可以對比中西方在問候上的不同差異,對比中西方飲食習慣的不同,對比英漢兩個民族在節日和風俗習慣的差異,等等。這樣使學生不但能夠了解和掌握西方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還能又了解和熟悉了本民族的文化知識,一舉兩得。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對比的方式,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通過輕松的方式來學習英美的文化知識。例如,在學習“AmericanHomesandTraditionalChineseHomes”(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綜合英語教程,第一冊第二單元)在這一單元中主要講的就是英美房屋的不同。文章分別介紹了AmericanHomes和BritishHomes,教師還可以加入ChineseHomes。把班級的同學分成3個小組,每一組代表一個國家,進行討論或是辯論。通過這種方式來介紹自己國家房屋的特點,可以延伸到怎樣去租房,買賣房屋,等等。每個國家的情況肯定是有所不同的。通過這種對比的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對自己小組所介紹的國家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還能了解和掌握其他小組的信息。真正做到了以輕松的方式在實踐中去學習。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英文的聽,說能力和處理問題的分析能力。
3.圖片和實物的展示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來掌握其他國家的文化知識。在教材中遇到的食物、動物、花草、建筑物等詞語,教師對這類文化現象的導入可通過給學生展示圖片或照片的方式來進行。例如,教師可以在課下多做些準備,這種方法同樣適用于每一位學生,在每次學習新的單元之前,教師根據本單元的內容要讓學生們進行預習和準備。
除了在課堂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背景知識,還要在課外的時間來進行補充。例如,給他們介紹一些關于西方文化的影片,電視節目等。學生觀看過程中能真正有視覺的沖擊,直觀感受到西方國家的文化和生活環境風土人情等。讓學生利用課余和放假時間,閱讀英文名著,英文報紙和雜志等。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日常生活習慣等文化背景知識,不斷開闊視野,提高他們的語言和文化素養。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文化背景知識滲入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對不同文化的學習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洞察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從而能夠激發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能夠使學生認識到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是有差異的,從而能夠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更好地用英語進行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Brown.H.Douglas,1987.Principles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NewJersey:prenticeHall.Inc.
[2]李麗,白惠.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背景探討.
[3]李孝敏.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0,(3).
[4]王佐良.翻譯中的文化比較.翻譯通訊,1984,(1).
[5]張美玲.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知識的導入.語文學刊,2011,(3).
[6]鄒為誠.綜合英語教程第一冊.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