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項目、任務教學法在很多課程得到了應用。首先分析了工廠供電課程的改革前存在的問題,采用項目貫穿整個課程、任務驅動的方式對課程進行改革,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技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項目引導任務驅動工廠供電課程改革
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教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掌握實際的專業技術技能,具備獨立完成任務的職業素養。
工廠供電是高職電氣自動化和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主要是培養從事企事業單位降壓變電所運行維護安裝,車間動力設備控制維修安裝,民用建筑供電及電氣設備安裝調試,高低壓開關柜安裝調試,照明系統安裝維修崗位的高級技能性人才。
一、課程改革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工廠供電屬于強電類課程,實驗相對困難,特別是高壓部分。以往我們采用的是在教室講授課程內容,帶領學生參觀現場,做簡單的實驗,最后進行兩周的課程設計,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將學過的各個章節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供電系統概念。這種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是在按部就班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側重的是系統的分析、理論的講解及復雜的計算,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缺乏實踐環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也不符合高職的培養目標。另外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和生源的減少,使高職學生的素質、文化課基礎差別較大,對于這些有著不同個性、不同目的、不同愛好的教學對象,怎樣組織教學,怎樣使他們成才,也是目前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法的實施
隨著我院示范院校的建設,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在專業課程應用中取得較好的效果,我們在工廠供電教學中采用了“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在原來工廠供電課程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的,選擇合適的工程項目,通過將工程實踐項目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用項目引入新知識。在設計項目的基礎上,根據項目實施過程,把項目劃分成為幾個具體的、較容易掌握的任務,將知識點含在每個任務中,以完成每個具體的任務來組織課堂教學。
1.項目、任務的設計
選擇合適的項目是課程改革的關鍵,項目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因此在項目選擇上我們把握住了以下幾點:項目內容要基本包涵課程的大部分知識點,而且最好是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項目要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難度、深度適宜,既不能太簡單提不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太難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分配不同的項目任務。因此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我們選擇學校相關的供電系統的設計作為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的項目。根據知識的前后邏輯和項目的實施過程,我們編寫了校本教材,將情境與任務同步結合起來,共設計了5個教學情境,8個任務,如表1所示。
2.項目、任務實施過程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根據任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以情境1(工廠供配電系統的認識)中的兩個任務(機加工實訓車間的負荷計算、紡織實訓車間負荷計算)為例,按照以下步驟完成工作任務。
相關知識學習。學習本情境的理論知識,包括電力系統和變電所的基本知識、電力負荷的計算和功率因數的補償、電力系統的中性點等基礎知識。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結合項目任務,充分利用多媒體視頻觀看、板書、到學校的實訓工廠參觀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從理性和感性上對供配電系統有一個充分的理解。
計劃實施。根據任務分組,每組3~4人,確定小組負責人,布置工作任務,兩個不同的任務分配給不同的小組,小組負責人帶領小組完成任務,教師在幾個小組之間進行指導。
檢查評價。檢查學生任務完成的情況以及對整個學習過程的評估,包括負荷計算的過程及結果與實際情況的比較、學生學習態度、團隊合作情況等進行評價,最后給出本任務的分數,每一次分數和評價匯總在一起,就是該生的整個項目的成績。
三、結語
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利用基礎理論知識解決問題、使用工具查閱資料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管理能力等認知能力。
總之,課程的項目化改革是一種新教學法的嘗試,是對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全面改革。在課程項目化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有的任務的實施缺乏實訓設備,項目的設置覆蓋面不廣,與企業的實際情況還有一些脫節。我們在項目的實施過程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以項目貫穿整個課程,通過完成任務讓學生獲得理論知識、提升各種實踐能力,達到課程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戴士弘,畢蓉.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學科學出版社,2007.23-128.
[3]賀平.項目教學法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