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幼專語文教學現狀,從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師生關系、創設開放式教學環境,設計開放性問題和建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四個方面,探索幼專語文開放式教學策略的運用,從而提高幼專語文教學的效果,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地發展。
幼專語文開放式教學策略
隨著開放性教育理念的普及和高職高專師范院校教學改革的深化,針對幼專語文課程的課堂教學比較封閉、學生學習積極性差、課堂教學效率低的現狀,探究幼專語文開放式教學策略的運用。所謂的開放式教學,是相對于封閉式教學而言的,它強調以人為本、立足發展,創設多元的教育教學目標,開放的教學環境和多維的教學設計。注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設計開放性的問題,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自由的教學環境中展示個性,使其根據個人的能力、興趣和愛好,將其創造潛能得到最好的開發,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達到人的發展之教育目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針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結合幼專的語文教學實際如何開展開放式教學,筆者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擺脫傳統的教育思想,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學習開放式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并將其運用于幼專語文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研究適合幼專語文開放式教學的策略。同時,還要轉變教師的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是構建語文開放式教學的首要條件,因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教育的促進者和協同學生共同發展的伙伴。《學會生存》一書指出:“教師的職責現在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他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在語文開放式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堅持“學生是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教學過程圍繞“學生和學生的學習”這一核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營造民主氛圍。例如,在《雨巷》這節詩歌鑒賞課上,教師讓學生結合意象和意象的特征,反復朗讀《雨巷》這首詩歌,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詩中的意象,并體會現代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學生們在課堂是暢所欲言,教師并沒像以往那樣向學生硬灌教學內容,讓大家抄下來,背下來,而是尊重學生各自不同的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使每個學生都敢于發表不同的意見。教師只有轉變了角色,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理解、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才能構建出以人為本的、多元的、師生互動的開放式語文教學過程。另外,由于幼專教育對象的特殊性還決定這種民主的師生關系,會影響學生的未來的職業生涯。
二、創設開放式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興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就會帶來疲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例如,在進行《雨巷》這節詩歌鑒賞課時,課前布置學生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料,將學習向課堂外引申,在課程一開始,教師播放了由《雨巷》這首詩改變的歌曲,將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到情感的體驗,產生探究心理,以至于激發學生學習欲和表現欲。除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開放式情境外,還要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出教室、走進更為廣闊豐富的社會,去觀察,去實踐,從生活中積累素材,運用知識積極地觀察自然、了解社會、思考人生,使學生的學習與現實生活、社會生活相聯系,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體驗全新的感受。
三、設計開放性問題,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啟發學生及時提出問題,并通過個人或小組合作討論,鼓勵、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發表不同意見,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是開放式課堂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可以通過圍繞問題的提出、爭論、分析和解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求知的愿望,讓學生的思維處于開放的狀態,通過討論、調查實踐、模擬教學等一系列活動,從多種渠道和途徑學習知識,完成教學任務,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
四、建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要徹底改變傳統的用考試成績來評價語文學科教學效果的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努力建構“智力與德育并重、知識與能力并重、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多元評價體系,采取多樣化、鼓勵性的評價的策略。在幼專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自我評價法、同伴互評法、成果展覽法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對學生回答不完整的問題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生的獨特見解要給予贊賞性評價,對不敢表達自己意見和見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鼓勵,幫助學生消除顧慮,適時加以啟發、點撥,讓學生積極思考。對于幼專生而言,這種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其今后的從教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激發學生對幼教職業的熱愛。通過以上各方面的改變和提升,從而提高幼專語文課程教學的效果,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地發展。
開放式教育突破了傳統教育“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讓學生變“要我學”的被動學習為“我要學”的主動學習,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滿學習的活力,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2]高月仙.以開放式職業教育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J].理論創新,2011,(01).
[3]潘蔚,丁慧,郭金紅.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1,(11).
[4]張漢昌,趙蒸.開放式課堂教學法研究[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7).
[5]謝幼如.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生出版社,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