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是“十二五”時期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多年來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發展特色,促進了首都服務業的繁榮發展?!笆濉睍r期,學院將實施“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戰略”,把產學研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高職院校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戰略實踐與探索
一、職業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興起與發展
現代意義上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最早興起于美國。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國的教學公司模式、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等都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國內外的實踐證明,產學研合作教育通過培養技能型人才、輸送知識和技術兩條渠道,發揮了職業院校為所在區域服務的職能作用,積極促進了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二、職業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基本理論界定
(一)職業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內涵界定
職業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即企業、學校、研究機構三大基本主體與政府、中介機構等相關主體,按照“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形成某種聯盟進行合作,實現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功能。國內外的實踐證明,產學研合作舉辦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能夠有效溝通整個教育界和職業界聯系、積極參與全社會活動最好的橋梁。
(二)職業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發展階段界定
1.初級階段。這是產學研合作教育中合作層次較低,合作關系較為松散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產學研合作模式以項目紐帶模式為主。即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組織,就某一個項目或某一個開發計劃組成長期的或臨時的聯合體,以協議或合同的方式形成技術與人才的供求關系,在項目期限內進行組織各方進行教育合作創新。
2.成熟階段。這是產學研合作教育中合作層次較高,合作關系比較緊密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產學研合作模式以共建平臺或組建戰略聯盟為主。即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組織,共同投入資源組建平臺或戰略聯盟,以平臺或聯盟為創新主體進行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甚至生產經營等活動,這種方式實現了技術創新源頭與經濟的真正結合。
3.高級階段。這是產學研合作教育中合作層次和合作關系最緊密的階段,它將產學研合作的程度發展到極至,達到一體化的程度,以更有利于產學研三者之間的合作與共享。
三、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產學研結合的實踐與探索
(一)校企互動互融,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階段
1.學院多途徑服務政府、行業和企業
多年來學院多類型、多規格、多形式開辦崗位培訓班,對北京經濟改革和發展發揮了推動作用,為北京國有大型商業企業公司制改造、組建集團等重大改革提供了支持。
2.企業多途徑參與學院辦學
(1)企業專家主動參加專業指導委員會。在專業建設中,企業董事長、總經理、部門經理等企業專業人士參加專業指導委員會,和學院一起研究專業人才目標、專業的理論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等。在專業計劃的制訂中,企業家參與率達100%。
(2)積極提供校外實訓基地。因為經常性、有效性的校企互動,企業家們對學校有很高的信任度,他們把參與財貿高職人才的培養作為自己事業中的組成部分,積極主動為學生提供實訓基地。學院與北京服務業共建成校外實訓基地,形成了一個專業由多家企業參與實訓基地建設的良好局面。
(二)校企深度融合,產學研合作進入戰略聯盟階段
1.組建戰略聯盟。以企業在學校設立冠名獎學金為標志,校企合作舉辦就業訂單班,研發項目、研發新技術和研究戰略,學院產學研合作進入戰略聯盟階段。2009年學院與王府井百貨集團、西友集團、全聚德集團、菜百黃金店為代表的40多家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創建了合作育人導向、合作就業導向、合作科研導向、合作咨詢導向等特點各異的戰略合作關系。
2.探索舉辦“訂單班”。學院工商管理系與北京菜百貨集團簽訂“訂單班”合作辦學模式,是學院在校企合作上進行的新探索?!安税儆唵伟唷卑凑詹税冱S金店的崗位工作要求,確定教學內容,校企聯合培養人才,在實踐中取得很大成功。
3.以“京商”研究為旗幟,開展科研咨詢服務。在多年為北京商業行業發展制定規劃、為商業企業制定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學院逐步形成自己的科研品牌“京商研究”。
(三)創新體制機制,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1.創新體制機制,實現產學研一體化辦學
(1)探索建立學院理事會。“十二五”時期,學院將探索建立由北京市教委、通州區政府、東城區政府、有關行業、企業和學院共同組成的“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理事會”,建立理事會決策議事制度,形成多方參與、共同建設、多元評價的管理運行機制。
(2)探索建立職教集團?!笆濉睍r期,學院將探索建立由我院牽頭,政府、行業協會、知名企業、中高等職業院校組成的“北京商貿職業教育集團”,發揮職教集團在產業規劃、經費籌措、兼職教師選聘、學生就業等方面的優勢,形成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長效機制。
(3)推進校企合作“雙主體”機制建設?!笆濉睍r期,學院將積極鼓勵各教學系(院)部與北京知名企業合作,共建相對獨立的企業冠名學院,探索“雙主體”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新機制,在商貿、金融和物流等專業先行試點,建設企業冠名校企合作共同體,實現校企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培養技能型人才
(1)繼續深化“訂單”模式。“訂單”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校和企業簽訂用人訂單,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組織教學,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分別在學校和企業進行培養,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的教育模式。
(2)探索“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模式。“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模式指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通過優質課程與有效實訓的結合,以項目開發或技術服務等科技活動為媒介,旨在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發展性學力,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模式。
四、對職業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未來發展的思考
產學研合作教育自誕生之日起到現在,已經衍生出不同的教育模式,如英國的“三明治”模式、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等,這些教育模式均在不同國家的不同時代獲得成功,目前積極向世界范圍推廣教育理念和經驗,開展世界范圍的產學研合作。實踐證明,職業院校只有認真研究行業企業發展的需求、認真研究新技術的進步和管理服務新要求的標準與特征,才能很好地開發新課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進而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培養符合產業企業需求的人才,為社會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產學研合作教育是職業教育融入社會、促進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陳周欽,吳龍川.行業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的探索與實踐[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2]鄒本國.對高等學校產學研一體化辦學模式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0,(1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國高教學會產學研合作教育分會.必由之路——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