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職業院校烹飪教育優質資源的開發已經初具規模,這種量的擴大怎樣過渡為質的提高,由烹飪教育優質資源的“擴張”到烹飪教育優質資源的“生成”,走烹飪教育可持續發展之路。本文就多種因素中的一個方面——學生的發展,提出“以生為本”促進職業院校烹飪教育優質資源生成的幾點不成熟觀點。
職業院校烹飪教育優質資源以生為本
一、背景
我國職業院校烹飪教育歷史悠久,曾經為社會輸送了大批烹飪人才,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烹飪教育漸顯落后,理論偏多,實踐偏少,學生會說不會做。近些年國家開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各學校積極擴大學校規模,新建校舍,建設實驗實訓樓,烹飪專業引進大型的烹飪設備,很多學校建有初加工室、多功能練功房、示范室、實習室、翻鍋室、西點房、面點室、西餐操作室、模擬廚房等。這些資源極大地滿足了烹飪專業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滿足了學生享受優質資源的需要,職業院校烹飪教育優質資源的擴張已經初具規模。然而,在這一切看似繁榮的背后,我們再回歸職業教育的本質——提高教書育人的質量,擴大規模的同時能否提高質量?能否促進烹飪教育事業的整體健康發展?這是值得我們堪憂的問題。
二、烹飪教育優質資源從“擴張”到“生成”
從烹飪教育的長遠發展來看,從可持續發展的方面來考慮,擴張只是量的擴大,是職業院校烹飪教育的外涵的建設;如果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教風學風校風不端正,校園文化不豐富等,即使教學設施再先進、實訓室再多、校園環境再優美,也不過是一些好看的設備、漂亮的樓房而已。因此,筆者認為,現今職業院校的烹飪教育優質資源,應該由量的擴大過渡為質的提高,由烹飪教育優質資源的“擴張”到烹飪教育優質資源的“生成”,走內涵式的可持續發展的烹飪教育之路。這種內涵式的發展是職業院校烹飪教育發展的根本之路,是依靠人的素質的提高,而非大量物的投入,是以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發展為本,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里萌生出來的,是植根于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
三、“以生為本”,促進優質資源生成
1.“以生為本”的概述
“以生為本”,源于西方“以人為導向”的人本管理思想,即“以人為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給經濟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為經濟工具而是作為發展的目的加以對待的。教育,使每個人的潛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可見,職業教育本質強調“以人的發展為中心”,包括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本文著重討論學生發展,因此,筆者提出的“以生為本”,即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從這一個方面來討論如何促進職業院校烹飪教育優質資源的生成。
2.高職烹飪教育學生現狀和社會需求
分析現今職業院校烹飪學生的學習現狀,很多學生能夠認識到烹飪技能的重要性,但往往忽視技能實踐中的各種行為習慣,如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整潔意識較差、節約意識沒有等;另外學生平時的素質修養有待加強,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調研發現現今餐飲單位更加注重學生的個人素質、職業道德修養等。未來的廚師展現在人們面前的,除了精湛的烹飪技能,也應是講文明、有禮貌,工作真誠、包容、謙遜,能夠充分展示人格魅力的氣質高雅的美食家。另外廚師中有很多還兼任一定的領導職務,就要求烹飪教育的學生還應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這些也正和職業教育的目的——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不謀而合。
3.初探提高職業院校烹飪學生質量促進優質資源生成的具體措施
為使烹飪教育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從“以生為本”的角度,促使烹飪教育優質資源能夠自我生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下面談談筆者幾點不成熟看法:
首先,職業院校烹飪專業的學生應該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眾所周知,該專業的學生進入崗位后接觸的是人們入口即食的產品,因此,這一行業是有嚴格的行業規范的,要求必須對消費者的健康和生命負責任。所以學生從進校起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樹立規范意識。在筆者調查的一所職業院校中,就提出了一種規范理念——“7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節約(SAVE),因都以S開頭,簡稱“7S”管理。其實最早源于日本企業內部的6S活動,6S活動的對象是現場的“環境”,他對生產現場環境全局進行綜合考慮,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與措施,從而達到規范化管理。這里“7S”比6S多了最后一項“節約”,筆者認為也是本土化的需要。“7S”對烹飪學生的規范化要求不僅體現在學生的日常烹飪實踐中,還體現在學生理論上課的教室中,以及學生宿舍的整理中。可以說,這在該職業院校烹飪教育過程中起到了規范學生的作用,使學生在校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學生優良的素質又使得該項活動能夠繼續順利展開,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真正從內涵上促使烹飪教育優質資源的生成。
其次,職業院校烹飪專業的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很多畢業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不僅是作為一名廚師,很多會兼任一定的領導職務,或自己創業做老板,經營企業。這就要求烹飪學生能夠善于管理,有駕馭市場的能力,因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盈虧。筆者所知,在江蘇職業院校中就有一項示范工程——學校開辦“創業一條街”,鼓勵學生創業,即學生自己寫創業計劃書,學校審核合格后,在校園內給學生提供創業所需的店鋪,讓學生在校期間在校園內利用業余時間做起小老板,其中烹飪專業的學生開起了小飯店,據說生意相當紅火。這在一定意義上對烹飪專業的學生是一個管理能力的鍛煉,當然更多的學生通過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且可以通過班級干部或入選學生會來鍛煉自己的管理能力。
最后,職業院校烹飪專業的學生還應該具備敬業精神、勇于創新的理念、崇尚科學的態度等多方面素質。筆者調查的一所職業院校將此方面歸納進學生的學業學分,稱為素質學分,學生畢業時除因滿足修滿學業學分外,還因修滿素質學分。素質學分體現在學生在校期間是否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如學生會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在這些活動中不斷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
職業院校烹飪教育優質資源的擴張已成必然,如何把握優質資源開發應用的靈魂,由擴張到自我生成,由有形中撲捉無形,由外涵式建設到內涵式發展,成為重中之重。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內涵式的優質教育生成之路,才是職業院校烹飪教育發展的根本之路。回歸職業教育的根本——培養人,因此如何以生為本,促進學生的發展,也就成為了促進優質資源自我生成、自我發展的不竭活力了。
參考文獻:
[1]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M].長春:長春出版,2005,(2).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譚仕倫.6S管理是質量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基礎[J].航天工業管理,2006,(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