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離不開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素質教育與數學學科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教學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教學學習興趣情境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且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人對他所感興趣的事物總是使他不知不覺地心向神往,表現出注意的傾向。興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動力。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教育教學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必須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對于學習興趣的培養應當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下面就興趣的培養和激發來談我在教學中的體會。
一、愛護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數學作為一門講理的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數學概念和定理相比其他學科也有相當的抽象性,推理過程也要求有相當的嚴密性。正因為數學自身的學科特點,如果一名數學教師任教課時少,師生交流機會不多,這樣就會很容易在學生心中形成固板、嚴厲的印象,如果學生感覺老師很可怕,就很難喜歡他上的課,因此,數學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可能的話,經常與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活動,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和力,這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特別是對于高職學校的學生來說,通常他們都是一些數學“學困生”,對他們的態度,教師尤其不能動輒訓斥,應該循循善誘,特別注意愛護他們的自尊心,要經常運用表揚、獎勵的手段鼓勵學生,特別是那些基礎較差成績落后的學生,只要有進步,那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表揚,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上數學課直至愛上數學課,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知識教學之初,創設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對數函數時,我首先向學生介紹了考古學上的一個重大發現——長沙馬王堆女尸,我簡單介紹后提出問題:“有沒有哪位同學知道考古學家是憑什么推斷出女尸是屬于2000多年前的漢代的呢?”這時候,學生就會不約而同地想知道為什么,此時教師再把話鋒一轉,進入新課,同學們一定會興趣盎然地進入新知的學習。因為此時大家“胃口”都已經被吊起來了。
三、聯系舊知識,注重知識的遷移
在數學教學中,注重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對比聯系中掌握新知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本學期《復數的四則運算》這節課中,我并沒有直接按照書本所羅列的復數的四則運算法則直接向學生灌輸,而是首先和學生一起復習回顧的實數的四則運算法則以及虛數單位i的簡單性質,在黑板的左邊寫下了:
學生對于這類實數早已是熟悉于心,很快就得出了正確答案。這時候,我提示學生如果將左邊式子中所有的3都換成虛數單位i的話,即是變成:
讓學生自己動手結合剛才自己做題的步驟和虛數單位i性質,能不能得出復數運算的結果。這樣學生迅速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之中,并很快得出了正確結果。這樣在不知不覺之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復數的四則運算法則,整節課輕松而愉快,教學效果極佳。
四、加強直觀,引導動手操作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具、投影儀等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學到的知識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例如,在講解正弦型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和性質時,我利用幾何畫板向學生展示當A、ω、φ取不同值時,對比y=sinx它們的圖像變化,在對比觀察中讓學生得出正弦型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和性質,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五、練習多樣,重視實踐活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練習,是幫學生掌握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習興趣,發展邏輯思維的有效途徑。在數學練習中要采用多樣的題型,使練習內容靈活多樣,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課外實踐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樣能培養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例如,在學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后,結合學生的測量課,測量學校教學樓和鐘樓的高度,等等,通過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不但能鞏固書本知識,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總而言之,學習興趣對高職數學的學習非是常重要,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前提。只有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愿望,才能真正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才能使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快樂、主動,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玉萍.芻議職業學校數學教學[J].職教天地,2012,(3).
[2]程德勝.基于“學習過程”的教學設計之探討[J].江蘇教育研究,2008,(12).
[3]陳國輝.如何有效實施數學教學評價[J].江西教育,2009,(12).
[4]黨文博.淺談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改革[J].科技創新導報,2011,(14).
[5]黎國光.試論職業學校數學教學的幾個關系[J].中等職業教育,2010,(11).
更正
發表在本刊2012年中旬刊第六期第137頁的文章《淺談中職語文課堂的創意設計》,作者單位應為“浙江省衢州市工程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