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西方服裝文化,我國的地位和分量是相當有限的。究其原因,其一,學院脫離行業發展,培養的學生不受企業歡迎。其二,很多院校拿企業里存在的一切作為最高境界,一切教學都向企業看齊,最終努力的結果是遠遠跟不上企業的步伐。而只有瞄準了企業未來的走向,堅持一體化教學,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訓練,引導學生開放性、發散性的思維方式,注重學生觀察力和開拓精神的培養,才能夠為服裝行業培養輸送更優秀的服裝專門人才
服裝教學服裝結構校企合作綜合素質一體化教學
一、服裝教學與服裝行業發展現狀
我國是“衣冠王國”,歷代的服飾文化是世界服裝發展史上的寶貴遺產。但縱觀中西方服裝文化,我國的地位和分量是相當有限的。我國傳統的服裝教育基本上是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出現的,這種教學模式延續了幾千年。為了加快服裝行業的發展,盡快和世界發達國家接軌,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幾所著名的高校,相繼開設了服裝設計專業,至此,服裝教育正式走進了我國的大學課堂。作為一門時尚類學科,服裝專業迅速在高等學府發展起來。伴隨服裝業的發展,我國服裝企業從來料來樣加工,到發展品牌文化,服裝院校也調整思路,在傳統的服裝藝術設計和服裝工程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分,增設了服裝外貿跟單、服裝品牌設計、服裝營銷、以及服裝櫥窗設計等學科,同時,各類的服裝中專、高職以及成人教育的服裝專業也如雨后春筍般紅火起來。
現今,我國服裝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全面開花的階段。前期的外銷加工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引進國內,針對自己的生產規模進行整合,形成獨特的生產加工方式。國內的服裝企業開始重視品牌的創立,部分外加工企業從國際品牌的附屬加工廠轉型到獨立品牌。我們培養的服裝專業人才已經成熟到可以自創品牌,各種服裝定制企業也已經形成規模化,服裝網銷的出現,把服裝行業推向一個空前活躍的發展時期。不容質疑的是,服裝的品牌時期已經到來了。與此同時,多面型的技能型服裝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客觀地講,我國的服裝企業雖有突飛猛進的變化,但就目前的現狀還是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產品技術、產能結構都需要改進和調整,而服裝產品中“求變“是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如何讓這個傳統的產業跟上時代的發展,和世界接軌,很多有發展眼光的企業家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于是,關于版型的問題、關于市場的問題、關于品牌整合的問題等等,這些老生常談變成企業需要認真對待和研究的一系列的議題。服裝專業人才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企業的升級迫使他們需要大量吸納服裝院校的各類畢業生,甚至高薪聘請有實力的設計師、管理人才等。
二、服裝教學應走在行業前沿
我國的服裝教育行業,特別是服裝高等教育起步較晚,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處于辦學摸索期。我們曾希望培養出世界級的設計師,可處境卻不容樂觀,一方面,企業急需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專業技術人員;另一方面,許多經過專業訓練的,特別是服裝藝術設計人員在企業找不到位置。做設計的只會畫一手好看的效果圖,講理論也能夸夸奇談,可是落到實處,出現的問題就很多了。對于市場和版型的控制不到位,造成產品積壓。做制版的脫離市場,創新不足。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學生自身的問題,學院的責任也是不容推脫的。其一,學院脫離行業發展,相當然的引入別人的教學體系,結果培養的學生不受企業歡迎。其二,很多院校拿企業里存在的一切作為最高境界,一切教學都向企業看齊,最終努力的結果是遠遠跟不上企業的步伐。
服裝院校應調整思路,根據行業發展,有前瞻性的設置專業課程,只有瞄準了企業未來的走向,做提前半步的努力,才會真正與行業合拍,才會真正體現院校存在的價值。服裝教師要與時俱進、立足現在、放眼未來,在教學中及時的將時裝界最新資訊、動態、思潮,最前沿的設計師、作品、品牌以及消費趨勢等內容帶進課堂,用世界性的視野引導教學。要依據企業的急需,適時地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要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訓練,講方法,講思路。讓他們步入社會后能夠主動適應環境的變化。同時,還應注意加強院校之間的橫向聯系,交流好的教學經驗,互通消息、資源共享,力求始終站在學科的前沿,為我國服裝業的騰飛,培養高標準、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三、服裝教學要堅持一體化教學模式
服裝設計中最關鍵的環節是款式造型與結構的變化與統一,這也是服裝設計教學的主干課程。所以,在設計教學中,要強化款式造型設計與服裝結構對應變化的訓練。
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君島一郎先生來中國講學時,曾作過這樣的演示:他請模特小姐身穿基礎連身裙站到講臺上,自己則拿起剪刀從連衣裙的下擺處,分幾個位置向上剪至臀位,再讓人把剪開的裙擺同時拉起形成不同擺圍的新的裙款。君島先生的這個例子說明,一切裙型變換都是依據基礎裙得來。而服裝款式、服裝造型的設計,也就是對其結構的重新設計。因此,服裝設計的教學必須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那種只會在紙上畫圖,不能依此分析產生合理的結構關系的設計,無異于“紙上談兵”。相反,只會一味的學習那些已定型的常規服裝結構,卻不能靈活的變化應用,也不能成為好的制版師。
如今,服裝教學已經超出了形式審美的局限,結合產業項目和營銷規劃,進入了產品開發的模擬階段。教師要有意識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訓練,要引導學生開放性、發散性的思維方式,注重學生觀察力和開拓精神的培養。以設計為主的同時加強工藝操作、市場需求的知識。在以服裝工程為主時注重美學修養的提高以及款式造型的能力等。在教學中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把課堂設在設計室、車間,讓學生更直觀的掌握并運用知識。走校企合作路線,定期邀請知名企業家、專業技術人員走進教室,向學生講實踐心得、經驗體會。增加學生到企業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練。只有這樣不斷完善,不斷改進,才能使專業體系的內部環節密切相聯,才能讓服裝設計教學有更高水平的發展和進步,才能夠為服裝行業培養輸送更優秀的服裝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楊燕芬.論服裝設計教學中的幾個問題.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02).
[2]陳瑩.對服裝教育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思考[J].服裝科技,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