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是關系到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戰略性的工程。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諸多領域都出現了新的情況,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戰改革開放以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達到了顯著的效果。但是,隨著國際局勢的風云變化以及國內改革和建設中出現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許多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面對這些挑戰,多渠道、多形式的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一、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外在挑戰
從宏觀上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外在挑戰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入所帶來的挑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是與一定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筑。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計劃經濟體制時代的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日趨淡薄,而市場經濟體制賴以發展的“自利”和“理性經濟人”成為普遍的標準進入人們的價值觀念中,客觀上淡化了人們的思想政治觀念,對我國傳統的良好價值觀念造成一定的沖擊,在社會上產生“重利輕義”傾向。反映到高校中,就是在體制上重專業教育,輕思想政治教育;反映在學生中,就是重技能提升,輕品德修養。
2.全球化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
市場經濟的發展促成全球化的形成,在全球化形勢下,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不同的價值觀念、思想意識的激烈碰撞和相互影響已成事實。一方面,這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另一方面,也產生了許多問題,如信息質量難以控制,錯誤的、庸俗的,甚至是反動的思想對學生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加大,部分自控力較差的學生容易沉迷于網絡等虛幻世界,迷失自我等。
3.階層結構多極化帶來的挑戰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分配政策的相應變化,傳統意義上工農階級的劃分標準已不能適應當前的人群特點。隨著各種利益群體的形成,勢必使得作為其子女的大學生群體也出現不可避免的分層,這種分層由于大學生在校期間沒有重大的利益沖突而不會顯示具體的分離狀況,但它們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卻不可忽視。不同階層的子女——在校讀書的青年學生深受父母的影響,在思想認識、價值觀念、個人偏好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所有這些,無疑增加了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復雜性和困難度。
4.國家教育方針的調整給予思想政治工作的機遇與挑戰
一方面,素質教育要求將更多的空間和資源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為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利條件;另一方面,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多元的,如何正確區分各類目標的輕重緩急和關系,如何正確衡量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以及應該采取何種有效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等,這些都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內在挑戰
1.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自身問題帶來的挑戰
如何施教以及施教者的水平如何,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以及取得多大成效的關鍵環節,而這兩個方面正是目前我國高校思政工作的薄弱環節,表現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明顯的滯后性,教育理念落后,工作方式較為傳統,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吸引力明顯不足?;邮浇逃?、個性化教育不足,社會教育力度亟待提高。同時,隨著大眾化教育的推進,學生數量增加,仔在教育人員短缺或教育隊伍質量不高、教育資源不足、教育過程簡化等情況,加之思政工作隊伍建設的滯后,如各類激勵保障、淘汰培訓等制度建設尚不完善,隊伍穩定性差等情況,且隊伍文化和理論水平、專業知識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這均給當前的教育任務帶來極大挑戰。
2.受教者自律能力差、層次多樣帶來的挑戰
大眾化教育帶來的是高入學率,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部分青年學生的自律意識與自律能力距離社會的要求,與學校、家庭的期盼還有較大的差距,因而產生大量與其身份不相符的道德失范現象。隨著信息溝通技術的提高,良莠不齊的社會思想對高校學生的滲透力度加強,高校學生的思想特點呈現出分散型、內向性和現實性的特點。同時,學生群體中產生三個較為突出的群體,分別是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獨生子女群體、心理障礙群體,如何準確把握各類學生的思想狀況,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難點。
三、應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生命線,這是黨和政府一再強調的。面對新的挑戰,不能退縮,必須積極應對,找出更加切合實際的新的方法。
1.拓寬思路,創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為適應當前高校學習生活的巨大變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內容也應當發生相應變化。比如,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等高新科技手段,變灌輸式為引導式,不但可以有效使用影視媒介的潛移默化功能,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實現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互動。
2.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地位,建立專業化高素質的隊伍
既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中之重,那么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員也應當受到足夠的重視。鑒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被邊緣化的現狀,國家應當在專業人員培養、經費投入、知識研究、體系建立等多個方面給予支持,提高工作人員的地位和綜合素質。
3.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
既然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那么這個陣地就絕對不能僅限于在課堂上講幾次課,或者象征性地做幾個報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是無處不在的,當然這種無處不在不能老是擺出一種高高在上的、說教的嘴臉,而要與受教育者打成一片,在學習、生活、娛樂、心理各個領域都有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可以無限拓寬,在無形中達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4.思想教育工作的手段應當深化,觸及心理層面
越來越多的實踐經驗表明,單純的說教已不能適應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因為隨著人們科學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的提高,命令式、口號式的說教并不能觸及問題的核心,無疑于隔靴搔癢?,F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深化,力圖觸及問題的實質,這就要求高校建立心理咨詢系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富于專業知識,善于心理啟發和輔導,從精神和心理層面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總之,面向新世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面臨著良好的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從時代和歷史的高度,充分認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義,用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緊迫感,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切實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出更多的德才兼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子實.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與對策.科技與教育,2005,(12).
\\[2\\]張文凱.淺談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