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境法在環境資源保護、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環境法學教育亦日益受到重視。如何改進環境法學教學方法、提高環境法學教學質量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難題。
環境法學案例教學法教學案例調研隨著環境法在環境資源保護、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環境法學教育亦日益受到重視。如何改進環境法學教學方法,提高環境法學教學質量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難題。
一、環境法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案例教學法缺乏正確的認知
在以培養職業化法律人才的英美國家,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重要得方法,案例教學法以學習法院的判例為重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推理、表達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主要特點是采用對話式、討論式、啟發式的教育方法,通過向學生提問,不斷揭露對方回答問題中的矛盾,引導學生總結出一般性的結論,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目前,我國對案例教學法的認知不一,大多把案例討論、案例列舉、庭審觀摩、模擬法庭、播放視頻等歸為案例教學法。多數情況下將案例教學法作為教師課堂講授的輔助手段。在教師講授過程中選取幾個案例,用于解釋和補充說明教師所講授的理論內容,增加課堂趣味性,更甚者,案例分析僅是某些理論的簡單重復。這種所謂的“案例教學法”只不過是在傳統的灌輸式理論教學中添加了幾個案例而已,將“舉例教學”認作“案例教學”,其結果是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發展和提高。
2.教師的案例教學能力不能滿足需求
首先,多數教師并沒有轉變觀念,沒有將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因此在案例教學過程中,仍然以自己為中心,并沒有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方案。此外,因把“案例教學”認作“舉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是教師主導,基本上教師從頭講至尾,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在案例選取方面,教師選取案例具有一定難度和較大的隨意性。一方面,案源有限,經典案例較少。雖然現實生活中環境破壞、環境污染問題層出不窮,但實際上真正能夠引用來用作教學的經典案例仍很有限。而且多數案例枯燥冗長,較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就教師選擇案例的渠道來看,主要是通過網絡、教學參考書、法院的判決、教師自己接觸的案例等。然而,這些案例在提供相關情景信息的完備性等方面大都有所欠缺。最后,教師的法律實踐能力欠缺,理論與實踐有一定的脫節。一直以來,在我國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方法是理論講授法,主講教師一般都受過嚴格的學術訓練,有很強的理論功底,但大多數卻也都缺乏法律實踐經驗,不能很好地將案例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3.案例教學中學生參與度不高
案例教學要求學生由單純的被動接受轉變為充分參與,教師由單純控制操縱轉變為引導啟發。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案例教學中參與度的高低是影響案例教學法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在環境法案例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普遍較低。一方面體現為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中學生參與部分所占比例不大。受傳統講授方法的影響,在案例教學過程中,依然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一般是教師介紹案情、提出問題、提示該案所涉及到的理論和法條,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仍處于被動地位。實質上是老師在進行案例分析講解,而不是通過案例進行教學。另一方面,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除受教學班規模過大,不利于展開討論以及案例教學平臺較小等因素的影響之外,學生學習功利性強,對環境法學課程實踐參與意識較差也是影響學生參與度的重要因素。
二、解決環境法案例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具體對策
1.正確認知案例教學法的內涵及類型
根據案例教學法的內涵,我國目前法學教育中出現的案例列舉、庭審觀摩、播放視頻均不應歸類于案例教學,它們與案例教學的主旨并不一致。在實施案例教學法之時應明確其類型,以避免混淆案例教學的應有含義,從而進一步明確案例教學的主旨是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參與案例分析與討論。這有利于案例教學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2.開展教學案例調研,精心挑選教學案例
案例教學的載體是案例,教學案例選取成功與否直接關系案例教學法是否能夠成功。因此必須精心挑選教學案例。好的案例需要具備四個要素,一要貼合課程教學的需要;二是案例的內容要清楚明確,敘述要連貫,內容要真實,不作主觀評論;三是案例的內容要具有新穎性、豐富性和典型性,能夠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四是案例要具有復雜性、沖突性,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討論。目前,實施環境法案例教學最大的困難在于教學案例的收集和確定?,F有的有關環境糾紛的司法判決、環境行政執法案例等能夠選取作為教學案例的為數不多。因此,需要進行教學案例調研來編寫可用的案例。案例調研是運用科學的方法,系統地收集被調查案件的資料,詳細了解案件產生、發展及運作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努力找尋故事背后發生作用的各種因素,為案例的寫作完成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3.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由于環境法學這門學科自身還處于繼續發展的階段,許多知識結構、內容、理論還在不斷更新,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學技能必須隨之提高,才能夠滿足相關的教學需求。案例教學法具有豐富的內涵,包括了案例選擇、教學設計、課堂組織等多個教學環節。因此,做好案例教學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針對多數教師法律實踐能力欠缺的現狀,應鼓勵其多從事相關的實務工作,例如作兼職律師代理案件、充當企業的法律顧問、到公檢法部門掛職進行鍛煉,這些都有助于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同時,教師自身應多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新案例,多關注司法實踐的現狀,要把握法律實務界的最新動態,力求把最新、最典型的案例引入到案例教學中來,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信息。
三、結語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是一個強調師生互動學習以及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過程。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明確自己在教學中扮演的是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只精心提煉和設計必須講授的理論內容,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各種巧妙的設問、提問、討論等去幫助學生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能力而無須輕易地就某一問題下結論。不論采用何種互動方式,教師都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自主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將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尋找答案的教學主體。
參考文獻:
\\[1\\]羅海山,劉藝工.法學案例教學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河學刊,2011,(5).
\\[2\\]趙潔.法學專業實施案例教學法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新西部,2011,(9).
\\[3\\]唐俐.論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0,(5).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學教改項目“《環境保護法學》重點課程”(ZDKC1003)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