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從對外漢語教學中詞義辨析的方法談談在教學實踐中所獲得的幾點感受。在總結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總結出詞義辨析的新方法,如圖示法、圖表法、反義詞區分法、對應法、以詞造句法、去同存異法等。
對外漢語詞義辨析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語言運用中的主要信息載體。詞匯教學在對外國留學生的漢語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留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有兩個:一是無法準確地理解詞義;二是很難記住詞匯。如何創造條件,讓留學生克服這兩大難點,將是衡量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方面。
本文從對外漢語教學詞義辨析的方法談了自己在教學實踐中所獲得的幾點感受。通過實踐總結出六種新的詞義辨析的方法:圖示法、圖表法、反義詞區分法、對應法、以詞造句法、去同存異法等。
一、圖示法
用各種具體的圖形直觀地、一目了然地表現出詞語間細微的差別和不同。例如:
(1)“持續、繼續”都有某事、某狀態進行下去,長久不變之義。但是,“持續”中間有停頓,“繼續”中間可能有停頓也可能沒有停頓,這樣僅僅用語言表述起來顯得有些抽象,用圖示法表述起來會更直觀:
持續:用“\”或“/”表示中間沒有停頓。
如“美元持續下跌”或“美元持續上漲”。
繼續:用“”或“”表示中間有停頓。
如“美元繼續下跌”或“美元繼續上漲”。
(2)“障礙、阻礙”都有使事物不能順利發展或有起阻礙事物發展作用的事物之義。二者區別中的一方面是動態、靜態的區別,圖示法表現如下:
這樣的表述直觀、清晰,能讓留學生很容易明白“持續”和“繼續”之間有無停頓的細微差別及“阻礙”和“障礙”之間動態靜態的微妙不同。
二、圖表法
用框式圖表的方法直接展示出同義詞、近義詞在各方面的不同之處,直觀、一目了然。如研究、探索、探討。
圖表最大的優勢就是,易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框架模式,便于留學生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留學生使用漢語的準確率。
三、反義詞區分法
反義詞區分法的靈感來自黑龍江大學蔣可心教授《對外漢語教學法研究》一書詞匯教學技巧中的對立法,利用反義語義場中的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語解釋詞義的方法。所謂反義詞區分法,是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同義詞、近義詞的反義詞來區別它們的不同之處。這種方法的使用要保證所使用到的反義詞必須是學生學習過的,絕不能畫蛇添足。同時要求學生具有變相思維能力,適用于高年級學生或程度較高的學生。
如“簡單”和“簡陋”。
區別“簡單”和“簡陋”這組近義詞語時可以使用反義詞區分法,“簡單”的反義詞是“復雜”,“簡陋”的反義詞是“豪華”。如果學生學過“復雜”和“豪華”兩詞,并能運用變相思維能力弄懂什么是不“復雜”、不“豪華”,那么理解“簡單”和“簡陋”的區別也就不難了。
這種方法正處在研究探索階段,我們希望在今后的詞義辨析教學中能夠得到很好地運用和發展,成為詞義辨析的有效方法。
四、對應法
對應法是指在一個或一組句子中相對應出現要區分的一組詞,結合具體語境區分詞語的差別。
如“請教”和“指教”。
“請教”是下對上,一般用介詞“向”引進對象或直接帶賓語;
“指教”是上對下,一般直接帶賓語。
“請教”和“指教”的動作發出者不同,在句子中對應出現。
如“學生請教老師,老師指教學生?!保ā罢埥獭钡闹髡Z成分是“指教”的賓語成分,“請教”的賓語成分是“指教”的主語成分。)
五、去同存異法
去同存異法是先將詞語的共同語素去掉,通過對異字進行組詞或簡易解釋的方法區分同義詞、近義詞的差別。
如“承載”和“裝載”。
“承載”和“裝載”這一組近義詞的共同語素就是“載”,我們在辨析的時候,先將共同語素“載”去掉,這叫“去同”,然后對異字(“承”和“裝”)進行組詞或簡易解釋。“承”字可組詞為“承受(擔)”,“裝”字可組詞為“裝貨物(東西)” ,這樣兩個詞的區別就呼之欲出了?!俺休d”有承受物體重量的意思;“裝載”有用運輸工具裝東西的意思。
要注意的是:給這類詞進行組詞的時候,所組之詞要盡可能地將這兩個近義詞區分開來。
六、以詞造句法
“去同存異”法可以分辨一些有共同語素的詞語,但也有一些詞語無法用“去同存異”法進行辨別,這時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以詞造句”法。
如“志愿”和“自愿”。
“志愿”可以這樣造句:高考的時候,學生要填寫志愿;
“自愿”可以造句為:我自愿報名參加學校的這次活動。
從造句中我們可以粗略地看出這兩個詞的區別:“志愿”表示志向和愿望;“自愿”表示自己愿意。
如有不少人在這個問題上走了冤枉路,把先后(秩序、次序)顛倒了?!爸刃颉笨梢栽炀錇椋阂S護進場秩序;“次序”可以造句為:按次序入場。由這兩個所造句子大致可以推出這兩個詞的區別?!爸刃颉庇小安换靵y”的意思;“次序”有“時間上排列的先后”的意思。據此,原題應選“次序”。
以上所提到的6種方法,只是詞義辨析方法中的“滄海之一粟”,但無論采用哪一種辨析方法,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留學生正確使用漢語中的同義詞和近義詞,掌握一定的辨析方法無疑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靠使用者平時多讀漢語書籍,多積累漢語詞匯,并學會理解分析詞的意思,長期堅持下來,一定會“功到自然成”的。
參考文獻:
[1]朱敏.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義理解和詞匯記憶問題[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2]蔣可心.對外漢語教學詞義辨析講義.
[3]齊滬揚.對外漢語教學語法[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4]李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與設計[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