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電子學》是幾門課程合成一門的專業基礎課,學時少,內容多。因此,學生普遍感到難于掌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根據教學實踐和研究,提出了課程教學的改進方法和手段,并介紹了一些教學心得和體會。
電工電子學教學質量教學實踐心得體會《電工電子學》是高等工業學校本科非電類的相關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課,涵蓋了“電路”“電機”“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四部分主要內容。課程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從事工程技術工作打好電工技術的理論基礎,并使他們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訓練。課程的理論學時數為64學時,遠少于電子類專業四門課程課時之和,教學內容多,學時少,因此學生普遍感覺難以掌握。為提高教學質量,本文結合筆者課堂教學實踐,闡述了筆者對教學方法改革的認識和一些具體做法。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多,學識少的問題?!峨姽る娮訉W》課程分為“電路”“電機”“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四部分主要內容,教材編寫通常是按100學時左右編寫,本校選定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葉挺秀老師的,本科教學理論學時數為64學時。如何針對僅有的學時,合理分配教學內容,使學生準確理解并掌握課程的內容,是本課程存在的一大問題。
2.課堂效果差的問題。由于本課程涉及知識面較廣,所以使得每堂課的內容都非常飽滿,一堂課45分鐘里,學生只有剛開始的20分鐘在認真地聽講,之后的25分鐘總有部分學生打瞌睡、睡覺、聊天、發短信等,課堂效果欠佳,一次聽不懂,又不懂得自己課下努力,就次次聽不懂,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使得課堂效果差,老師提問,學生毫無反應,久而久之,互相生厭,使得大家“教”與“學”的積極性都下降了,教學質量就一定不好了。
3.學生學習積極性差的問題。由于本門課程是非電類專業的學生的基礎課,并不是他們的專業基礎課,所以學生從思想上不重視本課程,經常會問老師,“我們非電類學生學習本課程有什么用呢?”從一開始態度就不端正,所以學習就沒有積極性,課下有時間都不愿意分給我們這門課程,作業也是草草應付,長此以往,必然使的教學質量下降,也是本課程教學中面臨的一大問題。
4.課程缺乏EDA內容的問題?!峨姽る娮訉W》課程教材編者雖然一直在更新教材內容,現在已經是第三版了,但是在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可能由于是給非電專業選用的,現有教材沒有任何關于EWB仿真的內容,沒有把任何利用計算機輔助分析融合到教學中。
二、改進教學方法
1.合理分配學時,安排教學進度。本課程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教學內容多而課時少的問題。所以,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合理分配僅有的64個學時,有條不紊地教授基礎知識。經過本人多次實踐,發現學時數最好的分配是:電路部分20學時,模擬部分24學時,數字部分16個學時,電機部分4個學時。之所以這么分配,是因為電路部分是基礎,要講最基本的電路分析求解方法,而且學生剛開始接觸這門課程,為了不使他們產生此課難學的厭學情緒,所以電路部分要慢慢講授,使大部分學生可以學懂;模擬電路由于其最抽象和最難理解,所以用的學時數最多;數字電路在本教材中只有第4章一章,對大部分同學來說,學習起來比較簡單有趣,但由于其應用的普遍性,所以還是要分配16個學時,主要是突出電路的設計思想;電機部分在本教材中只學習第9章,變壓器和電動機,主要是針對汽車等專業的學生,要學習一下電動機的知識,所以只安排4個學時就夠用了。總地來說,這門課程內容多,需要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有合理的教學進度安排,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提高教學質量。
2.把握重點內容,提高課堂質量。課堂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會講課,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的時間,突出重點內容,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能分得清楚主次,上課即使不能完全掌握新知識,課下也可以有所側重的自主學習。本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在講授每一章內容時,都會先告訴學生本章的重點,讓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學習重點內容,課后認真獨立完成作業,通過課后練習鞏固所學重點內容,不斷加深加固課堂所學內容。
3.鼓勵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鼓勵和贊美學生,幫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本人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上為了鼓勵同學們認真聽講,我經常在下課前對學生們說:謝謝大家聽得這么專心,你們專注聽講的表情,使我快樂,給我鼓勵。良好的課堂秩序,使得我們“教”與“學”的過程輕松,時間悄悄溜走,以至于下課了我們都還意猶未盡,老師覺得沒講夠,學生覺得沒聽夠;課下,我也經常鼓勵學生找問題提問題。“學貴有疑”,問題是思考的產物,經??洫勊麄兊膯栴}提得很好,這是善于思考的結果,鼓勵他們課下多看書多思考。使同學們形成一個課上認真聽講,課后認真看書,思考問題,最后解決問題,鞏固所學知識的良性循環。
三、改進教學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就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制作課件,讓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調動學生所有感官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運用豐富多樣的FLASH動畫以及仿真,通過新穎的、多樣的、生動有趣的畫面、圖像、聲響來展現教學內容,可增強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使學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加強教學效果。例如,對抽象的、較難理解的NPN三極管電流放大過程,進行動畫演示,學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發射結正偏、集電結反偏后內部粒子的運動過程,進而分析發射極、基極和集電極電流的形成與大小,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體會和理解這一變化過程。
2.結合實際,增加EDA內容。在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現有教材沒有任何關于EWB仿真的內容,沒有把任何利用計算機輔助分析融合到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電子技術的新發展,了解現代電路設計方法,了解日益發展的電路設計技術,跟上時代的步伐,掌握最基本的EDA技術,特增加這一部分的內容,拿出一個課時專門介紹EDA技術基礎、EWB軟件、可編程模擬器件及應用,將計算機輔助分析融合到具體的教學內容中。
四、結論
總之,教學過程是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正所謂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即可。本人在《電工電子學》課程的教學中不斷總結和探索,實踐證明了以上幾個改革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人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還將繼續探尋更優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爭取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魏萍.《電工電子學》教學方法探討[J].鞍鋼技術,1998,(12).
[2]羅桂娥,陳明義,楊欣榮,宋學瑞,李飛.電工電子系列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06).
[3]宋婀娜.“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5).
[4]付揚,黎明,劉雪蓮,梁麗.工科非電類電工電子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科技信息,2010,(05).
[5]司小平,蔡艷艷.“電工電子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25).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高等教育改革重點項目,項目編號:1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