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溫泉是一種地熱資源,它蘊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化合物。溫泉旅游是近年在國內興起的一種旅游方式。溫泉旅游不但豐富了旅游產業的內涵,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更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拉動了消費,增加了地方的財政收入。
丹東地處我國邊境,位于遼寧省東南部鴨綠江西北岸,與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隔江相望。境內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其中的地熱溫泉水資源是遼東地區隆起儲熱區的一部分,含多種微量元素,其自然流量位居全省第三。丹東不但有著豐富的溫泉資源,還有悠久的溫泉歷史文化。把溫泉旅游打造成“美麗丹東”的特色品牌,對于提升丹東的休閑品質,增強丹東的城市吸引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溫泉資源存在的問題
1.資源勘查不足,情況不明。丹東市現有地熱資源總量難以掌握,特別是可采資源量掌握不完全,無法給后續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在勘查、鉆井、使用、收費等諸多管理環節不統一,沒有建立起對地熱水資源的評估、監測等管理信息系統,全地區的地熱資源基數不清楚,資源量概數模糊,可采資源量掌握不完全,因此,開發地熱水資源缺少科學依據。
2.溫泉水開采不當,利用率低。溫泉資源盲目過量開采,造成水量、水溫下降,影響溫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五龍背各溫泉井大都是自涌型,然而時至今日,根據五龍背溫泉水位觀測記錄,如果繼續盲目無限度開采,五龍背溫泉將面臨緊缺的趨勢。而東港地區仍有兩處溫泉尚處于自流狀態,利用程度很低。
3.發展思路不明,沒有準確的產業定位。丹東地區溫泉資源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有文化內涵的,溫泉旅游的實體表現形式應以溫泉文化為主題,但丹東溫泉旅游資源開發尚處在初級開發階段。因此,溫泉旅游結構單一、形式雷同,缺少相應的溫泉文化內涵是其致命的硬傷。
4.體制管理不善。長期以來,丹東市存在的地熱水資源多頭管理。從建委下設的市溫泉管理所,承擔著溫泉水資源的收費職能。市水利局下屬的市水資源辦公室,承擔溫泉水取水審批、發證等職能。而溫泉規劃、開發、利用卻無人問津。責任主體不明。
5.缺少規劃,開發不科學。由于目前這種管理體制使我市溫泉資源仍處在“誰打井,誰受益”的開采模式,私采亂挖急功近利的思想,造成溫泉水水位下降和水溫降低,影響可持續利用。
6.行業功能不配套,服務內涵低。在旅游業的要素中,吃、住、行、游、購、娛是一個有機整體,不可割裂。而目前,我市溫泉產業行業功能不配套、服務設施及水平不高的現象尤為突出,溫泉優勢很難發揮,留不住游客。
7.宣傳工作不夠,無論是開源節流政策還是溫泉水本身的科普知識都亟待加強。丹東地區對溫泉資源的健康利用引導缺乏理念引導,缺少對溫泉水化學知識、特點等方面的宣傳,致使許多有特色的溫泉水質無法發揮自己的特殊因素,喪失了許多溫泉資源利用的市場機會。
三、發展丹東溫泉產業的建議與對策
1.政府主導,加強溫泉產業發展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市政府應制定加速溫泉旅游產業集聚的產業政策及相應的配套政策,為全市溫泉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及資金保障,進而提升區域溫泉產業的整體競爭力。產業政策應突出重點,明確發展戰略。
2.調查摸底,掌握地熱水資源的動態儲量。由市政府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對我市溫泉的資源狀況等進行全面的摸底調查,準確掌握我市現有地熱水資源的總量及動態變化情況,并作出詳細的評估,按照各地區地熱水資源的水量、水溫及所含礦物質成分進行分類梳理,以統籌全市溫泉水開發利用工作。同時,組織專業勘測隊伍尋找新的地熱田,增加我市地熱水資源貯備量。
3.合理規劃,科學利用地熱水資源。在對我市溫泉資源勘察評價的基礎上,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創建、高效能經營、高財富回報為原則,編制具有可行性和前瞻性的溫泉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定位溫泉類型,實現溫泉產品的差異性、特色性、高中低擋結合,構筑既能獨立經營又能相互促進的丹東溫泉旅游發展模式,使我市溫泉產品差異化、經營多元化、服務星級化。
4.統一管理,高效利用地熱水資源。一是在體制上成立市溫泉經濟專委會,集中管理各地溫泉水資源。嚴禁私開亂采行為,對歷史遺留屬個人的溫泉井按實際情況由政府實行收購,關停并轉后統一由政府規劃管理。二是在制度上建立和完善各項資源管理標準和管理制度,如開發利用審批制度、取水許可證制度、年檢注冊制度等。三是在管理上要利用深度勘察人工回灌等有效手段,實現資源采取率的最大化,并保證資源的可持續用利用。
5.突出重點,形成溫泉產業規模。在對地熱水資源的利用管理上要實現綜合利用,推廣先高溫后低溫的梯級利用模式,使丹東的溫泉產業與旅游產業、生態景觀等有機結合,推出溫泉+生態游、溫泉+農家樂、溫泉+民俗游等一批旅游項目,以此延長溫泉產業鏈條。
6.依托項目,提升溫泉品牌形象。結合鴨綠江精品旅游帶的開發建設,在突出鴨綠江品牌的同時,把赴朝旅游、山水旅游、冰雪旅游、農家樂、特色餐飲與溫泉產地結合起來,通過招商引資,打造一批高檔次,高規格的旅游度假、健身療養、休閑體驗等溫泉旅游產品,包裝特色溫泉旅游線路。提升溫泉旅游品牌,做大做強溫泉經濟。
7.加強監管,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進一步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建立溫泉行業服務檔案,制定溫泉旅游行業服務標準,暢通旅游投訴渠道。成立旅游執法監督機構,加大對溫泉旅游的執法監管力度。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素質教育,全面提升旅游服務質量。
8.加大宣傳,亮出丹東溫泉資源品牌。首先,發揮電視、網絡、報刊等宣傳功能,系統梳理溫泉旅游的歷史文化情趣,科學推介溫泉的養生保健功能。其次,與“鴨綠江國際旅游節”等活動捆綁,搭建丹東溫泉資源開發的宣傳平臺。再次,向國家、省申報“溫泉名鎮”,爭取上級政策與資金的支持,加快我市溫泉產業的發展步伐,打好丹東溫泉產業牌。
四、丹東地熱資源開發的前景
本著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宗旨,從創建人居佳地和發展旅游名城的城市定位出發,結合丹東的氣候條件,發展特色旅游,把溫泉旅游與山水旅游結合起來,吸引多種投資,統一規劃,統一開發,要重點建設一批適應旅游、健身需要的溫泉游樂、醫療設施,促進和帶動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對惠及廣大市民的普通大眾溫泉洗浴,要有計劃的引導經營者加強和改善對基礎設施的投入,溫泉洗浴要具有一定的特色。此外,隨著投資的增加和設施的改善,貫徹好“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溫泉水利用原則,地熱水資源一定能夠為丹東綠色GDP的增長,為實現丹東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系2010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丹東市地域性溫泉建設方略研究;項目編號:L10BJY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