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是一門技術含量較高的樂器,要掌握它的演奏技能,并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本文通過結合教學實踐,總結了鈴木音樂教學法在鋼琴教學中所帶來的啟示以及所達到的效果,并對有關教學經驗進行了相關的論述。
鈴木音樂教學法教學實踐鋼琴演奏鋼琴是一門技術含量較高的樂器,要掌握它的演奏技能,并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要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訓練,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和良好的音樂感覺。那么如何使學習者既能快樂的去接受,又能讓他們在較短時間內對之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能較好的掌握鋼琴的演奏技巧?這可能是很多教師以及家長所關注的問題。
20世紀中葉,日本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創造了“鈴木音樂教學法”,為更好的解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實踐依據。通過對鈴木音樂教學法的學習,在鋼琴教學工作中有一點體會和感想。
一、鼓勵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習的興趣
鈴木認為,“興趣是能力的源泉”。教育者的根本是使受教育者產生興趣。在鋼琴教學中,老師如果對學生提出太多的要求,可能會使學生感到要達到老師的標準很難,從而使自己在彈奏樂曲上,就有了一些心理障礙。會讓學生覺得老師對自己批評的多,表揚的少,造成學生心理緊張,缺乏信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有計劃、有方向,讓他們能為這個小目標的實現,而付出努力,最終實現的時候,會使他們獲得一種成就感。同時,也能激起他們的信心。不斷的去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這些小目標的集合,其結果是不容忽視的。
二、培養傾聽的習慣,建立良好的樂感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鈴木教學法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強調學生多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覺。在教學工作中,我注意音樂感覺的培養,讓學生明確音色的概念。要彈好鋼琴,最重要的是音色的控制,要發出優美的聲音。要有豐富的聲音想象力,只有聲音質地的改變才能真正體現出音樂內容的變化。對于一段演奏的旋律,當我們對它有了發自內心的感受時,才可能在彈奏中追求優美的音色,才可能把它彈得有語氣、有表情。所以每次上課,我會給學生放一些視聽資料,先讓他們的耳朵豐富起來。在視聽有關資料的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們努力傾聽自己與他人的演奏,然后進行對比,找出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在欣賞過程中,學生不僅得到了技術要領上的啟發,同時豐富了音樂的想象力,對聲音的辨識度有所提高以及對音響所包含的不同的色彩有了聽覺的感知,更增強了對音樂作品的表現能力。
三、持之以恒的精神,科學的練習方法
鈴木教學法的又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要求學習者進行大量堅持不懈的、反復的練習。在鋼琴學習中,練琴就是學生提高和進步的過程。因此,練習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必須有一個科學的練習方法,并且在此基礎上培養一個良好的練琴習慣。
1.精確地讀譜
我們只有重視正確的讀譜,才能為良好的彈奏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可以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節省我們“有限”的時間。
(1)樂譜
不要忙于彈奏,先把樂譜整個看一遍。對所彈奏的內容有個大致、全面的了解。
(2)指法
指法是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我們必須在彈奏中按照所標記的指法或是選擇合理的指法順序,這樣才能充分保證樂曲彈奏的流暢度。
(3)音符的時值與休止符
有些同學在彈奏中,并不是很注意音符的時值。一個音到底彈多長時間,這個界限比較不確切。還有對休止符的重視不夠,休止符在音樂中有重要的表現意義,有的時候是呼吸、有的時候是重拍、有的時候是氣口。也許有些音樂缺失了休止,音樂的動力和感覺也會大大降低。
(4)樂句
音樂和說話一樣,也是有層次、有意思、有內容的。我們在彈奏的過程中,應注意分句的劃分,仔細的研究音樂的走向,要從音樂表現的主題出發,合理的劃分樂句。
(5)保持音
有些同學在彈奏中,不注意保持音的時值。保持音有時并不是獨立的音符,它有可能是另一個聲部的延續。
2.有效地練習方法
鈴木教學法要求學習者要進行反復大量的練習。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發現,有些學生在經過反復練習后,樂曲還是練不熟,這是為什么呢?他們并不清楚應該怎樣反復進行練習,他們只是盲目的遍數積累。這樣的練習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也不能達到練習的效果。
首先,在彈奏新樂曲時,一般要先單手、后雙手,再單手、再雙手這樣的反復多次的練習。分手練習能集中地體會彈奏方法是否正確,也容易注意到樂曲的各個方面。在分手練習準確、熟練的基礎上,雙手彈奏時,運用正確的彈奏方法,盡量把音樂處理得比較完整。對于初學者,要注意左右手的力度層次,一般情況下要突出主旋律。單、雙手練習之后,再分手彈奏也很重要,因為通過一段時間的雙手練習,對于彈奏方法和樂曲的處理,肯定不會表現全面,所以再次單手練習時,還需要集中注意力,爭取更加準確、細致地表現樂曲。對于復調音樂作品,僅僅分手練習還不夠,還要進行分聲部練習。
其次,在練琴時,從部分到整體,再部分、再整體地反復多次練習。首先開始練習時,要把樂曲劃分為段落,練熟一段再練下一段,直到練完全曲為止,千萬不能從頭到尾總是一遍一遍地彈,表面上節省了時間,其實到頭來是一無所獲。再有,就是要針對自己最薄弱的地方有目的地加強訓練。之后,再完整地彈奏樂曲。如再發現不足還要集中進行訓練,這樣反復數次,難點克服了,就意味著你有了長足的進步。
再次,在練習時,按照慢速到快速,再慢速、再快速這一規律進行反復練習。慢練既可以糾正技術上的不足,還可以注意到樂譜上的音符、對位、指法、表情記號等。一味地快速練習,會使手變得很僵硬。在彈奏中是極容易造成吃音、虛音的毛病。所以,一定要先慢練,等到彈熟后再快速彈奏,之后還要進行更高層次的慢練,之后的慢是為了更好地快。所以我經常告誡學生:不會慢練琴就不會彈琴。
最后,在彈奏樂曲時,通過看譜、背譜、再看譜、再背譜這樣反復練習,達到完美表現音樂的目的。在實際的練琴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堅持按照這種科學的方法練琴,持之以恒,讓它成為良好的練琴習慣,一定會受益匪淺的。
鈴木音樂教育體系并不是把孩子培養成未來的音樂演奏大師為目的。鈴木指出:教音樂并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如果讓一個兒童從降生之日起就聽美好的音樂并自己學者演奏,就可以培養他的敏感、遵守紀律和克制的性格,使他獲得一顆美好的心。他又明確指出:“藝術是為了人類的發展。所有喜愛藝術的人,所有指導藝術的人們,都應該自覺自己的使命是拯救明日的人類,而教育的重要性,是在培養人類具有真正優美的心靈與感覺。這就是音樂學習,乃至整個藝術學習和才能培養的終極目的。”鈴木的教學理念并不是培養專門的鋼琴演奏人才,而是在教學生如何使用鋼琴這門樂器表達音樂的過程中,培養其音樂素養,豐富其精神世界,健全其人格品質。
參考文獻:
\\[1\\]黃瑾.學前兒童音樂教育.
\\[2\\]趙冰.鈴木音樂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