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立及時、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對學校管理、建立和諧校園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激勵的意義和激勵的作用等方面進行簡要論述,并歸納了教師激勵的幾種措施,試圖為提高學校教師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激勵 教師積極性 方法
眾所周知,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潛能,是辦好學校的根本。教育實踐證明,在學校管理中,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正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一、激勵的意義
激勵,在心理學中是指激發工作動機和行為的心理過程,它使個體受到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的影響,產生和維持一種興奮狀態,而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標的過程。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在缺乏激勵機制的環境中,每個人的潛力只能發揮出一小部分,即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勵,每個人的能力可以發揮出80%~90%。并且,良好的激勵機制能激發人的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因此,通過“激勵”能使自身的智力、體力和能力發揮出最大的活力,成為個體行為的推動力,工作富于主動性創造性、進取性、成效性。
教師不僅是人類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是智力資源的開發者,而且是傳統教育的改革者、現代教育的開拓者;不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而且在文明建設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他們既有強烈的奉獻精神、敬業精神、為黨的教育事業努力工作的一面,同時也有著因身負各種各樣的苦惱、困惑、包袱而工作積極性消退的一面。面對教師的這種“兩重性”,建立起一種全新的激勵學校教師努力工作的環境和機制,應是值得探討的、具有深遠意義的問題。
二、激勵的作用
在學校管理層面來講,對教師實施合理合適的激勵,可以起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形成凝聚力
激勵可以使全校教師理解和接受學校的政策和管理體制,并認同和追求制度的落實,使學校的管理等目標成為全校教師共同的信念,進而轉化為全校教師的工作動機,并推動全校教師為實現學校目標而努力。
2.有助于統一目標
激勵可以使全校教師認識到在實現學校目標的同時,也可以為自己帶來個人利益,從而可以使全校教師的個人目標與學校目標統一、協調起來。
3.有助于提高教師工作業績
通過激勵,全校教師充分挖掘潛力,利用各種機會繼續學習,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這是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績效的重要條件。
4.有助于形成良性氛圍
通過激勵,全校教職員工努力進步、努力為學校工作,形成了你進步了我也不能落后、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大家競相上進、競相為學校效力的良性氛圍。
5.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態
激勵可以激發全校教師的工作熱情,有利于讓全校教師保持良好的心態、持之以恒地為創建和諧校園、推動學校發展而盡力盡職盡責,快樂地工作。
三、激勵的措施
在學校管理實踐中,應注意運用心理學知識,抓好“激勵”環節,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目標激勵
目標不僅對行為具有導向、調節、整合作用,而且具有激勵作用。人生應有目標,“人無遠濾,必有近憂”。目標有大目標,也有小目標;有長遠目標,也有短期目標。小目標是大目標的分解,短期目標是長遠目標的分解;大目標或長遠目標的實現是由小目標或短期目標的累積達成而最后完成的。而小目標或短期目標的不斷達成,又使組織成員不斷地享受成功的喜悅,因而不斷地爆發出無窮的工作熱情和工作力量。因此,通過溝通活動使教職工對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部門目標與個人執行目標取得一致的“認同”,使教職工在執行目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各自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完成個人目標的基礎上實現學校的總體目標。這些目標的設立,把客觀要求變成個人的努力方向,并讓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多種需要的機會,能夠對人產生一種巨大的激勵作用。
2.競爭激勵
引入或建立合理、適宜的內部競爭體制,可以為學校教師提供滿足各種需要的機會,能從多個角度激勵教師更好地工作。競爭把全校教師放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再論資排輩,取勝重在表現,這樣有利于優秀教師脫穎而出。對于那些有抱負且有能力的教師,要讓他們有實現理想、表現自我的機會,競爭有利于發現人才和選拔學科帶頭人;還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使教師能關注自己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監控能力能得到提高。要確定完善的教育競爭機制,還要有科學的聘任制、考評制、篩選制等措施。當這些措施充分發揮作用的時候,教師的優勝劣汰便成為可能,從而促使教師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并使其轉化為奮發向上的強大而又持久的行為動力。這有助于建立一個你追我趕、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教師置身于這種工作環境中,會感到一種“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壓力,人人兢兢業業地工作,注重自身素質的和專業水平的提高,從而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改善。
3.尊重激勵
尊重是加速教師自信力爆發的催化劑,尊重激勵是一種基本激勵方式之一。眾所周知“學校的成績是全體教師努力的結果”,表面看起來管理者非常尊重教師。但當教師的利益以個體方式出現時,管理者可能會以學校全體教師整體利益加以拒絕,可能會說“我們不可以僅顧及你的個人利益”。這時教師就會覺得“重視教師的價值和地位”只是口號。如果學校管理者不重視教師的感受,不尊重教師,就會大大打擊教師的積極性,使他們的工作僅僅為了獲取報酬,激勵作用大大削弱,這樣,懶惰和不負責任等情況將隨之發生。上下級之間的相互尊重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學校教師之間的和諧,有助于學校團隊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4.獎勵激勵
有效的獎勵是人們勤奮工作的外在因素,需符合實際,事實求是,讓所有學校管理者和教職工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要做好學校教師的獎勵工作,必須注意:①獎勵的公正性。要以績論人,還須像古人一樣“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比如,一學期結束后,該重獎誰表揚誰,應該廣泛聽取教職工的意見,發揚民主,讓各教研組、年級、各部門來評判裁決,不能搞照顧性獎勵。對教師工作建立科學的獎勵評價制度,做到合理公正,促進教師崗位立功,激發他們成就感,褒優貶劣,獎勤罰懶。②獎勵的公平性。要使受獎勵者真正受到獎勵,其他人也要受到鼓舞,從而形成一個激勵人們努力工作、蓬勃向上、團結互助的氣氛。③獎勵要與貢獻相當。不能讓人輕易獲得,更不能搞平均主義,只有對有突出貢獻者給予獎勵,才能真正起到激勵作用。④獎勵要及時。用獎勵的方法促進優秀教師保持高昂的熱情和良好的狀態投入工作,更好地調動周圍的教師競爭創優的熱情。⑤獎勵方式要依據受獎勵人的需要和個性特征具體而定。
當然,對學校教師的激勵要采取公平的原則,激勵方法要因時、因人、因需求不同而異,要注意激勵刺激的適度性、針對性、遞增性、適時性、創造性和比較性,還要確立對教師評價激勵的嶄新理念——要爭取發展教師、幫助教師、激勵教師、服務教師,才能讓教師看到事業的發展和個人前途的光明,使教師更安心地開展工作、更好地服務學生、服務學校,學校才能更好地和諧發展,才能培養出更多合格的畢業生。
(作者單位:湘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