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重視解題思路等方面的改革,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學習,真正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探索、創新意識,最終達到素質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角色變換 主體開放 控制變量 質疑問難
課堂是實驗教學的主要陣地,構建“主體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學習,需要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
講解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基本教學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能“一講到底”、“一灌到底”,用講解去代替學生的學習活動。在物理教學中,除了必要的講解引導外,教師應留出充裕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動眼、動口、動手、動腦的學習活動。凡是學生自己能看的,應盡量讓他們自己去看,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應盡量讓他們自己去做。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加以啟發指導、循循善誘,久而久之學生就學會自主學習,否則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只能是句空話。
一、改變教法,使實驗教學變為“學生主體探究的課堂模式”
在新內容的引入時,應注意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發學生動腦思考問題。在內容敘述上采用邊實驗邊講解的方法,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因此要用好用活教材,必須改進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變為“主體探究的課堂模式”,學生的主動性才能得以調動。筆者根據自己的研究認為下面三種角色轉換是切實可行的。
1.變“教師講、學生聽”為“教師導、學生講”
例如:在介紹托盤天平的構造時,先讓學生對照實物閱讀課文,然后分別請幾位學生上講臺,結合實物向大家介紹托盤天平的結構。學習托盤天平的使用時,讓學生先看課本上的步驟,然后請一位學生向大家講述使用步驟,每講一步,教師操作一步,并在黑板上寫出相應的板書。
2.變“教師演示加講述”為“教師邊講學生邊做”
例如:在講光的反射、壓力壓強、阿基米德定律、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等課時,讓學生用自制的實驗裝置,兩人一組,邊做實驗、邊觀察、邊思考,最后得出結論。
3.變“教師講知識的應用”為“學生講知識的應用”
例如:在講音調響度音色這一課時,讓學生自己分析教室附近噪聲的來源,說說減小這些噪聲可采取的措施;講影響蒸發快慢因素這一課時,讓學生列舉生活中蒸發的實例;講杠桿的應用這一課時,讓學生列舉日常見到的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臂杠桿。這些討論可以輕松地激發學生興趣、積極討論、爭取發言,很好地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注意研究方法,重視解題思路
如果只注意傳授知識,忽視了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那么學生的積極性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能充分地得以調動。學生的認識也是很淺顯零碎的。例如:在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電阻這節中,當學生猜想導體電阻的大小可能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后,可以分別提出現在若要研究導體電阻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需要控制哪些因素,若要研究導體電阻大小與橫截面積有關,需要控制哪些因素。再如在結合奧斯特實驗介紹科學家“觀察現象—做出預測(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分析研究結果—修正預測—得出結論”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而且對今后從事工作適應環境都有好處。
三、重視物理實驗,改進實驗教學,開發身邊的物理實驗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注重以實驗為基礎,首先要有形式多樣,數量足夠的物理實驗,特別要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包括學生分組實驗、隨堂實驗、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如果中學實驗條件較好,老師們還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制小孔成像、鏡面反射等一些小實驗,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課上學習物理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要進一步改革實驗教學方法,要引導學生分清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努力提高實驗課教學效率。在初中物理學生實驗中,很多學校常常花不少氣力去做準備,但由于實驗課教學方法陳舊,組織不力,教學效果常常不夠理想。在實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步驟,掌握實驗操作的要領,提高學生實驗的成功率。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動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這種“主體探究”實驗教學模式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它需要用實踐來檢驗,是一個由低到高、由弱到強、由慢到快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消極等待,要充分利用課上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課下作業的負擔。要在課程的一開始就舍得空出時間,花氣力、下功夫,指導他們做試驗,預計半個學期之后會有明顯成效,絕大多數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學習探索、領會研究問題的方法,真正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探索、創新的意識,最終達到素質能力的提高。
(作者單位:唐山市豐潤區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