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職業素質,是技工院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結合技工院校的實際,以職業素質課程體系構建為切入點,探索職業素質教育的途徑,為技工院校全面、有效地開展職業素質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操作經驗。
關鍵詞:技工院校 職業素質 課程體系 構建
課 題:本文系江蘇省鹽城市高級技工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特色項目“職業素質教育體系建設”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S201012。
一、構建職業素質課程體系的必要性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關于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意見》中指出,技工院校的改革發展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促進就業為目的,以服務經濟發展為宗旨,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堅持高端引領,內涵發展,強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學改革,加快培養一流技能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高素質技能人才不僅要符合國家相關的職業標準,取得國家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具備與職業或崗位相對應的較完備、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能夠勝任崗位工作,更重要的是具備較高的素質。
高素質的表現,一是職場應變能力,它包括:及時把握特定職業在職場中的發展趨勢和最新動態的能力;自主學習新的職業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進的操作方法的能力;擴大知識面,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識結構的能力。二是專業創新能力,其內涵主要包括:不斷發現現存事物的缺陷,不斷找出新問題的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工作的需要提出創造性的設想的能力,并能夠具體實踐、操作和開發;進一步擴大知識面,以適應創新要求的能力。同時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應該是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樂于奉獻、高度負責、不斷學習、善于溝通交流、能夠相互協作、富有創造力的現代職業人。
過去,我們往往把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放在第一位。然而調查發現,多數企業更看重員工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培養受企業和社會歡迎的人,使學生做到高起點與可持續就業是技工院校的生命線,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職業素質,是技工院校在發展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職業素質課程是按照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養規律,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職場適應能力、職業發展能力和滿足用人單位對技能人才的需要為目標,通過分析典型事件,構建課程體系,借助學習任務載體,按照工作過程和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要求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習社會技能和方法技能的課程。技工院校建立完善、科學的職業素質課程體系是進行職業素質教育的首要條件, 是保證學生“成人在先”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措施。
二、構建職業素質課程體系的實證研究
1.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職業成長,圍繞 “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技工院校職業素質課程體系的構建應體現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校園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成人成才誠信”育人模式,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以責任意識、角色意識、團隊意識、競爭意識等職業意識培養為內容,與職業崗位要求相聯系,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實施多方位的職業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不斷變化的職場要求,為促進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2.構建符合技工院校實際的職業素質課程體系
學校職業素質教育的任務就是要給學生提供系統的教育服務,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素質,真正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要求的無縫銜接。針對技工院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態,結合素質教育的經驗,對職業素質教育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 從職業理想的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職業生涯的規劃能力、就業選擇能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工作中運用外國語言的能力、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以及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教育等方面構建職業素質教育課程體系。以“學分制”為載體,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融合,主要內容包括課程結構體系、課程目標體系、內容形式體系、課程開發和實施隊伍體系、評價反饋體系、課程質量與保障體系六個方面,以此構建一個比較全面的職業素質教育平臺。
構建較為完整、科學的職業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就要在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制定、實施過程中,設計和組織能夠體現專業特點、職業特征,有利于學生職業素質養成的課程體系。既要面向全體學生開設職業素質教育方面的必修課如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團隊協作等,還要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有目的、適當地開設一些內容廣泛、知識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較強的選修課程。通過專門化的相對獨立的課程學習、社會實踐、定崗實習等形式開展職業素質教育, 使學生深入社會、行業、企業,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評價,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此外,在課程設置上要處理好職業素質教育與專業技能教育的關系,盡可能把專業素養與職業素質融注到一個整體中,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文化教育體系。要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發現與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提升他們的精神品位,鍛煉其自理、自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章守紀的優良品質和交流表達、革新創新、團隊合作、信息處理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從而培養出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積極的職業精神、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
三、構建職業素質課程體系的挑戰與對策
1.認識方面
對技工院校來講,職業素質是一個新鮮事物,構建職業素質課程體系面臨許多挑戰。技工院校上至領導下至普通教職員工,都應該轉變教育觀念,充分意識到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技工院校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端定位、需求第一、服務誠信”的辦學理念,堅持立足市場,建立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一體化教學課程體系,滿足經濟體制轉變和知識經濟對人才素質和能力的要求。
2.師資方面
職業素質源于企業、服務于企業,課程內容須緊貼企業的需求。技工院??傮w師資力量較強,但多數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企業和社會歷練,對企業了解不多,知之不深,對企業的需求缺乏系統的研究和一手的經驗,因此對職業素質的認識不夠,相關的知識儲備也不夠。針對這些情況,技工院校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分期分批組織教師進行企業培訓,并聘請企業講師對全體教師開展職業心態、團隊建設、有效溝通和高效激勵等主題培訓。這樣做不但可以為職業素質課程建設打下基礎,也將為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起到作用。
3.資源方面
職業素質這個詞目前炙手可熱,但由于其內涵太豐富,權威性、系統性的東西不多,需要我們自己去搜索整理并進行甄別。因此,不僅要投入資金讓教師參與企業培訓,與企業合作開發職業素質課程,還必須要依靠管理咨詢公司尤其是一些知名管理咨詢公司,因為他們對企業的需求把握比較準確,知道企業最需要什么,企業員工最缺什么,哪些課程可以前置,從而幫助學校,讓學生“贏在起跑線上”。
參考文獻:
[1]王俊山,等.高職院校職業素質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0(20).
[2]鄧志革.職業素質研究[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 2006.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