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在招聘技校學生時,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水平都會提出一定的要求,但更多的企業則把學生的綜合素質放在首位。班主任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和職業素養培養提高的關鍵。
關鍵詞:班主任 職業素養 培養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技能人才成為企業最緊缺的人才之一,同時對畢業生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素養至少包含著敬業精神及合作態度兩個重要因素。技工院校招收的是初中畢業的學生,通常生活習慣較差、缺乏自信心、吃苦能力不強、團隊意識薄弱,需要加強對他們綜合素質的培養。而目前大部分學校注重通過教學使學生獲得相應的知識與技能,忽視對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培養,畢業生不能很好地適應企業的崗位要求、融入企業文化環境和團隊,辭職率比較高。因此,加強學生綜合職業素養教育的緊迫性顯而易見。筆者多年從事班主任工作,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進行了多方嘗試總結。
一、加強養成教育,培養文明行為習慣
1.抓好入學時段教育,上好軍訓第一課
新生入學是其人生道路的一個轉折點,是班主任抓綜合素質訓練的最佳時機。在最短的時間認識并了解學生的成長經歷,樹規立矩是當務之急,督促落實是基本方法,適時鼓勵是催化劑,關心愛護是達到目的的關鍵。借助新生軍訓機會,通過艱苦認真的隊列訓練,使學生學到戰士們吃苦耐勞、頑強踏實的優秀品質,從儀容儀表、內務整理的訓練中學到一絲不茍、規范嚴謹的生活作風,改掉自由散漫的不良習慣,享受良好的行為習慣受人尊重的甜美滋味,為今后的素質培養打好基礎。
2.規范班級管理,形成行為習慣
在形成基本規矩的前提下,依靠全體同學建立全員參與、簡單易行的班級管理制度,制定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階段目標,盡快在班里建立比、學、趕、幫、超,自覺遵守班規、相互監督違規,相互尊重的良好班風,為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逐步提高行為標準打下堅實基礎。在通過主題班會、專題演講、拓展活動等形式,學習身邊的先進、交流心得體會,徹底改變全體學生的精神面貌。
二、培養集體意識,建立優秀團隊
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所學專業、教學進度以及對今后將要從事的工作的認識,通過大量的參觀見習、視頻資料、媒體資料等,引導學生體會現代企業制度下對員工綜合能力的新要求,體會高技能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體會團隊合作在當今和未來的規模化生產、系統化生產以及個人職業生涯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體會若干個優秀的人可以構成一個優秀的團隊,一個優秀的團隊可以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跡,體會集體主義精神在建立良好團隊中的作用,體會良好的團隊是其成員共同進步的結果。這時,班主任要發揮主導作用,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及身邊事實存在的以我為中心、個人主義較強等影響團隊合作的現象,提出改正辦法和每個人改善的進度,制定更高的行為養成目標。同時適時指導學生開始進行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并在學習期間隨著個人的進步不斷進行修改完善。
三、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良好的敬業精神是高尚職業道德的體現。品行是價值與尊嚴的起點,是立足社會,適應社會變革,求得發展的基礎。
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是形成良好職業素養的基礎,是班主任工作的著力點。職業道德的培養要與學生的職業規劃、人生規劃、專業技能、學習能力、自信心建立、持之以恒的態度等相結合,不能孤立進行。班主任要結合具體事例,從樹立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出發,樹立并不斷提高學生的責任感,樹立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的渴望,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溝通能力,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忠誠精神并在學習生活中得到體會,使學生樹立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吃苦耐勞的風尚等等。
學生素質的提高和良好習慣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要針對學生各階段特點和專業特色,開展有計劃、有組織、生動活潑的教育。可以確定第一學期為行為規范養成階段,重在培養文明的個人行為習慣和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第二學期為認識社會正面教育階段,旨在使學生認清就業市場和就業形勢,增強發奮圖強的創業競爭意識;第三學期是競爭生存和能力培養,全方位培養學生走向社會應具備的各種能力、知識和技能;頂崗實習是就業前走向社會實踐就業階段,全力培養學生的適應、應變、處世能力,為實習就業作好準備,為學生走向社會開創事業夯實基礎、鋪平道路。
技工院校培養現代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必須把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放在首位,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精湛的操作技能,才能又好又快地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單位:長治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