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職業教育要求專業課教師具備兩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一是要像文化課教師那樣,具有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教研及教學能力和素質;二是要像工程技術人員那樣,有廣博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一定的組織生產經營和科技推廣能力以及指導學生創業的能力和素質。本文著重從理論學習、實踐教學、入企調研三個方面論述了如何提高專業教師自身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理論學習 實踐教學 入企調研
目前絕大部分專業課教師都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理論水平,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專業課教師自身的實踐技能和經驗比較欠缺,因而在教學過程中總是采用以理論教學為主、淡化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在這種培養模式下,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較好,但實踐動手能力會相對較弱,不能完全達到企業對當代員工的要求。因此,專業課教師應想辦法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實踐能力。只有教師自己具備較高的技能水平,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理論水平,做到專而精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首先必須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首先具備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因此,專業教師一是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功底。二是要有廣博的相關領域知識,具有跨學科、跨專業的學科結合能力。專業教師應該在業余時間經常研究專業課程,從多看幾本專業書做起,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同時積極到實訓場地學習,了解所任教的專業知識,做到有的放矢,以滿足學生廣泛的求知欲。三是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可以利用每年的寒假、暑假走出校門,接受新知識新技能的培訓,掌握專業學科的新知識、新技能及發展方向。另外,專業教師還應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取長補短,對各種教學方法要能應用自如。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專業教師容易陷入“習慣性的教學模式”這一隱形陷阱中,導致教學方法僵化、固定、單調。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積極參加平時的聽課、評課活動,發現好的教學方法,應運用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取長補短。在教研組活動時多交流,將自己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拿出來一起解決。依靠集體的智慧集思廣益,研究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使教案得到改進,趨于完善。同時也可以多與其他學科教師互相交流和學習,借鑒其他教師教學上的經驗和做法。
二、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
專業課教師應既能承擔理論課,也必須能承擔實訓課,成為“雙師型”教師。所以,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千萬不能只注重揚長避短,不能總是偏重自己熟悉的理論教學,而應該要在揚長的同時不斷補短,也就是說,在完成必要的理論教學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專業課教師最好親自動手,與學生們一起真題真做。比如電子學科的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帶領學生一起安裝、調試各種電子產品,如進行電視機、收音機、萬用表等設備儀器的安裝和調試。另外,還可以利用周末假期,帶領學生進社區、下農村,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開展各種便民活動,比如幫助當地群眾維修各種小型家用電器等等。通過這樣的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完成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及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學任務,而且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能也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三、經常入企調研和學習,促進職業能力的提高
專業教師應該經常利用暑期和學生教學實習的機會進入企業進行鍛煉和調研。通過調研,我們可以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目前在行業領域的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便在教學中及時補充,與時俱進地向學生介紹生產現場的新科技、新工藝;也可以帶著教學中的一些課題,下到企業,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請教,在他們的幫助下提高科研開發的能力。通過入企調研,教師不但能及時更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新工藝,還可以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如人才需求信息、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職業高中學生在企業的適應能力等等。這些信息對以后如何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提供了方向,也為學校進行專業結構調整、確定人才培養方案、開展學生就業指導等教學改革提供了直接依據。
總之,職業教育發展的成敗取決于從業教師的專業素質。面對職業教育的現狀,盡快建立一支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是職業教育長足發展的保證。
(作者單位:安徽省行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