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中等職業教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探討中等職業學校如何為企業培養合格員工,服務于本地企業、服務社會的任務。
關鍵詞:綜合素質 半工半讀 校企合作 多元化考核
中等職業學校應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化教學管理、教學組織和學籍管理等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在“保證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的前提下,促進學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形成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為企業培養更多的合格勞動者。
一、樹立與中等職業學校相適應的人才觀和質量觀
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目標,就是為企業培養一線員工。中職學校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的教育教學思路就是:先成人,再成才。
具體做法:通過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以養成教育為手段,讓學生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為此,學校把學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作為重要教學內容。學校在執行教育部規定的德育課程之外,把學生學會生存、健康生活等有利于學生成長、發展的德育內容,納入到綜合素質教育中來。沒有教材,學校組織教師深入企業調查研究,根據需要,自編校本教材。三年來,學校已經為學生開設“生活、健康、禮儀、安全、理財”等課程,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另一方面,我們通過與本地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校企零距離接觸培養形式,讓學生一邊學習書本理論知識,一邊在車間實訓、掌握一技之長。
學校以“企業的滿意,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為評價辦學質量的方針。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不能以考分為依據,應該以畢業生受企業歡迎程度、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勝任程度、職業教育對學生未來發展的作用等綜合評價,為此,學校改革中職教學考試制度,實行學校、企業、社會多元教學評價體系,不以分數論高低。
二、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使學生成長為企業的合格員工
為了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適應企業的需要,把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與企業的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學校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學模式,突出“做中學、做中教”,通過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1.在教學管理上,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習制度
學校按照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習制度來開展進行教育教學組織和管理工作。其主要內容是:
(1)學分制。學校采取“復合型學分制”模式,即新生入學第一學期由學校統一安排教學內容及學分;第二學期由學校安排必修課、限選課教學科目,學生按學分制選擇選修課的學習科目;第三、第四學期采用學分制形式,完全由學生自行選擇(必修、限選、選修)學習科目;第五、第六學期進行校外生產實習,學生到各自相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
(2)學生管理。在學生管理工作上,學校采取復合管理模式,即學校在班主任管理的基礎上,建立學校、班級、家長共同管理學生的復合型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主要內容有:
①管理組織形式。以年級組長牽頭,班主任負責,全體任課教師參與的復合管理方式來管理以班級為單位的每位學生。
②管理目標。按學期給予每學期的管理目標,使學校的管理易于實現,便于規范、檢查。
③管理過程。注重過程的檢查與考核。教學即管理,每一位教師的教學過程,都包含著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學生檔案,清晰記載學生在校成長軌跡。
④學校與學生家長構成一張沒有漏洞的網,一起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家長參與學生的管理,使得學生管理工作更全面、更徹底。
(3)彈性學習制度。學校學生可提前或推遲畢業,也可開展半工半讀活動。
2.開展半工半讀,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職業道德
“專業技能是練出來的”。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必需在從抓“練”字上著手。練,不僅要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也要磨練學生的意志、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
學校是安徽省首批半工半讀試點學校,我們始終把與本地企業合作,在一、二年級學生中開展半工半讀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主要工作有:
(1)為開展半工半讀定身打造相應的教學進程計劃和教學計劃。
①學校自2010年起,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把學校的教學計劃做了重大調整,制定相應的“半工半讀教學進程計劃”。一是根據各專業的專業特點,分別制定各個專業的“半工半讀教學進程計劃”,具體明確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和下企業工學結合的時間,并向學生和家長公布;二是加強對促進半工半讀在職業學校教學中起積極作用的宣傳工作。通過政策解釋、開辦半工半讀學生經驗交流會、公布學校半工半讀的實施方案、簽訂協議等形式,使學生和家長都能清晰地了解學校半工半讀工作意義與措施,使半工半讀成為學校教育教學上的一個特色;三是以半工半讀進程計劃為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總日程表。學校各部門和人員的工作都以此計劃為指導,所有工作必須嚴格按照計劃進程開展工作。
②根據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狀況、基本要求,以及結合半工半讀的教學進程計劃,分析和確定各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在教學中以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為主,以文化基礎課為輔,以加大半工半讀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為重點,設置課程和安排課時。同時,突出以“強化技能操、培訓學生動手能力、教會學生做”為中心,使學生真正能掌握操作技能。
(2)加大半工半讀管理教師隊伍建設,為半工半讀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半工半讀工作的成敗,管理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把半工半讀工作開展好,就必須首先塑造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會管理”的半工半讀管理教師隊伍。為了做好這篇文章,學校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在現有的教師隊伍中培養并選拔優秀教師參與到半工半讀管理教師隊伍中來;二是和企業密切合作,在企業中招聘既有一手“絕活”又具有管理能力和豐富生產經驗的“師傅”作為半工半讀實訓管理教師,全面指導學生開展半工半讀工作。
(3)密切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關系,使半工半讀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學生在企業開展半工半讀時,更需要精神生活。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密切聯系起來,在學校半工半讀管理教師的參與下,學校在半工半讀企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比如導入籃球比賽、拔河比賽、民族節日晚會、宣傳板報等,這些不僅緩解學生緊張工作的壓力,延伸對學生的教育工作,而且也娛樂了合作企業的員工、豐富企業文化,讓企業更充滿朝氣與活力。
三、改進考試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中等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與評價的標準和制度
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質量評價觀,改進考試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中等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與評價的標準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評價檢查制度。
學校實行多元化的學生評價體系,對學校學生采取多元化考核。學校對學生的評價體系是建立在校內、外評價相結合的基礎之上的,即從學生成人和成為合格員工兩個方面來綜合評價每一個學生。成人的評價,以校內外評價相結合的原則來開展,即以校內評價為主,校外評價為輔。主要評價內容有日常行為表現,生活與適應能力,同學、教師、家長、社會、企業的總體評價。合格員工的評價,主要內容有資格證書、半工半讀評價、頂崗實習評價、企業的評價等。
四、以多種形式培訓教師,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
以多種形式培訓教師,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改革探索中的重要作用。
學校十分重視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為了提高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師培訓工作,打造一批雙師型教師隊伍。2008年初,學校制訂了“教師培訓和繼續教育五年規劃”,鼓勵全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深入企業生產實踐,促進專業教師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1.通過選派專業教師參加各類進修、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
2010年,學校選派教師15人,占學校教師的25.9%,2011年學校選派教師28人,占學校教師的48.3%。通過幾年來的各類培訓,學校雙師型教師由2010年初的6人,增加到目前的34人,雙師教師人數增加28人,目前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58.6%。
2.通過與企業合作、參加企業的生產實踐來培訓教師
學校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到企業生產第一線參加企業的生產活動,接受企業培訓。學校自2010年起與本地企業合作,開展半工半讀、頂崗實習工作。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學校從選派實習指導教師開始,將學校教師深入到企業第一線接受企業培訓工作逐漸常態化、制度化。經過近3年的培訓,學校已有33名教師接受企業培訓,占學校教師人數的56.9%。
經過企業生產實際培訓后,這些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得到極大提高,他們的教學也更貼近生產實際了。
3.選聘企業生產技術人員參與學校的教學工作
選聘企業技術人員參與學校教學工作,我們不僅在開展半工半讀、頂崗實習時,將企業中既有一手“絕活”又具有管理能力和豐富生產經驗的“師傅”作為實訓管理教師,也將這些技術人員之中的優秀者,直接選拔到學校的教職工隊伍中來。
2010年,學校從企業中選聘實訓教師12人,到學校任教企業技術人員2人;2011年,學校從企業中選聘實訓教師16人,到學校任教技術人員5人。
(作者單位:安徽滁州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