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學的形式是很難創新的,但已有的傳統教學方法,有時很難適應現在的教學環境。我們在形式上做一些改變和創新,可以讓我們的內容改革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加入“迷宮”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中職數學 迷宮 學生
要想讓數學教學活起來,內容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能在形式上進行改革和創新,它可以讓我們的內容改革收到更好的效果。因為在職校的數學教學中,教學形式顯得尤為重要。
《數學》課本前言中指出,“數學教材要緊密結合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編寫。應該說,整個教材的編寫都是圍繞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的。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出現預期的效果。
我們經過調查分析發現,原因并不在教材上,而是在我們的教學方法上。教材變了,可我們的教學方法還是停留在原有的方法上。所以,要讓教材的特色體現出來,我們必須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教材進行配合。經過筆者多次試驗,發現在課堂教學中加入“迷宮”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教學案例展示
“剛才我們學習了絕對值不等式的基本知識點,而且也看了兩個例題。應該說,我們同學的反應是非常不錯的。接下來,我們想不想用我們所學的知識玩一個游戲呢?”“想。”同學們異口同聲說道。“同學們,我們都玩過迷宮的游戲吧?”“玩過。”“好的,我們同學請看大屏幕。”多媒體展示“迷宮”如圖1所示。
“接下來,我簡單說一下游戲規則。我們同學看到一些主要路口都有一個絕對值不等式,然后在一些分支上有它的答案。我們同學要做的就是,按照正確的答案走,走到出口。我們都明白了嗎?”“明白了。”“好,那我們開始吧?看看哪個小組走得又快又準。”說完之后,每個小組都積極投入到游戲當中,而且很快就把問題解決了。
這是筆者在寧波市數學優質課比賽中的一個上課片斷。這個環節主要是對數學基本知識的應用。如果按照傳統方法,這個環節是在黑板上寫出一些練習題目,或者從課本上找出一些題目,然后叫幾個學生到黑板上來,其他學生在下面做。當然,這樣的一種方式,放在普高,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學生都會積極投入進來。但在職高,這樣的一種方式,可能就不會太理想。
要是用傳統的方式,可能只有幾個學習好的學生會來做一做,而其他學生都不會參與進來。但把它換成“迷宮”游戲后,學生的反應就不一樣了,第一,學生一聽說是游戲,感覺就不一樣。我們的學生向來對游戲是比較感興趣的,而且這個游戲不能有太大的難度。第二,我們在這個游戲當中用了小組競爭的方式,那么可以發揮團隊作用,既可以讓學習好的學生起到領頭的作用,又不會讓成績不好的學生失面子。第三,我們把這些知識點融入到游戲當中,它就顯得活潑多了,不再那么枯燥。
所以,這堂課看起來很簡單,很普通,但正是因為加入了走“迷宮”這個環節,讓這堂課變得非常活躍。而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解決問題的速度明顯快多了。這看起來的一個小小的變化,但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效果。最后,我們在這次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二、迷宮三重應用
在這節課上,老師只是簡單地引入了一個迷宮游戲,但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而這只是迷宮應用中的一點。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迷宮進行三重應用。
1.走迷宮
這是迷宮游戲中最基本的一個游戲,也就是教師自己設計好迷宮,然后讓學生來走。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不同,根據學生的基礎不同,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根據教材內容不同,設計不同的迷宮。因為,只有設計出學生感興趣的迷宮,學生才能真正參與進來。如果設計的迷宮,學生不感興趣,那就起不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
迷宮游戲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設計成字體形。這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當然,吸引力也是最低的。這種形式放在教學初期,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第一次接觸,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這種字形設計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如上課的班級是機電專業,所以,我們用的字形是“電子電工”。在財會專業班級上課,我們用的字形是“節儉”。應該說,效果都不錯。我們把所用到的字形確定好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設計迷宮。先要設計合理的路線,在路線設計好之后,再把相關的練習題放到里面。最后,做一下檢查,看看有沒有問題。例題如圖2所示。
我們把要練習的題目放到迷宮之中,學生要想完成這個迷宮游戲,那么他就要把這些數學題目解決。迷宮能順利完成,就說明學生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
除了文字的形式,我們還可以設計成圖片的形式。今天的多媒體已差不多普及了,而且網絡也十分暢通。所以,我們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些科技手段來完成這樣的一種迷宮形式。下面再來看一個例子。
這個迷宮是用簡單的圖形設計的(見圖3)。這樣,學生就更容易投入進來,更有興趣。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中,學生也就更容易投入到學習中來。
除了文字形式和圖片形式,還可以用更多的形式來表現。不同的迷宮形式,具有不同的吸引力。有的可以在紙張上,有的可以在屏幕上,有的可以在室外。總之,形式是可以變化的。
2.填迷宮
前面一個環節是老師把迷宮設計好,學生只要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走完迷宮就可以了。這個階段主要是考查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但只是用這個形式,時間一長,學生可能就不太感興趣了。所以,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把難度提高,在形式上做一些變化。第二個階段就是填迷宮。
填迷宮就是教師先把迷宮框架搭好,里面的路線讓學生來設計。當中這些路線的內容要用到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還是用前面的迷宮例題來說明(見圖4)。
在前一階段,這個迷宮里面是有內容的,正確的路線怎么走,也是由老師設定好的。但這個迷宮只有一個框架,里面沒有具體的內容。路線怎么走,則由學生來設計。那么學生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就得自己設計題目,或者找到合適的題目,而且還要會解決這個題目,要對一些答案組合。
當然,這個過程可以由小組的形式完成。一些小組成員找題目,一些小組成員解答案,一些小組成員設計行走路線,一些小組成員進行核對。也可以由個人來完成,不過,這樣對學生的要求就比較高了。
填迷宮這個環節,既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又可以培養學生的一種合作精神,更多的是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設迷宮
相對來說,走迷宮和填迷宮還是比較簡單的,只要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就可以較好地完成。當然,這兩個環節主要是輔助教學,讓學生在比較輕松的環境中完成數學知識學習。但要讓學生的興趣不斷保持下去,只靠這兩個環節,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最后還得加上一個環節,那就是設計迷宮。
設計迷宮這一環節,除了學生要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之外,學生還要把其他知識應用進來,這樣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更好的開發,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也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進行設計,他們既要考慮用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可能是由一些圖片組成,也可能是用身邊的一些事物組成,也可以像前面一樣用一些文字組成。還要考慮,走一條什么樣的路線,這條路線設計成什么樣才會有吸引力。最后,還要考慮用到哪些所學的知識,怎樣把這些知識用到迷宮當中去。
三、教學形式引申
迷宮教學已經給數學課堂帶來不少生機,只是在形式上做了一點點小的改變,它所起到的效果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要讓數學課堂活起來,讓中職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只靠教學形式上的改變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把好的教學形式有機融入到教材中去,這樣不但可以讓好的教材起到應有的作用,更能不斷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熱情,消除中職學生數學課堂困乏現象。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2009,1.
[2]李廣全,李尚志.數學(基礎模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美)加里.鮑里奇著,易東平譯.有效教學方法(第4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4]張國慶.數學課究竟應教給學生什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22).
(作者單位:浙江省余姚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